正念减压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2023-11-26 22:56刘梦珂索莉娜张志飞邝又新苏丽丽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正念癌症对象

刘梦珂,索莉娜,张志飞,邝又新,苏丽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癌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且其群体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也是导致我国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 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428 万例,死亡286 万例,占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23.7%和30.0%[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癌症患者在疾病的诊治和康复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疾病本身及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生理问题[3],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是基于正念理论发展起来的积极心理疗法,通过瑜伽锻炼、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唤醒自身专注力,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促进身心健康[4-5],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和预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护理中。本研究旨在对正念减压疗法相关概念、作用机制及练习内容进行总结,评判性论述MBSR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议。

1 正念减压疗法的概念

正念(Mindfulness)概念源于佛教冥想,国内研究将其定义为通过非判断地注意当下而生起的觉知[6]。1979年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附属减压门诊的卡巴金博士在正念基础上创立正念减压疗法(MBSR),并将其定义为辅助医疗行为,即通过感知当下,帮助参与者重新认识事物,促进正性情绪的产生。其目的在于教导患者感知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7],培养患者开放、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使其从负性情绪或痛苦中解脱出来。

2 MBSR的作用机制

根据当前研究,MBSR 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心理方面,正念干预主要体现在觉醒状态的改变、自我意识、接受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个体对当下的专注力[8],改善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促进身心健康。生理方面,虽然正念干预的神经作用机制尚未完全证实,但其脑介导机制已得到证实。研究[9-10]发现,患者参与6~8 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后,其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增强,皮质醇浓度降低。此外,长期参与正念练习,可使大脑功能和结构改变,包括增强个体大脑活动左侧化活动,减少杏仁核灰质密度,增加海马体灰质体积,改变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使躯体内环境保持稳定[11-12]。

3 MBSR的操作方法及主要内容

MBSR 是一种以正念为基础的系统练习方法,标准的MBSR 共持续8 周,含每周1 次、每次2.5 h 的团体练习、每天30~45 min 的家庭练习以及第6 个周末附加1 d 的止语练习[11]。目前,MBSR 的实施内容呈多样化,常见的练习方法如下:(1)身体扫描。将身体感觉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练习时可仰卧、坐立,调整呼吸,引导患者从脚趾到头顶依次感受、体验身体的各个部位。(2)正念呼吸。患者在练习时可采取坐位或卧位,将注意力集中于呼与吸的动作上,体会呼吸的过程及变化。(3)正念瑜伽。将瑜伽伸展运动作为观察对象。练习时,注意自己的动作(尤其是伸展)带来的身体感觉,增强患者对身体的感知和觉察能力。(4)正念行走。将行走感受作为观察对象,注意行走过程中脚底的感受,或者行走过程中脚步抬起、停顿、放下时的感受,这个练习可以用来仔细体验慢走的感觉,也可以用来体验日常散步的感觉。(5)冥想。练习过程中,患者可将自己的祝福送给不同对象,祝福语可以为平安、喜悦、健康、远离痛苦等,而祝福对象可以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如恩人、爱的人、讨厌的人等。(6)正念听声音。将声音作为觉察对象,倾听声音,感知其自然属性,感知声音的发生、变化及消失,无需判断声音是否好听,无需分析它们从何而来,去接受它们在当下的存在。(7)觉察想法。把想法作为觉察对象,可从有意识的呼吸开始,引导患者去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觉察想法的形成和消失,无需对想法进行理性评判,接受出现的任何想法,同时留意内心想法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感受。(8)正念生活。通过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将正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患者可以在早晨起床、刷牙、做饭、吃饭、洗衣服的过程中意识当下、接受当下、享受当下,持续练习感受正念的好处。

4 MBSR在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1 MBSR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癌症患者不仅受到躯体折磨,同时承受着疾病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心理痛苦,国外研究较早地将MBSR 应用于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研究[13-16]证明,通过MBSR 的练习,乳腺癌、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疾病相关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Henderson 等[17]在乳腺癌患者疾病诊断早期即进行8 周的MBSR 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在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4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生活质量等情况有明显改善。国内较晚开展癌症患者正念相关研究,但近年来已成为热点和焦点。杨垚等[18]将MBSR 应用于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痛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痛苦、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这与董雷雷等[19]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青友芬等[20]将MBSR改良为8 d、每天2.5 h的团体练习,探讨其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后8 周,干预组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但干预时间仅8 d,干预结束后8周时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是否为干预措施的直接效应存在质疑。张宗城等[21]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对264 例癌症患者进行为期8 周的MBSR 干预,每周2.5 h团体课+0.5 h自我练习,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4 周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且效果显著。此外,吴毅等[22]开展了有关MBSR 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实验性研究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通过MBSR 的练习,我国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这说明MBSR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但是MBSR 的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规范的干预模式。此外,目前研究缺乏对干预效果的长期观察,多数集中在干预结束时及干预后4~8 周,MBSR 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长期效果有待验证。

4.2 MBSR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疲乏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已被列为癌症患者的第六大生命体征[23]。Reich 等[24]以322例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试验组进行6 周MBSR,对比两组患者在基线、干预后6 周和12 周时心理(抑郁、焦虑、压力和害怕复发)、生理状态(疲劳、疼痛、睡眠和嗜睡)、认知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表明,MBSR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群,特别是心理和疲乏症状群,但干预后12周时结果较6 周时未见持续提高。Johns 等[25]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8 例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癌症患者进行为期7 周的MBSR 干预,结果表明,患者的疲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持续到了干预后6 个月。但此研究中样本量较小且肿瘤类型多样,混杂变量较多,质量难以评价。当前国内的研究缺乏对干预效果的长期追踪评价。王坤等[26]将96例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8 周的MBSR 练习,练习内容循序渐进,从身体扫描到冥想、瑜伽、正念听声音,最后到正念生活,收集两组患者3 个时间点(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疲乏及睡眠质量数据,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疲乏及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该研究仅追踪随访3 个月,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与佟蕾等[27]对65 例(干预组32 例,对照组33 例)喉癌患者进行6 周的MBSR干预和曹鑫等[28]对200例(干预组、对照组各100例)乳腺癌化疗期患者进行8 周的MBSR 干预的结果一致,但以上两项研究均仅评估了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的疲乏水平,缺乏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和观察。

4.3 MBSR在癌症患者睡眠中的应用

身心双重压力使癌症患者极易出现睡眠障碍。目前MBSR 对癌症患者睡眠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且研究对象多为乳腺癌患者。Lengacher 等[29]采用随机分配法将79名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MBSR 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 周的MBSR 练习并追踪随访至干预结束后12 周,结果发现,MBSR 可能是改善患者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的有效非药物治疗方法,且客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有效性可持续到干预结束后12 周,这与国内王坤等[26]和林丽珍等[30]研究结果一致。但Andersen等[31]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接受MBSR 干预后,睡眠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MBSR 是否能够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4 MBSR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MBSR 对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在国内外已得到验证[32-33],但对癌性疼痛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对象集中于乳腺癌,且结果存在差异。Lengacher 等[34]采用自身对照实验对15 例乳腺癌患者实施6 周的MBSR 干预,研究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但干预前后疼痛评估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Lengacher 等[35]的另一项对322 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而Rahmani 等[36]对24 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MBSR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强度及症状,且效果持续到干预结束后2 个月,但此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会造成结果偏倚。

4.5 MBSR在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中的应用

创伤后成长被视为一种积极心理素质,王建丽等[37]对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干预组、对照组各56例)进行8 周MBSR 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评估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但该研究未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无法验证其长期效果。沈瑞意等[38]对98 例淋巴瘤患者的研究发现,MBSR 对创伤后成长的有效性可持续到干预后8 周。Ng 等[16]针对正念干预在癌症患者和幸存者中的有效性进行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有研究[39]认为,这可能因为患者在练习正念过程中提高了觉知能力及对内心想法及躯体感受的关注度,学会了对躯体不适采取不评判、接纳的态度,促进了积极情绪的产生,从而使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MBSR 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可以使癌症患者多方面获益。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内容缺乏规范。国内研究MBSR 实施方案呈多样化,未来研究者可结合中国文化,构建经济、可行、有效的本土正念干预方法。(2)研究对象缺乏多样性。研究对象以乳腺癌患者居多,未来可扩大研究人群,丰富研究对象。(3)缺乏长期跟踪随访,远期效果缺乏有力证据。(4)干预方式单一。目前,研究多以面授为主,未来研究可关注应用多媒介(如网络实时、音视频)实施MBSR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形成一套简便、有效、规范的MBSR干预方法。

猜你喜欢
正念癌症对象
神秘来电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