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里的他她它

2023-11-28 12:39温欣欣张佳瑶
杭州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联村支书小龙虾

文 |温欣欣 张佳瑶

青山绿水新农村(建德大同) 胡鉴/摄

二十年里乘风雨,“千万工程”奔共富。有这样一群人,将身心扎根乡村,用汗水浇灌大地。因为他们,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金名片”成为村民手中的“金饭碗”。他们,都是乡村共富的探路人。

在“新战场”大显身手的“兵支书”

“我们要在打造冰淇淋小镇的基础上,把宵井村建设成为融合游玩+学习+住宿+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旅游集镇,带动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日前,在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的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现场会上,面对48 名来自杭州各区、县(市)的“兵支书”战友们,富阳区富春街道宵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新明一脸自豪地带着大家参观这个曾被称作“宵井山里”如今已脱胎换骨的“明星村”。

从2013 年立下“三年没有改变宵井就辞职!”的军令状,到拓宽村主干道、改建方贝线“打响为民办事的头炮”,再到“一核四领”连心网的建构,宵井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蝶变。“不得不感谢自己和班子成员作为退役军人,骨子里那股‘听命令,重承诺’的使命感与高执行力。”说起十年的变化,赖新明不禁感慨。

脱下军装建设乡村。在杭州,如赖新明一样,在20 年间成为“千万工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兵支书”还有很多。据统计,杭州市3149 个行政村(社)中,共有714 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党组织书记,占比约为22.6%,其中既有上任不久即发挥出色的“新兵蛋子”,也不乏深耕乡村建设数十年的资深“兵支书”,担任党组织书记年限20 年以上的有48 人。此外,全市“兵支书”队伍平均年龄44.5 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4.2%,逐渐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千万工程”是一把金钥匙, “军人本色”则是“兵支书”们的“必杀技”。

“在部队精忠报国,回家乡为民造福。当时镇党委书记用这句话打动了我。”于是,萧山区进化镇华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振祥就这样投入强村共富的“新战场”,助力华锋村实现了“由乱到稳、由散到聚、由贫到富”的华丽蝶变。

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德良则看着村内以军旅为特色的“军中梦”拓展基地,开心得合不拢嘴。“项目的沉浸式体验活动非常火爆,仅暑期夏令营就招募学员400 余人,直接创收了80 多万元!”宁德良介绍,这个基地起源于他和退役军人王明河的一拍即合,项目的教官、合伙人、投资人都是退伍老兵,可以说是“以一人带动一班人,一班人带富一村人”。近期,宁德良获评了杭州市第5 届“最美退役军人”。

杭州今年共评选出14 名首批“优秀兵支书”,在已评出的五届杭州市“最美退役军人”典型中,也有不少“兵支书”的身影。这些“头雁典型”,正成为杭州广大“兵支书”队伍的示范榜样,传授他们的“武功秘籍”,推动一批又一批“最可爱的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兵支书”赖新明

把党旗插在田间地头的返乡大学生

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坐落在小山岙里,隐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群山环抱,秀水依偎,犹如世外桃源。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山林众多,但早期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村穷民富”的现象十分严重。

村干部俞栋是土生土长的潘联村姑娘。2015 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她听闻村里大学生村官要离职,便义无反顾地返乡工作。“村里老龄化很严重,人才稀缺,我作为一个大学生,肯定能帮上忙。”面对当时薄弱的村集体经济,俞栋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年后换届选举,她顺利当选为村干部,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改造家园出谋划策。

当上“村官”不到两年的俞栋就遇上了一个大难题——许多投资商看上了村里的条件,想开展小龙虾养殖,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贸然实施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在带领村集体致富的同时不触碰环保底线?不服输的俞栋“拼劲”上来了。她一边持续和投资商对接沟通,落实小龙虾养殖的可行性方案,一边带领着其他村干部辗转环保等各部门,希望能将项目审批下来。2019 年,转机来了。为了深入贯彻市委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的重要部署,杭州市农科院结合市委“助万企、帮万户”活动,来到潘联村进行帮扶。俞栋立即主动和农科院对接,向他们积极“求经”。

在市农科院的帮助下,生态稻虾养殖的难题很快得到破解。市农科院不仅为潘联村培育了“雨两优1033”与“中浙优8号”优质抗倒杂交稻品种,还带领着俞栋和其他村干部们陆续考察了周边村庄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积极探索“水稻-小龙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潘联村的“稻虾共作”田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密码”,一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 余万元。

俞栋

除了水稻和小龙虾养殖,铁皮石斛也是村里重要的产业之一。石斛花盛开时,俞栋注意到,大量的采摘工作正好可以有效盘活村内富余劳动力。于是,她带领组建“共富工坊”党建联盟,与种植野生铁皮石斛的瑶苑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党建联建互助合作,让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如今,“共富工坊”全年带动50 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许多村民多了一份稳定收入,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

在潘联村,返乡任村干部的大学生只有俞栋一人,但她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稻谷成熟的季节里,她和其他村干部一起下田劳作、收割装车;为了将小龙虾按时交付给收购商,他们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将捕捞上来的小龙虾剥壳取肉。村民有需求的地方,都能看到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千万工程是关系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事情,党员干部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潘联村长大的俞栋亲历着这座小山村发生的美丽蝶变,更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充分汲取智慧和力量带动村民扮靓自己的村庄,鼓足村民的钱袋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姚琳镇返乡任村干部的大学生有近10 名,党务工作者20 人左右。在这群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美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爱上“种田”的95 后“新农人”

在淳安县汾口镇仙居村的千亩稻田里,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和村民们在田里劳作。他就是张腾,一个95 后小伙子,也是一个“二代新型职业农民”。2013 年参军,2020 年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回乡,守着这片稻田,他已经工作了四年。

和稻田的缘分,还要从张腾父亲张清说起。2011 年,时任仙居村村长的张清咬牙承包了下了村里一百多亩流转的土地,成立了淳安县千岛湖仙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水稻。也许是从小被父亲的榜样力量所感染,一颗“种田”的种子便在年幼的张腾心里埋下。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对农田的向往,毅然带着行囊回到家乡。

“我是一个农二代,也是一个‘二代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后,张腾和父亲陆续引进了收割机、高速插秧机、二代无人机等新型粮食生产器械,建设育秧烘干中心440 平方米,实现全过程机械化。随着粮油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水稻总面积超3000 亩,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2022 年,合作社实现生产水稻180 万斤,产值达到330 万元,水稻种植利润超过50 余万元。

要把米种好,品种是关键。早在2016 年,合作社就开创了淳安本土稻米品牌——“淳山淳水”,一直以高品质享誉市场。回乡后,张腾不断致力于“淳山淳水”品牌农产品有机和绿色认证,并且在淳安县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助力下,建立了有机稻米生产示范项目。由于亩产高、面积广,张腾主动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开展水稻肥药减施增效技术试验,并积极向周边乡镇推广“甬优17”“嘉丰优2号”等优良水稻品种和生态栽培技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张腾和父亲经营的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00 余亩,分布在汾口镇仙居村、寺下村及射墩村。在寺下村,张腾和汾口镇政府展开合作,将自家的稻田引进游乐观景设施,创建成全年免费开放的稻香公园。现在,这座公园成为了集旅游、观赏、研学、农作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有效带动镇上的旅游增收和村民就业。

随着自己的生活日益改善,张腾和父亲始终牢记当初承包稻田的初衷,不遗余力帮助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在租用土地的同时,张腾还雇佣了不少当地村民打理稻田,让他们一年就有两笔收入。目前,合作社每年要支付田租和工资一共130 余万元。为了让村民提高农业技能,张腾和父亲专门邀请省市县的农业专家来省级农民田间学校为村民传授农业知识。在他们的努力下,合作社2022 年带动农户300 余户,助力农户增收近200 万元。

张腾

四载春秋,张腾已经从完全不懂种田的“小白”成为了乡亲们眼中的农业技术能手。热心肠的他,不仅常常为没有劳动力的低保户提供插秧、收割、打包“一条龙”服务,还在洪涝灾害后,免费为全镇受灾群众提供优质稻秧。如今,张腾已经是杭州市、淳安县人大代表,还在2023 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回来时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现在已经爱上了这种早出晚归的田园生活。”张腾说,尽管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还在种田的年轻人,但每天和稻谷打交道的日子令他充实和快乐。通过勤劳的双手,张腾和父亲正带领着乡亲们把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帮助他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实现。

猜你喜欢
联村支书小龙虾
好支书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小龙虾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沈腾香:让“难坑”变“富谷”的好支书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山联村为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