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对学龄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干预研究

2023-11-29 02:11张忠兴
关键词:耐力受试者身体

张忠兴,蔡 俊

(1. 安徽医科大学 运动康复系,安徽 合肥 230032;2.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2)

儿童期是生命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和心理是动态变化的, 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行为将会对其终身健康素养养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充足的身体活动是衡量个体健康的一个标志,国际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建议,儿童每天至少积累60 分钟的中度至高度体育活动.[2]全球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下降与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相关性[3],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糖尿病、肥胖、心肺功能降低、高血压等获得性慢性病引发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4]基本运动技能是保持人们身体活动和维持正常生活方式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基本运动技能是保证儿童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奠定基础.[6]INT(integrated neuromuscular training,INT) 是一种训练模式,包括运动技能活动、特定任务和身体表现练习.INT 干预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运动技能,另一部分是运动特定技能,主要目标是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技能相关的身体素质,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运动表现. 本研究以INT 训练作为干预手段,将其穿插于儿童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中,观察INT 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为儿童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小学三、四年级在校学生72 名,年龄8 ~10 岁. 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EG) 和对照组(CG). 干预组学生接受为期10 周包含INT 训练内容的体育课程,对照组按照常规体育课程模式上课.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没有受伤或肌肉骨骼疾病,没有发育障碍,没有先天性疾病.

1.2 实验内容

干预组进行INT 训练10 周,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神经肌肉的刺激.每2 周为1 阶段,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三点半训练,每次训练60 min. 训练课强度以训练后即刻心率为参照,控制在最大心率70%~85%.训练教师由具有国家体能训练师资质的大学体能教师担任.训练课组成:10分钟动态热身+40 分钟INT 训练+10 分钟整理放松.

表1 INT 训练内容

1.3 测试内容

(1)受试者身体成分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准.(2)卷腹测试,受试者以每分钟20 个的特定节奏抬起.(3)背肌测试,在受试者面前的地面上放一把尺子,测量从地面到下巴的距离.(4)90°俯卧撑,受试者背部与头部保持一致,受试者用手将身体放低,直到上臂和前臂的角度达到90°,然后返回,尽可能多地以特定的节奏重复(1 个俯卧撑3 秒).(5)仰卧引体向上(改良引体),受试者仰卧在单杠下,双腿并拢仰卧在单杠下,双腿并拢,双手与肩同宽放在单杠上,尽可能多地拉动,交替将下巴拉到单杠上,然后再拉回初始位置.(6)屈臂悬空,受试者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用手臂悬空,下巴高于横杆,尽可能长时间悬空. 受试者的下巴降到杆下任务中断.(7)下肢前曲(左、右)通过背负式坐姿测量,受试者身体前倾,保持拉伸姿势一秒钟.(8)受试者心肺功能通过400 米跑步测试.

1.4 数据处理

记录10 周训练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运动成绩,测试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SD)表示,组内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表示数据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前后体脂率对比

表2 为训练前后身体体脂率对比结果.经过10 周INT 训练后,干预组小腿皮褶、肱三头肌皮褶、BMI 三项内容与干预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肱三头肌皮褶项目与前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10 周后,小腿皮褶、肱三头肌皮褶、BMI 三项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训练前后身体体脂率对比结果

2.2 训练前后基本运动能力对比

如表3 所示,经过10 周的INT 训练干预后,干预组的卷腹、背肌、90°俯卧撑、仰卧引体向上、屈臂悬挂、下肢前曲(左)、下肢前曲(右)、心肺耐力这七项内容均有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背肌、仰卧引体向上、下肢前曲(左)、下肢前曲(右)、心肺耐力五项内容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10 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七项内容均有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训练前后基本运动能力对比

3 讨论

儿童体育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有其特定的目标,即掌握基本动作(包括跑步、跳跃、翻滚、投掷等)并在一系列的生活场景中应用它们. 儿童运动发展模型中,基本运动能力的早期发展可能会增加长期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减少体重不健康增长,并增加良性运动表现.[8]目前,多数研究都侧重考察INT 训练对成年运动员或具有较大运动受伤风险人群的干预效应,只有少数研究考察了INT 对青春前期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INT 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损伤或者进行运动损伤后的康复,儿童群体的整合性神经训练研究非常少,而这对于儿童群体的基本运动能力研究非常重要,因为青春期前儿童运动行为缺乏、体重超标等因素对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技能的保持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9]

本研究以INT 为干预手段,观察该方法对小学生运动表现和身体体脂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10 周时间内,每周进行3 次60 分钟的INT 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儿童的身体运动表现和身体成分,显著提高儿童肌肉健康测试表现,INT 干预组的俯卧撑表现更加明显.INT 干预还改善了改良引体向上和屈臂悬挂测试. 这些结果证实了本文的假设,即INT 项目优于传统的校本体育课,可以显著提高普通在校儿童的运动表现.

本研究发现,经过INT 训练后,儿童的核心能力和上肢力量提高明显. 在体育活动中,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是保持脊柱完整性和身体控制的基础. 儿童在没有足够身体素质和正确动作模式的支撑下,下肢运动损伤的风险更大,这对儿童运动员未来运动寿命有巨大影响.[11]本研究七项运动表现评测中,有三项内容与姿势控制相关:卷腹、背肌和仰卧引体向上. 干预组经过训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 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功能是影响姿势控制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动态姿势控制的机制可能与本体感觉、肌肉激活和神经肌肉特性中发生的积极适应有关.INT 干预在姿势控制方面比普通体育课训练内容干预更有效,应在未来研究中探索神经肌肉训练和增强静态姿势控制的最佳剂量反应.

本研究有两项内容评估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表现:400 米用于评估心肺耐力表现,屈臂悬挂评估上肢肌肉耐力表现.与对照组相比,INT 干预组在心肺耐力和上肢肌肉耐力表现方面有更大的改善.

本研究通过坐姿伸展测试评估INT 对儿童灵活性的影响. 坐姿伸展测试通常用作健康人群的下背部和腿筋柔韧性评价. 有研究报告称,INT 是提高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改善神经肌肉控制来解释. 由于重复熟练的基本运动模式会刺激关节机械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诱导中枢和周围神经元适应,从而改善运动控制.[12]因此,INT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儿童的基础动作.

INT 在改善姿势控制、基本运动技能和肌肉力量方面优于普通体育课,建议将INT 纳入普通体育课教学中. 此外,为了获得最佳适应,应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征力量、稳定性、增强性和物体控制技能训练等,确定训练内容. 在训练计划实施中,需要考虑神经肌肉训练的最佳顺序,制定符合学龄儿童的INT 最佳运动量和强度.

猜你喜欢
耐力受试者身体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