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日常的汉服:从穿着苛责到自由表达

2023-12-07 02:40李维贤师严明
纺织科技进展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日常化穿着者汉服

李维贤,柴 影,师严明

(1.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基础实验与实践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

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服饰,蕴涵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汉服的传播更为广泛,被更多的人了解、穿着。相关研究也拓展到与地方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应用[2],以及融合现代服装加工技术的创新设计[3]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以汉服为代表的民族服饰的发展,彰显民族文化的时代风貌,通过分析社交平台上的汉服话题与评论信息,明确目前汉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应对策略。

1 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法,首先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检索、分析有关汉服话题讨论的笔记(即贴文,小红书平台称为“笔记”),挑选热度高的帖子,逐一分析贴文内容与评论区用户的发言内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选择社交平台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相对于现实社交,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交流限制更小、更为自由,人们通过自身社交媒体账号发表感受、想法,这些信息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较好的研究和参考价值[4]。小红书平台是一个以分享生活方式为特色的社交平台,近年来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该平台年轻用户偏多,分享汉服日常穿搭、对汉服发展进行讨论的用户较多,话题样本充足,利于分析整体情况。小红书上围绕汉服现状编辑的笔记中有很多互动评论,例如部分用户会发布笔记表达自己对汉服日常化的看法,这些笔记会引发许多其他用户的共鸣。用户们常在评论区探讨日常穿着汉服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或是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搭以及表达对汉服发展的个人见解等。

2 汉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汉服”“穿汉服”“汉服穿着”为关键词,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系统检索汉服穿着感受方面的信息,选择点赞率和评论量高的笔记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数量充分,分析结果具有说服力。逐条对笔记的评论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汉服发展中存在着“刻板印象”与“穿着苛责”的问题。

2.1 刻板印象

从评论内容可看出,不少人因对汉服形制与内涵的认知不足,而对汉服的现代穿着存有刻板印象。他们往往仅凭对汉服款式的表观印象就认为汉服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存有“麻烦”“古代”“戏服”等刻板印象,甚至将汉服视为“奇装异服”,不能接受现代人穿着汉服,进而嘲讽汉服穿着者。“momo”(小红书号:424505162)说自己曾在网上发布穿马面裙的照片,结果被某位网友嘲讽说不配穿,因为那位网友认为马面裙是属于古代贵族的衣物。这就体现出了大众对汉服认知的不足,他们还只是将汉服视为古代权贵穿着的服装而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因而在观念上是不会接受汉服作为现代人们的日常着装的。“酣睡小熊”(小红书号:428053039)说“真希望等到汉服日常穿着自由那天。刚穿出去被一个亲戚说得很难听,真的很难过,明明是我们自己的服饰。”

目前汉服的主要穿着者是汉服爱好者或因造型和拍摄需要而穿着汉服的人群。有的人对汉服有好感,但因不了解、不熟悉而不会尝试穿着。类似上述的不理解、负面评价,势必会打击人们穿汉服的热情,甚至越来越不敢穿着,这对于汉服的推广是非常不利的。

2.2 穿着苛责

汉服圈存在长久不休的形制争论与穿着苛责问题。“汉服圈”原意为汉服爱好者的群体归属,后多指汉服亚文化群体中言行刻薄、自视清高的一部分个体,往往带有贬义[5]。汉服圈一直存在山正形制的争论,对汉服穿着要求过于苛刻、排斥非传统的汉服穿搭,这就阻止了更多的人去穿着汉服。

评论内容表明,不少汉服穿着者都有过被“懂汉服”的人无礼指责的经历。这些所谓“懂汉服”的人,往往是比较偏激的汉服爱好者,他们的汉服圈层意识非常强烈,自身优越感强烈,只是凭着自己对汉服穿着的认知,就苛刻地评价他人的汉服穿着。例如批评、指责穿着“仙服”或装造妆发与汉服不符的穿着形式。“仙服”是对形制不符合古制的汉服改良款的戏称,影楼装、影视装都属于这个仙服[6]。其实这些穿着“仙服”或装造不符的穿着者,或是有自己的独立审美,或是刚接触汉服对汉服了解不多,但勇于尝试的人群。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是渐进的,对汉服文化的了解也是不断深入的。在穿着汉服过程中如果获得正面的赞赏与具体的指导,这些尝试者是很有可能成为汉服的忠实拥趸的。反之,如果一味地批评、抨击,则容易打击试穿者的积极性,并且现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会将这种穿着苛责迅速放大,很不利于向大众传播汉服文化。

小红书作者“嘻嘻哈哈”(小红书号:4796285450),发表题为“希望汉服日常化,大家不要过分苛责”的笔记,此篇笔记获得了约257条评论,去除多次发言的账号,统计出评论区约有180个账号。其中约100个账号对穿汉服被指点表达不满,支持自由穿着;约9个账号评论表示看到或经历过穿汉服被指责的事件;3 个账号表示自己怕被说而不敢去买汉服或买了汉服不敢穿;还有部分账号的评论是对苛责问题的争论。“丰和山大王”(小红书号:1620097280)讲述自己大学时因为整体妆造没有和服装搭配,而被汉服社过分批评导致不愿再穿汉服的经历。另一个作者“海棠花花”(小红书号:2651758322)发表了一篇关于汉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汇总的笔记,此篇笔记引出475条评论,去除多次发言的账号,约有318个账号进行了评论。逐条分析评论内容,发现有61个账号围绕“汉服小警察”的话题展开讨论,“汉服小警察”过度批判汉服穿着者的现象使人们形成“穿汉服规矩很多”的印象,因而对穿汉服心存芥蒂。作者“Violet”(小红书号:427645286)发布题为“好气,穿汉服居然被骂了”的笔记。作者“梦”(小红书号:252304729)发布题为“关于穿汉服能不能短发披头散发的争论”的笔记,此类笔记的评论区大多是与作者发布的内容共情并表达自己对笔记的看法,对这些笔记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很多人因担心穿汉服被批判而对汉服望而止步。也有人认为汉服日常穿着不方便,妆发打扮太复杂,因此不愿去穿。这些存在的各种观念问题是影响汉服日常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需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只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才能推动汉服的发展。也许上述的诸多争论和批评是出于希望汉服文化能在当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初心,但过度的争论与批评只会逐渐弱化人们对汉服的文化认同感[7],各种穿着苛责会使人们认为穿汉服有“门槛”而不敢“入坑”汉服。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汉服穿着行为,少些苛责,鼓励更多的人关注汉服、穿着汉服,才是更好的选择。

3 汉服发展方向——日常化穿着

在研究中发现,日常化是汉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已经有部分博主对汉服的发展方向进行理性思考。例如“wowo”(小红书号:621165627)讲述自己十年前穿汉服上课被人指点的时候,还认为汉服装扮符合形制是最重要的,现在却认为日常化才是汉服的生机所在的心路历程。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穿着汉服的作者对汉服穿着会有自己的理解[8],态度更包容。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穿着汉服,能接受不同制式汉服混搭,也会搭配现代装造、妆发。在作者“嘻嘻哈哈”(小红书号:4796285450)发表的笔记中,约有80条评论表达支持汉服日常化穿着。例如用户“么”(小红书号:194268961)表示自己喜欢偏日常的汉服穿搭,常素颜披发出门,不会在意是否全套装造,妆发是否符合等问题;“羊羊”(小红书号:630253354)表达了自己穿汉服随性的态度,她说“就算是腰带只要自己喜欢也可以绑在头上。”这些穿着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汉服文化的坚持,其实也是个人生活态度的呈现,表现出自由不受限的精神。

不少博主分享了日常的汉服搭配,例如“想买新衣服的羊羊”(小红书号:639746307)将唐制、宋制、明制3类汉服与现代单品搭配穿着。在图1中博主将唐坦领当作现代的短袖来穿,搭配短裤就形成了一套舒适、便捷的夏季汉服穿搭。宋制汉服因文雅恬淡的风格及美观实用的特征而被广泛喜爱。如图2所示,博主将端正、娴雅的宋制旋裙与简洁的现代吊带背心、马甲搭配,自由随性、毫不违和。明制汉服廓形宽大、端庄华丽,其中马面裙近年来比较出圈,被大量穿着。如图3所示,宽松衬衣配雍容板正的马面裙与主腰,也是古今相映的实穿搭配。

图2 宋旋裙+马甲+吊带

图3 明马面裙+主腰+立领衫

汉服的穿着不应该被规定,无论是穿着全套汉服,还是不同形制的汉服搭配,又或是汉服与现代服装单品、装造混搭都应该被允许。在形制正确、尊重原创的前提下,自由地穿着汉服,让汉服走向日常化,才是现代汉服发展的新生命力。

4 结束语

包容的观念是汉服在当代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少些争论和内耗,多引导大众穿着。对于汉服发展中存在的“刻板印象”“穿着苛求”等问题,应该用包容的观念去代替苛责,鼓励更多人了解和穿着汉服。传统的汉服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不仅可以为个体着装的自由表达提供更多空间,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和珍视,促进中华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日常化穿着者汉服
漫步罗马
汉服新“江湖”
上台说汉服
“聪明”的裙子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
着装认知
日常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新视角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