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2023-12-09 13:46柳志元
考试周刊 2023年4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民间教师应

柳志元

一、 引言

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民间文化,兼具了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审美观念及价值追求。新时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成为教育热点,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渗透民间美术,是落实审美教育、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既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念,推动学生的全方位、个性化发展。

二、 民间美术的内涵

民间美术是一类具有鲜明乡土文化特征的视觉造型艺术,其由民间大众创造,来源于真实的劳动生活,在民间社区广为流传,满足了民间大众的审美需求。解读民间美术的内涵需要从情感、哲学文化、群众需求、道德文化等多角度切入,从情感角度来看,日常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其蕴含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从哲学文化角度来看,民间美术的构图与创作内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从群众需求角度来看,民间美术更像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常会将美好愿望或现实问题融入民间美术;从道德文化角度来看,民间美术是教育大众、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其向人们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等。

三、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的积极意义

(一)启动学生的审美感知

在美术教育领域,“感知”指的是通过观察、感受美术作品的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获取审美信息。美术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感知认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自制力与求知欲显著增强,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融入能够启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学会鉴赏各种各样的美,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增进其对事物形式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民间美术的造型多变,有二维、三维、动态等多种类型,其是手工艺者主观想法的呈现,并不盲目追求真实感、立体感。鉴赏者只有从多角度观察美术作品,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认知,所以鉴赏民间美术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知觉。其次,初中生已具备良好的知觉能力,可以准确分辨不同的色彩,体会色彩的特殊含义。民间美术的设色明快,与传统文化存在紧密联系,比如,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红色往往象征着喜庆,白色则象征凶兆,两者对应了阴阳观念中的生与死,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够丰富学生对色彩及传统文化的认知。再次,民间美术作品的材料大多源于自然,不同类型的材料造就了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在鉴赏民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纸料、泥料、木料等不同材料,了解民间美术的多种类别,获得审美感知的提升。最后,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夸张,运用重构手法呈现了客观对象,蕴含了手工艺者丰富细腻的情感,通过鉴赏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能够透过事物形式体会其中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

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情感代入作品中,展开审美想象,提升审美水平。民间美术包含着独特的民俗意识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间群众的文化独创精神与丰富想象力。初中生已形成基本的自我意识与审美判断,能够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鉴赏民间美术时,学生能够透过作品认识到其中的民俗内涵与民俗价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审美想象,重构符合自身审美理想的新形象。可见,审美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开展的。

为进一步优化民间美术鉴赏效果,教师应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激发其创新意识,以审美想象推动审美创造。比如,在赏析剪纸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寓意等角度分析,帮助学生感知民间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认识到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制作剪纸作品,以作品传达民间美术的特有意蕴。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鉴赏者需要先理性分析审美事物的特征,领会其内涵,进而获得美的体验。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受到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及审美情感影响,这些创造者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因此,对作品内涵的把握需要从显像审美及隐性审美角度出发,结合物象、精神、文化等因素进行理性分析,体会民间作品蕴含的精神与情感。从显像审美角度来看,民间美术有经济实用、单纯质朴、求大求全的特点;从隐性审美角度来看,民间美术蕴含敬畏神灵、驱灾辟邪、歌颂生命等元素。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大多停留于浅层,他们只能了解作品的形式,无法深入作品的内涵。在讲解民间美术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从显像审美与隐性审美两个角度切入,则能帮助学生理解造型对象的审美内涵,提高其深度思考能力及审美理解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的关联紧密,其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能够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宣传与保护,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五)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色彩多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到民间美术创作与民间美术资源保护中,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引入民间美术也能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创新美术教学形式,推动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别开生面的现代雕塑”一课时,教师可引入陶塑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陶艺相关知识,使其了解陶塑就是陶制的雕塑艺术品,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我国雕塑史与陶艺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陶塑,为其提供相应的工具与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陶塑。

四、 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民间美术具有较高的美育价值,将其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推动审美教育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民间美术常处于被忽视、被弱化的状态。首先,尽管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校与教师将当地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但受客观条件限制,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展缓慢。其次,部分教师缺乏融合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学的意识,对民间美术种类的了解不够全面,没有掌握相关的技艺,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最后,如今的初中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很多学生的审美受到网络影响,认为流行的才是美的,民间美术则是“土气”的、“过时”的,不愿意去了解民间美术。

五、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的具体路径

(一)精心选取民间美术资源

当前,可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民间美术资源较为多样,包括编织、绘画、刺绣、家具、剪纸等。在选取民间美术资源时,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地域文化、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以此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应优先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民间美术资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其美术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面对自己熟悉的、质朴生动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意识到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主动从生活中寻找美术。

其次,教师应选择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举例来说,河北的教师可在教学中呈现宫灯、年画、剪纸、皮影等民间美术形式;贵州的教师可将傩文化、蜡染等民间美术融入教学;云南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银饰艺术、扎染等民间美术。通过了解本土文化与地方民间美术,学生会对家乡文化产生自豪感,形成保护、发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最后,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民间美术资源,避免选取一些难以理解、操作难度高的民间美术资源。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及实践能力有限,而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技艺难度不等,并非所有的民间美术都适用于初中美术教学。鉴于此,教师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的民间美术作品,充分展现作品的造型之美与内涵之美,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提高其审美素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则可引入一些制作工艺简单、操作难度低的民间美术,如编织、陶艺等,指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优化其学习体验。

(二)融合民间美术与教学流程

民间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是民族魅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作品得到了现代民间艺人的改良与创新,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较高。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融合教学与民间美术,突出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与真实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实现个人审美能力的显著提高。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围绕民间美术开展欣赏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随着作品的艺术构想进入神奇的美术世界。

以“年画”这一民间美术形式为例,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每当农历新年之际,人们都会在门窗或墙上张贴年画,用来驱凶迎祥、祝愿新年吉庆。一般来说,年画的体裁主要有四大类,即神仙与吉祥物类、反映世俗生活类、娃娃和美人类、神话故事与传说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最为常见的年画作品“年年有余”作为教学载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从“年年有余”入手,由点到面地了解年画作品,领会其文化内涵。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年年有余”的造型,即胖娃娃抱着大鲤鱼,点明这幅年画的寓意。接着,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年年有余”。在自主创作时,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年画的艺术风格,通过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年画作品。欣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突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感,使其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民间美术知识与创作手法。

(三)开展课堂互动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初中生都不会去主动关注民间美术,他们对民间美术作品的认知度较低,不能完整地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实践活动,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民间美术,增进其对民间美术知识及技艺的认知。具体实施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合作赏析民间美术作品,完成民间美术创作,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例如,教师可围绕着“剪纸”这一学生熟悉的民间美术形式开展互动实践活动,引入操作难度较低的“五折花”剪纸作品,借助视频、图片、文字介绍“五折花”的剪裁步骤与注意事项。在各小组掌握剪纸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合作剪裁“五折花”并进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选出最美观精致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民间美术创作,发挥个人创作潜力,融合集体的智慧创作出优质的作品,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组织互动实践活动时,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易操作原则及拓展性原则,有序推进互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作能力。互动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做好教学指导工作,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活动;易操作原则指的是教师应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操作的民间美术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与创作,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拓展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以简单、易操作的民间美术形式为基础,逐步加大学习难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民间美术,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审美素养。

(四)搭建民间美术传承平台

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间美术的机会,培养学生传承、创新民间美术的意识。比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民间美术交流活动,将民间美术延伸至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美术进行自主创作,并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比如,一些学生喜欢用柳条、草叶等编织物品,教师可为这些学生提供相关的工艺品编织资料,鼓励学生深入钻研编织技巧,并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编织心得与体会,现场演示编织步骤。又如,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后观看制作泥塑的视频,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泥塑制作教程,鼓励学生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泥塑作品,在活动中展示,由教师、同学进行客观、理性的点评。由此,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泥塑创作能力。通过搭建民间美术传承平台,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及美术创作天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真正爱上民间美术。

要达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师应持续优化民间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不单纯依靠美术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要高效整合课内外民间美术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自主创造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从而为其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六、 结论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是生活中的艺术,体现了民间群众对艺术自然、朴实的态度,可将其作为基础审美教育的优质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引入能够起到激发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想象、促进审美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精心选取民间美术资源、融合民间美术与教学流程、开展课堂互动实践活动、搭建民间美术传承平台等策略增进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感受。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民间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美术作品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美术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