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路径

2023-12-09 15:19刘雪婷王小琴
文教资料 2023年14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家国情怀

刘雪婷 王小琴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培养可以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这也是现如今大学生需要努力和奋斗的方向。目前,利己主义正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崇洋心理,缺乏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全面认知。这些均阻碍着当代大学生成为助力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为此,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地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内涵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忠诚和责任感。以家为基础意味着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社会单位,而以国为核心则强调国家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这种情感联系超越了个人、家庭,是包括所有国民在内的整个国家。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则强调各国要携手合作,追求共同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一)以家为基础

家是国的一部分,国由千千万万个家构成。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之根本在于家,家则是国的秩序与文化之源。千万家共同组建了国,家是个人和国家以及社会相互联结的最小单位。恩格斯曾经说过:“随着家长制家庭的出现,我们便进入成文史的领域。”[1]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是成文史的开端。

《礼记·大学》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正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秩序。在整体家国天下秩序中,最小的单位便是家,家也映射着国乃至整个天下的秩序。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家仍然是国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形成认识的重要起点。因此,每个人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力争为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将家庭作为梦想启航的地方。

(二)以国为核心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强调有国才有家的思想理念,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国。正如许纪霖教授等所说的,不管是国家还是王朝的存在,都是想要实现“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形成了国家这一产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对社会矛盾加以调和,利用法律维护公共意志。所以说,国家是社会以及个人的保护伞,也是个人梦想和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更是得以明确体现。

“国”是所有中国人的国,也是中国人建立家国情怀的核心所在,是中国人实现天下梦的载体,所以说“国重于家”。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舍身报国、心怀社稷理念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精神灯塔。以国为核心,就是需要各个民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舍小家为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向前。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

家国情怀依托历史中家国同构的管理方式,一直蕴含着中华儿女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认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家国情怀可以作为一种推动力量,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世界事务之中。只有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对自己的国家有深厚的情感,才能筑起一个更加稳健的全球社会,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加顺利。因此,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互动性和互补性。

中国人对家国情怀的崇高理想便是“天下为公”。当代大学生需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对“天下为公”做出诠释。和平、公平、民主、自由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需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树立起家国情怀,将中华文明融汇到世界文明中。

二、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

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精神包括爱国主义、追求卓越和奉献精神等。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家国情怀。从思想认知论的视角来看,家国情怀就是中国需要将“自身”作为出发点,在对社会以及世界形成良好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天下为公的思想意识,打破封建王朝的一家之“私”的思想理念。

培养家国情怀,事实上就是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民族、国家以及传统文化,为其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既是有效落实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的保证,也是新时代青年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内核所在。新时代下,大学生应该跟随着祖国的脚步,与其一同屹立在新的世界舞台上,大力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培育自身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既需要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又需要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热情,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大学生在培育自身家国情怀时,不仅要充分挖掘自身最本质、原初的精神价值,而且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航线,并点亮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时,需要将人民、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将家国情怀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家国素养,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自信,[2]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不断提升自我,力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家国情怀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道德修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利己主义风气正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部分大学生将“小我”利益的最大限度实现作为目标,而忽视了集体利益的“大我”。大学生需要认识到,只有民族、国家强大,个人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困境

培养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交互冲击下,一些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树立文化自信的大学生不同程度上都有崇洋心理,等等。

(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家国情怀的全面认知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源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在交互交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4]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混杂的思想文化的冲击。这些不良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认同。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学生对于眼前的物质利益的关注和重视,远远超过了精神领域的追求,致使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的认知不够全面或者存在偏差。

(二)利己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关注的是“大我”目标的实现,“小我”需要在“大我”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不可以仅顾及“小我”而忽视甚至违背“大我”。北京大学的教师钱理群曾于2012 年提出,现如今部分大学生有着精致利己主义思想,这部分学生通常有丰富的学识,精通人情世故,也善于借助各种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现阶段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力实施,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政治信念等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是精致利己主义思想也的确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

精致利己主义实质上就是以“小我”为中心,违背“大我”的一种思想。[5]站在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利己主义实质上也是个人主义,侧重于将自身作为中心,觉得人的任何行动的初衷都是利己,目的是尽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利益,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求。精致利己主义虽然源于利己主义,但是过分强调小我的处世之道,其程度要比利己主义更甚。这种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所崇尚的集体主义相矛盾。

(三)部分大学生存在崇洋心理

新时代,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包容并接纳全球各个国家的卓越文化,但不能仅仅追求外来文化,而忽略我们自己的传统。现如今,部分大学生存在崇洋心理,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正逐渐向世界这个大舞台的中央靠近,不管是道路、理论、制度建设,还是文化建设方面,都越来越有自信和底气。但是崇洋心理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并且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育家国情怀。

四、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家国情怀的培育工作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构建,应当充分发挥多方的教育合力。

(一)突破小我,明德修身

明德修身就是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对自我关系做出正确的处理。明德则是判断自我的价值,也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建立起怎样的德行、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而修身则是指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追求,也就是如何形成良好的德行,这实质上也是对个人情怀的培养。[6]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所以,当代大学生需要把崇德修身放在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新时代青年应积极地融入社会中,突破小我,明确自身在社会群体、祖国大我中的位置,将自身的梦想追求自觉定位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对自身的品德与修为进行不断的锤炼,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正所谓“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建立起忠于人民、社会、党和祖国的坚定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建立公众之德,将他人和人民时刻装在心中。[8]从细微小处做起,最终积累成大德,新时代大学生还要学会慎交、慎微、慎独,积极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实现明德修身。

(二)齐家治国,树立家国情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齐家治国是实施国家治理的基本思想,这也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9]

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齐家治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从“家国”价值判断层面来看,就是清楚地了解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从“齐治”价值追求层面来看,就是了解国家是如何建设与发展的。

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明确地认识到国家价值判断的根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积极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责任与担当,借助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优秀文明成果对自身的家国情怀进行滋养,从而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10]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立身之根本、成才之基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大学生在培养自身家国情怀时,还需要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如果缺乏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加不会有现如今的繁荣富强。坚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形成的家国情怀实质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坚持跟随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砥砺奋斗。

(三)树立超越民族主义的人类情怀

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作为至高的理想价值追求。这也是人类正确认识社会与世界的观念。[11]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通过价值判断进行分析,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的,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所以说世界具有共有性,归全人类共有,各个国家之间均为平等的关系,各个国家的文明共同构建了人类文明,而各个国家的文明仅有内容上的差异,绝没有地位之别。通过价值追求进行分析,在世界面前,我们需要放弃民族主义,从全人类的角度追求共同价值,只有这样各个国家之间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地强化自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正确地认识我国和世界的关系,利用中国智慧推动世界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将自己的理想、民族的复兴梦、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类的共同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自己熠熠生辉的青春为祖国、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国情怀,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12]。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树立起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肩负起促进国家繁荣昌盛、推动世界文明的重任,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家国情怀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家国情怀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