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汾河研学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探索
——在流域统一管理视域下推进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探索

2023-12-09 15:19白芸蔓魏莉霞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汾河研学水利

白芸蔓 魏莉霞

2022 年10 月16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站在党和国家新发展的又一历史起点,我国水利事业迎来了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发展阶段,“水利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法治,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央高度重视汾河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探索并挖掘实现汾河高质量发展途径是当前山西省水利系统的首要任务。通过建设汾河研学基地,依托汾河干流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大力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正是在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调研省内研学市场的背景下,提出的实现汾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提出“汾河流域研学项目”的现实背景分析

建设汾河研学基地,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是旨在探索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山西省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设想思路。2016 年出台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研学旅行作为旅游产业中的垂直细分领域,以自带“深度内容”的属性和远超千亿元的市场总体规模,发力中国旅游业市场“新蓝海”。汾河研学项目,正是依托汾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研发形成汾河流域特色的系列研学项目。

(一)政策层面全方位扶持

自2013 年以来,国家不断推出研学的相关政策,《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 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并将研学作为义务教育必修内容;2016 年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强调了研学活动具体的安全服务措施;2020 年山西省政府印发《“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培育30 个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改造提升60 个历史文化景区;2021 年《水利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关于加强水利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 年,加强水利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认定50 个水利科普基地。2022 年9 月,《水利部关于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可见,当前在政府主导的流域综合管理框架下,如何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流域统一管理市场化改革、增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

(二)行业层面市场空间大

从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 年报告中可以看出,至2022 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根据智慧数据显示,目前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企业收客对象中,超过80%的对象属于3岁至16 岁人群,未来几年,不断增长的适龄青少年人口将为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整体规模将保持在2.3 亿人以上。当前由学校组织的研学运营模式是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由学校主办,第三方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其中第三方企业中旅游企业占大多数。

综上所述,发展水利研学项目,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政策层面扶持力度大,现阶段又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加之因水利研学专业度和项目需求的水域条件限制,其他社会组织无法复制,因此,由政府主导,建设汾河流域研学基地,发展汾河研学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

二、汾河流域研学基地建设的规划思路

推动汾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并挖掘汾河自身的各类资源。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游汾河就是读山西,汾河流经区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类的远祖先民就生息繁衍在汾河这片水足土沃的原野河畔,创造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三晋文明。纵观汾河的演变,不仅是人与水的发展历史,也是人类治水的历史。那么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治水工具、各类水利建筑物就是承载治水历史的重要载体,它高度凝练了汾河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涉及了诸多行业和领域。可见以汾河流域为载体的汾河文化探索可衍生出广泛且多元的文化产业。从某种意义来说,建设汾河流域研学基地,发展汾河研学项目,正是深入挖掘汾河资源,深度展示山西水利人治汾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且优质的水利项目。

通过“点”的甄选,树立研学基地的典型示范。首先,对汾河流域范围内的所有水利建筑物及附属物的位置、类型、功能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由于流域范围内水利建筑物行政归属有所不同的现实原因,需现场察看并调研其实际运行情况及周边研学市场的门槛人口;其次,依据研学旅行基地运营的条件和原则进行初步甄选,并对选取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比选出符合优化升级或具备典型示范的基地位置;然后按照最优原则进行精选,最终确定研学基地的选址方案。

通过“线”的规划,促进研学链条的完整。按照研学活动安全服务的原则,立足水利资源共享最大化,对甄选后的水利资源及周边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划分,形成相对完整且独立的研学链条。研学线路的设计可根据汾河流域自身河道特点,以及水利工程的分布,按照行政区域位置的就近原则以及流域范围内已形成的文化主题进行划分。可初步将汾河流域研学线路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的长途线路,其中针对上中下游的长途线路可再细化并延伸相应的短途路线,以满足不同群体市场的需求。

通过“面”的辐射,确保研学服务范围的最大化。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路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建设汾河研学基地,发展汾河研学项目可根据汾河流域周边的交通条件及辐射范围内研学资源的分布情况,划定若干个研学服务圈。例如,汾河上游线路可与大同等地的研学资源融合,中游线路可以和太原、晋中等地的研学资源融合,下游线路可以和临汾、运城等地的研学资源融合。不难看出,汾河流域研学项目市场辐射范围基本覆盖山西全省。在了解国情省情方面,汾河流域研学项目可谓是最具典型的研学项目。

三、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需多方支持

“汾河流域研学项目”是一项综合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多领域的综合型且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在科学的顶层设计下组织实施。因此,强有力的政策倾斜,完善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各行业的通力协作方能实现汾河流域研学项目的落地生根。

(一)政策引导支持

现阶段,我国研学项目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应设立政府对研学基地的专项扶持渠道以及相关的优惠补偿机制,确保基地教育的示范性和营利性。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基地教育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研学基地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微观层面上,规范基地的准入政策,落实评定及管理的实施细则,科学指导服务研学基地的发展。同步制定定价机制,建立研学基地课程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基地课程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

(二)在财政保障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融资

建设汾河研学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其利润回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优质项目进行扶持和补贴。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将专项经费纳入预算,确保投入和支出稳定推进。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鼓励社会融资,设立专项资金,共同开发汾河研学市场,全面提高基地建设工作的综合效果。此外,研学旅行的主体是学生,要考虑学生家庭对研学旅行费用的承受能力,对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和保障学生积极参与研学旅行。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相关部门可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打折或减免优惠。

(三)注重行业培育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

政府作为主导,需搭建平台,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注重行业培育,及时建立协作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和配套落实。一是成立专项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垂直管理,规范汾河研学基地建设标准,对参与企业进行资质评定入库。二是完善并细化研学工作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门规划设计,或与相关部门联合研究开发,旅游部门负责配套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全程监督规范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则提供配套支持,确保研学活动安全、高质量实施。教育部门要统筹管理并服务辖区内的研学基地,并对所有公办的研学活动及组织方进行跟踪评价,帮助政府提高决策科学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构建研学的安全保障机制,在风险防控方面配套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注重培养研学项目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行业研学人才。

综上所述,建设汾河研学基地,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对教育、旅游、水利等行业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现阶段水利研学旅行仍处于初始阶段,我们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潮流,积极调研国内外成功的研学基地(营地)案例,为发展汾河流域研学项目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促进汾河高质量发展进程,实现山西水利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汾河研学水利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