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3-12-09 15:19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匠考核院校

阳 丹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日渐凸显, 与工匠精神的理念不谋而合。纵观当下的市场就业形势,人才竞争压力较大,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多的就业者需要更好地平台来施展才华和能力, 双创教育模式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选择,所谓双创人才培养,指的是将创新与创业融合起来的一种模式,为国家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优化成为当下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发展任务。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

所谓工匠, 就是对职业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产品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精湛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以及坚守。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将其实现, 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工匠精神也受到了各大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也是衡量各个领域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既要保证物质文明,还要兼顾精神文明, 二者缺一不可。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国工匠精神的概念被提出, 目的旨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打造出独特的品牌文化和IP 标签。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呼吁并强调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秉承工匠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严谨专注、开拓创新,才能将事业做到尽善尽美,实现参与者的自身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最大化,这也契合了时代创新的发展规律。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高职院校层面

首先,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教师执行效果如何, 也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基础设备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掌握的不够全面,仅仅是局限性的能力培养, 教师参与一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并没有对工匠精神教育进行更深入化的研究,导致收到的成效甚微。其次,在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有待权衡, 大部分学校都是理论课程为主,转化为实践的机会少之甚少,只是对于参加比赛的学生会有一些课时上的补充,实操部分的课程很少,甚至是没有。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使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掌握内容更加全面。

(二)社会层面

为了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是重要的途径, 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的必要途径。通过与学校的合作, 企业可以为创新教育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培养满足其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些公司强调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但缺乏战略发展, 也不太重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整合。此外,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形式太少, 公司很难通过产业融合获得良好利润,也很难与学校合作。在开展创新培训时, 必须将学校培训活动与社会企业商业合作相结合, 鼓励不同力量融入创新培训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学校也将能够在其科研项目和公司之间开展深入合作, 并通过学校和公司的整合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程的考核机制也不够完善。而人才培养需要新的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由此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迫于教师职称压力与科研的压力, 会使教师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上。除此之外,课程的考核机制也比较传统, 无法满足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一, 教师普遍都是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考试成绩等作为考核标准, 不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快引进优秀教师,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高质量的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来培养, 因此,要加快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职业教育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该集应聘者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教学能力与经验为一体,作为考察标准,从根源上选择高质量的教师。其次,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定期组织在岗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与教学方法的研讨, 以此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最后,职业教育院校要通过建设师德师风来促进教师形成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与此同时, 应该建立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考核标准, 通过薪酬的分配来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工作,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质量。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思维

人才教育理念的树立, 不光表现在认知层面,更体现在价值观念上。一般来说,教育理念具有指向性,要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更新,还要与社会文化发展观念同频共振。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 必须积极地转变观念和思路, 积极地更新教育思维, 培养适合社会长远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所谓的双创人才培养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 还必须具备持续的专业技能、职业培训和自主创新技能等综合技能。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难以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需求。因此, 各大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加强建设并有效地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有机地进行融合, 以此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不断优化创新教育,改革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三)构建健全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是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先行条件。课程存在的意义不仅关乎于学习, 也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推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下逻辑:第一,在共性和个性两个维度出发, 综合考量制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尽可能将课程知识结构与创新创业融合起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 切实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结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并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与创新创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不同的阶段,明确课程侧重点。另外,在课程中多设计一些实践环节, 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创业扶持。

(四)建立良好的人才教育培养氛围和环境

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识。教师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来看,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进行重点知识的挖掘和强调, 并学以致用地进行知识的转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设置专门学科划分, 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增加行业技术前沿课程, 从而培养学生基于专业优势的双创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两条融合路径:一是通过在嵌入模式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内容,即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并通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创新创业元素,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基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创新模式。另一种是融合模式,增加专业双创课程, 该模式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新课程,增加实践阶段的比重。

(五)积极做好课程搭建工作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结合,需要学校设立相应的课程来实现, 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活动时,不能过于死板,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成绩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明显的教学成果。将创新创业课程分级设置,在初级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了解具体的所应当掌握的技术和工艺。在初级课堂当中,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一定的规划和认识。而进阶的创新创业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模拟创业, 在实际的模拟活动中, 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鼓励学生们做好合作与分享活动,对于自身的经验进行分享, 或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无论是何种级别的课程设置, 都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基础, 确保学生们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六)优化教学机制深化课程考核改革

首先,要优化教学机制。制定管理制度、优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努力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增强高职教师的责任感;同时,高校要重视考核教学工作量, 将教学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中; 并且建立健全教学考评制度, 通过教学质量来判定教师的考核评价,完善评教机制。其次,要深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比如:关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优秀案例的引领、考核评价的目标等,从而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考核理念, 基于培养学生技能, 提高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来创新考核方式, 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发展探索的总体背景下, 以及我国应用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 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要求日益迫切。应用型高职院校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内核,总结国内外人才培养教育经验,科学系统地指导教育教学。应用型高等职业学校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创业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意识氛围, 为应用型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的参考。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探索最适合人才培养的方法, 以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不断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考核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内部考核
工匠神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工匠赞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