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岗位绩效考核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9 15:19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岗位职工

李 玮

岗位绩效考核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自2020年以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岗位绩效考核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并已形成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和“瓶颈”制约着岗位绩效考核向纵深发展,亟待破解。

一、当前集团公司岗位绩效考核的主要难点

(一)岗位数量较多,考核精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集团公司是由不同类型单位和机构组成的大型国企,工作岗位多达数百个;从岗位性质角度来看,又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操作技能岗位、后勤服务岗位等,对各种类型的岗位实现科学考核,复杂性强。此外,随着近年来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投入使用,许多岗位应运而生,如何为新岗位找准定位、捋顺新业态下典型岗位的排序关系,并通过细化岗位分析和岗位绩效评价标准,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岗位绩效考核精准性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二)管理层级较多,绩效考核激励作用易逐层衰减

集团公司管理层级较多,对所属单位的考核仅为初次考核,单位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岗位还存在着逐级考核;任何一个环节有失科学(例如:单位对车间的绩效考核未体现出各车间绩效差别),都会影响岗位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因此,在分级考核过程中,如何通过细化分解组织绩效目标、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和人为因素对考核激励作用的影响,对职工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是岗位绩效考核的难点之一。

(三)定向考核激励未充分落实,既有考核思路依然主导

传统考核思路中的平均主义、普惠主义依然在实践中影响着岗位绩效考核的效果。部分单位由于向安全生产关键岗位、苦累脏险岗位、增收创效重点群体、高技能人才投入不足,使得部分主要行车工种岗位吸引力下降,经营人员创效积极性受到影响,技能人才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

(四)信息化管理平台未被广泛应用,考核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进步,部分单位通过引入信息化绩效考核系统,不仅有效提升了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使得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渠道。但是,在许多单位,绩效考核信息平台建设被忽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效连结,特别是被考核者难以及时、直观地了解自身失分环节和失分原因。因此,扩大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范围,增强岗位绩效考核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应重点强化的方向。

二、优化岗位绩效考核的思路与实践

(一)明确优化思路

1.打破工资档序限制。现行工资档序虽未能全面反映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业态下不同岗位间的差别,但从2018年起,经过多次调增安全绩效工资标准,提高了“绩效工资”在整个工资结构中所占比重。此外,国铁集团规定:原则上通过绩效考核发放的工资占平均工资的70%左右,使职工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切实做到能增能减,合理拉开分配差距;所属企业应加大对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逐步提高关键岗位市场竞争力,有效吸引、激励和保留关键人才。以上政策,都为打破工资档序限制、创新岗位绩效考核方法打下了基础。

2.逐级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上下衔接、目标同向的原则,从集团公司到所属单位各级组织,层层细化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分级分类开展绩效考核。一是集团公司通过设置共性、个性考核指标和标准,对所属单位实施绩效考核,解决不同单位间的效益问题。二是单位对车间、车间对班组应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两个维度,结合组织职责、业务分工细化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三是岗位绩效考核应从工作数量、质量、能力、态度等维度,设置考核指标和具体评分标准,以工作数量、质量指标为主,突出可量化易执行。

3. 理顺不同岗位间工资分配关系。重点通过细化岗位绩效系数,使工资分配客观反映出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一线职工与辅助岗位、专业技术人员与操作技能人员的劳动差别,突出绩效工资分配向高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高作业风险和高管理难度岗位倾斜的导向。

(二)剖析优化实践

1.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采取目标任务制考核。例如:集团公司A 单位在对管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方面,一是根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对单位所有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制定了“绩效考核评价表”;二是对领导班子、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下管一级”原则,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分类考核。

首先,抓实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单位领导正职每月由集团公司直接组织绩效考核;其他领导人员按照岗位分工、工作性质、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差异化确定月度基本收入、绩效考评标准,领导人员工资收入与职工同步联动考核。

其次,强化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履职履责考核。为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层及一般干部工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单位对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从生产任务、安全质量、综合管理、工作业绩等方面对干部实施动态评价考核。特点是导向性强,与单位重点工作结合紧密,有助于强化管理,更好实现单位阶段性任务目标。

2.操作技能岗位采取计件(积分)制考核。例如:集团公司B 单位,各车间采取日常积分+ 评分、月末总评的方式,从工作数量、质量、能力、态度四方面,对操作技能岗位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在机制设计上,一是工作数量考核采取日积分形式,每日由班组长根据作业内容、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积分;二是工作质量考核采取评分形式,每日由班组长根据职工安全履责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评分;三是工作能力考核采取评分形式,与“职工星级评定”“标准化考核”等相结合,对职工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进行考核评分;四是工作态度考核采取评分形式,主要根据职工两纪情况、团结协作、责任担当、思想状态等进行考核评分。

3.优化岗位绩效系数,实现收入分配与岗位价值科学匹配。集团公司C 单位,结合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根据岗位责任大小、技能要求、难易程度等要素,细化单位岗位档别,重新核定岗位绩效系数;此外,结合区域、劳动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等差异化因素确定了不同专业、群体、层级和岗位的收入调节系数,科学理顺了各岗位的分配关系。

一是通过增加7 个岗位档别,使岗位分类更加细化。例如:增加了“基础设备设施数据检测与分析”“技能拔尖人才”“汽车驾驶(工长)”等档别,岗位分类更加细化;此外,对主要操作技能岗位增设了“后备班组长”档别,加大了对一线后备干部的倾斜力度。

二是通过优化调整岗位绩效工资系数,使之更加合理。例如:操作技能(工长)岗位序列中,轨道车运行、钢轨焊接、探伤检测与分析岗位,技术要求高、安全压力大、负有管理职责,绩效工资系数高于中层管理岗位水平;操作技能岗位(一般职工)序列中,轨道车驾驶、钢轨焊接、探伤数据分析岗位的绩效工资系数高于线路、桥隧设备检查维修岗位的绩效工资系数。

三是通过设立绩效调节系数,进一步拉开收入分配差距。首先,基于安全责任、技术难度等因素考虑,探伤工、轨道车司机、汽车驾驶员的绩效调节系数高于焊接、设备维修岗位的绩效调节系数;其次,某线路操作技能(工长)岗位,异地工作人员调节系数高于在京居住人员的调节系数。总之,通过结合实际,设立调节系数,进一步理顺了岗位分配关系,强化了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显著拉开了单位不同岗位间收入分配差距。单位绩效考核得分最高与最低的车间,同一岗位层级月均收入相差600 元左右;同一车间相同岗位层级,个人绩效得分最高与最低者月均收入相差1000 元左右,实现了工资分配向安全稳、质量优、效率高、效益好的车间和工作完成数量多、质量高、能力强、贡献大的职工倾斜的目标;此外,提升了高技术难度岗位、人才稀缺岗位、偏远地区岗位的吸引力,单位内部结构性缺员问题得到改善。

三、引申思考

(一)优化创新绩效考核指标,突出可量化易执行

一是加强对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法等绩效考核工具方法的学习,借鉴其他类型企业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逐步优化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对经实践证明效果不理想的指标和方法及时调整;二是考核指标设置突出可量化、易执行,通过加大工作数量、质量考核指标占比,确保岗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更好发挥岗位绩效考核对深化生产经营管理、推动质量效益提升、强化创新发展等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为从根本上强化岗位绩效考评体系,集团总部正式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与市场化经营机制相适应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十分必要。具体来讲,一是应切实简化工资单元,突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单元;二是结合生产力发展实际和新增工种,规范新生产力条件下典型岗位的排序关系;三是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形成具有差异化的岗位档序,客观、准确地反映各个岗位的实际价值。

(三)创新考核模式,推进企业与市场接轨

为提升企业的创新、创效能力,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对生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重点人员做好精准考核,鼓励创新、创效者多得。例如:对于从事物流业务、市场营销的人员,可在考核综合创效额、成单量、发运量等指标的基础上,引入“提成”“业绩捆绑”等考核模式,激发物流、营销人员开拓市场、增收创效的积极性;又如:对于研发人员,可在仅考核年度下达科研任务完成数量的基础上,探索“项目负责制”考核模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举例来说:一是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如:年度科研项目数量)分解到每个季度,再根据个人承担的工作比例将季度指标分解到个人,按照季度指标完成情况评定“过程考核”结果;二是项目结题后,由专家评委会对科研项目的质量(实际应用价值、成果转化能力等)进行评定打分,如未按期结题,“结果考核”直接判定为“不合格”。通过“项目负责制”考核,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科研工作服务于产业升级、服务升级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绩效考核效能

创建并利用好岗位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平台,首先是可以有效简化考核流程,提高考核效率,减少各部门因数据误差产生的分歧。其次,决策层能够将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分解,加大管理力度,延伸管理半径,实现企业短期“绩效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间的平衡;业务层可以及时了解企业、部门的绩效情况,指导下属职工共同关注部门绩效目标,确保目标实现;职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生成的考核结果,能够直观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下步努力方向,提高绩效水平。例如:基于手机平台,集团公司D 单位负责考核的人员可以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对照岗位评价标准,实时对职工作业情况进行评价;职工通过手机客户端,能够随时查看本人的绩效考核结果;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建立起连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及时地得到了显性化体现。第三,单位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采集的大数据,能够发现职工在生产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将其与职工培训相关联,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切实提升职工队伍能力素质。

(五)注重绩效反馈,实现闭环管理

绩效反馈是由考核人向被考核人反馈岗位绩效考核结果、沟通下步努力方向的过程。在沟通中,考核人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一是对被考核人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积极与之沟通并听取被考核人反映问题。二是思考下步如何对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如何通过强化团队互控、他控,减少设备、安全质量问题的发生;如何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和工作氛围,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通过培训,使职工在生产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得以改进。三是注重过程监督,落实厂务公开,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对考核者的考核。

绩效反馈是周期性岗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最后环节,对于优化职工绩效、筑牢单位管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并做好绩效反馈,才能实现岗位绩效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职工成长进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六)确保与时俱进,做好精准指导

随着集团总部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机制办法的调整,集团公司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优化完善机制办法。此外,应做好精准指导,确保所属单位既能够理解上级精神“不走样”,执行有关要求“不变样”;又能够因地制宜,区分具体情形,优化内部绩效考核办法,防止考核工作“一刀切”“上下一般粗”,逐步形成日益科学的和可量化、能定责、可追责的岗位评价规范,更好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四、结论

优化岗位绩效考核,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能够突出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相信随着企业各级绩效考核机制的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日益创新、完善,各岗位分配关系的逐步理顺,一定能够更好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企业向科学化、高质量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岗位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