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教研推进“双减”政策走深走实

2023-12-09 18:37
江苏教育 2023年41期
关键词:三学全区双减

陆 彬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仅仅是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作为区域教科研部门的区教师发展中心更应该发挥学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党建引领、健全机制、赛训一体、精准研训、督导评价等策略,引领区域教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

一、构筑“一核引领”的组织体系

落实“双减”工作的要求是教育领域一次重大变革,是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区域教育科研部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主动发挥好教研服务教师的作用,为基层学校教师落实“双减”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1.党建引领,分层次助推

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区委教育工委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双减”专项办公室,以党建引领教研发展。区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当好先锋队、排头兵,多次组织全体研训员集中学习“双减”政策,结合区域教育实际进一步完善《宿城区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方案》,以此进一步指导作业设计;出台配套课后服务方案,利用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完成校内作业;建立区域作业教研共同体机制,全区中小学建立以研训员为牵头人的6 个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与基层学校教师密切协作,既发挥研训员在备课和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服务指导作用,又调动一线教师研讨、备课、优化作业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推动“双减”工作进一步开展。

2.研学辐射,多途径指导

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寒暑假,采取“请进来”和“云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区教师专题培训,明确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教师在教学一线积极践行“双减”政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两年多来,我们先后邀请省、市教研专家为全区教师开展学科专题辅导10 余场;组织教师利用国家中小学教育云平台每月1 次线上学习研讨,并纳入学时考核认定,保证参培率和实际效果。

二、健全多元参与的改革机制

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点是减负不减效、减负不减质。这就需要教师扎根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落实“双减”工作。

1.统筹谋划让课堂有标

我们根据全市“三学”(自学、合学和展学)课堂建设意见要求,结合新课程方案,经过广泛调研、深刻研讨,研制全区“三学”课堂建设实施要求。以“三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少讲让学”为统领,以“三学”课堂的基本流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自我完善、总结提炼”为要领,指导全区中小学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家引领让课堂有样

首先,加强专家引领实现以训促改。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搭台子“请进来”,先后邀请省、市教研专家为全区教师和研训员培训,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教师落实新课程方案,确保课改走深走实、方向不偏。其次,通过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推动“三学”课堂落实,让课堂改革有样可循、有标可学。一年多来,通过“名师超市”送教示范课、研究课1000余节,组织区级层面“三学”课堂实践研讨会和省级三学课堂调研现场会等,引领全区中小学“双减”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赛训一体的发展模式

“双减”工作的落脚点是服务学生,但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在一线教师。教师素养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以训促提、以赛推进的“赛训一体”的思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适应“双减”工作要求。

1.开展“四杯”大赛,以赛促进课改扎实推进

根据教师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需求,区教师发展中心坚持因人而异服务教师发展的原则,通过组织新教师“新秀杯”、青年教师“骨干杯”、中老年教师“桃李杯”和教干管理者“头雁杯”等“四杯”大赛促进课堂变革,实现减负增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区教师发展中心先后组织中小学19 个学科“三学”课堂“四杯”大赛,有力地促进了“三学”课堂理念深入人心,全区逐步形成了自学、合学、展学新样态,达成了教学相长之效。

2.抓实“五类”培训,以训提升政策落实行动力

“五类”培训是指新教师适岗培训、骨干教师墩苗培训、名师工作室(站)孵化培训、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和信息化2.0 专项培训。区教师发展中心以项目化培训为抓手,紧紧依托11个名师工作室、13 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4个“四有好老师”团队、教师信息化2.0 专项培训等项目,抓实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能,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创新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教研训工作有重点分层次推进,必须在强调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双减”要求的基础上关注教师教科研需求。因此,区教师发展中心始终聚焦主业主责,坚持质量为王,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1.提出精准教研训“13456”一体化教研模式

这种教研模式具体指的是实现立德树人提质量“一个”核心任务,夯实“三项”教研活动,开展“四杯”大赛,抓实“五类”培训,引领教师“六阶”发展。“六阶”发展主要是引领教师沿着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市区名师、首席教师、苏教名家等路径不断成长。专家指导、名师送教、同伴互助,共同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水平,为落实“双减”保驾护航。

2.依托信息技术赋能课堂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智慧校园建设契机,依托区域大数据中心链接全区中小学智慧教室,从而实现互联互通。区域研训员可即时与学校教师线上研课评课,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教研效率。目前,全区一期18 所中小学智慧教室已建成使用,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2024年年初,全区中小学将实现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全覆盖、全联通。城乡结对学校课堂教学互联互通,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以此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我们开通网上教研“E 课堂”,主要是研训员和教师通过线上研讨、优化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质量,实现了减负增效。

五、推动“双减”工作高质量落实

为推动区域学校教师常态化落实“双减”工作,区教师发展中心立足实际,聚焦课堂教学一线做教研,坚持调研指导,同心协力推进“双减”落地落实。

1.坚持每周两次微视导

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研训员每周进校两次听课指导,做到“一听四必查”,尤其是重视检查作业设计质量。作业质量事关“双减”工作的成效,研训员深入学校学科备课组,参与集中备课,共研作业设计,指导教师对照新课程方案要求,设计高质量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2.坚持行政推动

区教师发展中心专门研制“双减”专项调研区域工作方案,由分管教学领导带队,研训员为主要成员组成“双减”专项调研组。坚持每月不少于1 次深入学校“飞行视导”,随机检查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情况。通过现场督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学校限时整改。

3.强化督导考核

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战场,督导考核是检验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保障。为此,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责任督学常态化进校专项检查督导各校“双减”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现场督办整改,保证“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4.加强评价激励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以“育分”来代替“育人”,既不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更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为此,区教师发展中心研制了区域教师教学改革评价方案,坚持育人为导向,以减量增效为主旨,扭转唯分数的不良倾向,为“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的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三学全区双减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