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艺术作品《秀竹壶》中领会中国文化中的竹子元素

2023-12-09 13:25程彩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竹器匠人饮茶

程彩华

在紫砂艺术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无论是浑圆饱满的圆器、横平竖直的方器,还是栩栩如生的花器,都让我们在饮茶的过程之中感受到浓郁的人文蕴藏。对于普通的紫砂艺人来说,如何欣赏一把紫砂壶,需要从泥、型、工、名等等方面来细细品赏。泥料,则是宜兴丁蜀原矿泥料,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微量元素,透气性极高;形态的抟制采用了全手工成型,和谐统一最为重要;工的方面则是要看整体的形态和细节的处理;而名则是看紫砂匠人的师承,所有的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便是紫砂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这件宜兴紫砂艺术作品《秀竹壶》融入了我们紫砂造型中常见的竹子形态,把以竹入壶的手法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这样的一把小壶,在全手工抟制的过程之中,非常考验作者的基本功力以及审美的品味。此壶壶身采用了竹段的形态,上面的竹节设计具有筋纹器的凹凸质感,同时还点缀了金色的斑点,让我们能够明白这是斑竹壶的设计,所以更多地展示了竹子的婉约多姿和秀雅挺拔,壶嘴弯流设计,和壶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特别是上面的竹节更是灵动自然,凹凸有力,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也是竹段扭卷而成,拿捏称手。紫砂竹器作为紫砂艺术造型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欢和亲睐,一方面是因为竹子在江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寄托着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品格的赞赏;另一方面,通过紫砂竹器,我们能够看到紫砂仿生的技巧在妙手天工的匠人手中得到了飞越和升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秀竹壶》,作者主要是围绕一个“秀”字来展示竹器的特征,于是在抟制的过程之中采用了描金的手法来凸显出湘竹的那种自然韵味,也鲜明地展示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我们对竹子的偏爱,在一壶壶的香茗之中品味到人生的况味,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在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感悟之中与竹为伴的传奇故事,让后来的我们能够真正地明白一把紫砂壶不仅仅是茶座之上的实用之选,也是内心深处的心灵寄托,和古人一起神游物外。

竹子,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雅且富有神韵,经冬天而不凋,象征着君子之道,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并且和松、梅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更是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将君子与竹子的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在清风之中,竹野摩挲的声音伴随着月下的疏影,都让文人墨客尤为感动。更不用说竹子在风霜之中依然苍翠的品格,更是让我们引为同道,所以在中国文人的居室和紫砂匠人的工作室之中,大多可以看到竹子的靓影,可以说竹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令人爱不释手。这件作品《秀竹壶》正是在传统技法的演绎之下,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非常具有中国传统人文意境的秀竹图,采用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装饰效果,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造型设计和抟制技巧,尽管是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竹子的自然韵味以及那挺拔多姿、昂扬向上的风姿绰约,在长期的饮茶品茗的过程之中,经过茶水的浇淋和岁月的沉淀之后,愈发具有古朴之味,把竹子蕴藏其中的精神寄托和美好象征更好地传递给广大壶友们。

紫砂竹器作为紫砂造型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仿生技巧的集大成者,也让更多的壶友们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竹子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更好地促进了紫砂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也让我们在饮茶的过程之中体味到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之所在。

猜你喜欢
竹器匠人饮茶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南山赋
地域性设计文化的不懈探索
——读张宗登博士《潇湘竹韵:湖南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研究》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艺发展分析
中国竹器史研究之二:汉代竹器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