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区间5G覆盖方案实践

2023-12-09 14:08庄炎泉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漏缆贴壁隧洞

庄炎泉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厦门,361003

0 引言

2021年6月25日,厦门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车站段)开通运营。厦门地铁从双线交汇跨入3条线网络化运营时代。地铁因其高效的运输能力,已经成为人口高密集度的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工具,随着厦门地铁网络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出行,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如何优质、高效地实现新建或存量地铁线路的5G信号覆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在2021年之前厦门已建的存量1号、2号地铁线的隧洞区间主要采用传统的泄漏电缆部署方式实现4G-LTE覆盖,此种覆盖方式有良好的信号稳定性,但受漏缆系统高建造成本及厦门B型车地铁隧道区间的洞壁空间限制,厦门轨道方在地铁1/2/3号线上均采用提供两条泄漏电缆供运营商接入的建设方式。该方式只能实现2T2R的收发模式,大大限制了5G设备的性能发挥,也将严重影响未来5G-NR规模发展后用户对高速率流量的接入体验[1]。

厦门地铁3号线13/8"漏缆建设方案需引入5G-NR覆盖时轨道方已完成公开招标,无法再临时调整为5/4"漏缆方案。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只能放弃漏缆优化方案,通过部署mTR的AAU或RRU+引入窄波束4T4R贴壁天线的模式,实现4T4R的收发模式,在隧洞典型500米站间距下,隧道场景天线到达末端位置传播损耗虽略高于泄漏电缆,但通过优化基站设备选型并适当在弯道区域增补点位,可以实现不逊于4G-LTE通过漏缆方案达成的覆盖水准,且此方式比漏缆方案上行互调干扰低,也可减少潜在的频率干扰问题。

综合上述覆盖方案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5G(3.5G)8T8R设备结合新型5G隧道4T4R贴壁天线,通过与轨道方充分沟通对接,在满足安装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缆线间的空间进行贴壁天线安装建设,而在地铁线的弯道部分通过新增点位,来补充原方案上覆盖薄弱点,解决此次的地铁3号线隧道场景的5G部署难题,降低综合造价,提升覆盖效果及用户接入能力。

1 概述及该部署方案主要创新价值

本文主要论述在厦门创新运用新型5 G(3.5G)8T8R RRU设备结合新型5G隧道4T4R贴壁天线技术进行地铁隧道区间的5G-NR覆盖方案的部署实践,探究B型车地铁隧道区间的布线空间限制下,摆脱对传统漏缆覆盖方案的依赖,通过对基站配套条件进行优化,对新型5G(3.5G)8T8R设备结合新型5G隧道4T4R贴壁天线进行部署探索,实现支持终端4T4R收发能力的5G网络部署方法。

此方案可推广复用于其他城市的B型车隧洞地铁线的5G-NR部署,亦可用于厦门地铁1/2号或其他城市存量B型车隧洞地铁线的隧洞区间5G升级改造。

2 原规划的隧洞区间传统漏缆覆盖方案

传统方案隧道内信号采用漏泄同轴电缆(LCX)覆盖方式,在隧道内沿隧道壁敷设漏缆,借助漏缆对信号的漏泄原理进行隧道信号场强覆盖。运营商的3G/4G/5G均可通过POI合路器合路该系统,从而实现无线覆盖。地铁线的无线网络覆盖重点首先是隧洞区间的信号覆盖,因其空间比较狭窄,特别是当列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这时无线传播与没有列车通过时差别较大,列车过处对信号传播会有较大的影响。当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会在隧道内形成很大的风压,为保证车厢内信号接收稳定以及列车的行车安全,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采用泄漏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2]。隧洞区间采用传统漏缆覆盖的地铁线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隧洞区间采用传统漏缆覆盖的地铁线覆盖方案示意图

3 在既有规划覆盖方案上优化叠加5G-NR覆盖方案

轨道方敷设3号线的13/8"漏缆(含存量1/2号地铁线)最大截止频率2.7~2.8GHz,无法支持电信的3.5GHz频段5G-NR接入,且隧道壁空间已无法继续增设3.5GHz频段可用的5/4"漏缆;即便替换引入5/4"漏缆,因其损耗大、要求断点间距近,导致耗费设备多。另外,轨道方前期规划设计对接进行招标时因运营商均尚未明确5G的覆盖需求,因此3号线的(含存量1/2号地铁线)POI不支持3.5GHz频段。因此,隧洞区间的5G覆盖需求,电信无法依托现有漏缆系统,需另行考虑,最终采用隧道天面覆盖方案(经综合考虑后,本次工程5G站间距设置与4G相同,即为450m),即针对原有4G-LTE覆盖方案的配套资源条件进行优化整合,最终通过附墙安装背靠背方式的4T4R贴壁天线完成地铁隧道区间(含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3.5GHz频段5G-NR覆盖,针对跨海段长距离隧道区间增补规划12个点位完善连续覆盖[3]。隧道天面方案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隧道天面方案示意图

3.1 技术简介

3.1.1 基站射频设备简介

方案明确后,针对厂家的研发新品进行交流选型,刚好厂家的8T8R(3.5G)RRU新品上线,经过试点验证,效果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可行性,确定在厦门地铁3号线上使用8T8R RRU+隧道贴壁天线设备进行创新应用。此种组合可通用于针对隧道的5G覆盖场景,在提升覆盖能力的同时降低改造难度和节省成本。8T8R(3.5G)RRU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如图3所示。

图3 8T8R(3.5G)RRU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3.1.2 新型5G(3.5G)4T4R隧道贴壁天线简介

鉴于本次规划针对的地铁覆盖场景为隧洞区间场景,场景特点为:设备安装位置受限,安全性要求高,隧道内空间狭小,形成封闭环境,室外信号损耗严重。故本次覆盖拟选用专门开发适用于此类场景的新型5G(3.5G)4T4R隧道贴壁天线,该天线有以下特点:天线增益达14dBi以上,有效克服高频损耗问题,降低建设成本;四通道设计,支持3.5G 4T4R接入,提升覆盖能力与网络容量;采用流线型外罩设计,贴壁安装,有效减小风载荷,提高设备安全等级。新型5G(3.5G)4T4R隧道贴壁天线主要技术参数如图4所示。

图4 新型5G(3.5G)4T4R 隧道贴壁天线主要技术参数

3.2 5G地铁漏缆/天线覆盖能力分析

针对隧洞区间的5G地铁漏缆/天线不同覆盖方案进行传播模型能力分析,得到漏缆和天线方案均可满足500m站间距对边缘速率支持的依据。

3.3 集源隧道试点

因需要在地铁3号线进场前完成方案的试点验证,因此在厦门本地选取了一条全长1070m的公路隧道作为此次地铁隧道方案的试点,在隧道内部署两个5G点位,每个点位通过1台5G(3.5G)8T8R设备连接5G(3.5G)4T4R贴壁天线,分别覆盖隧道两侧,实现四流覆盖,使得速率翻倍。试点验证了该方案的可实施性,并测试验证满足规划要求[4]。

3.4 创新应用

经过集源隧道试点验证后,在地铁3号线内正式引入此方案,即天线设备采用4T4R隧道贴壁天线,将5G(3.5G)8T8R RRU设备的八根射频端口经馈线分别接至两个4端口天线,一个逻辑小区由两个4端口天线组成。隧洞覆盖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地铁隧道覆盖示意图

5G地铁漏缆/天线覆盖能力对比分析:漏缆和天线方案均可满足500m站间距。考虑到轨道方对配套的租赁费用分摊采用按各运营商使用的设备RRU数等比例分担的方式,因此以1台1.8G/2.1G的4T4R双模设备替代原来的1台1.8G RRU+1台2.1G RRU,节约配套资源供3.5G 5G RRU使用。具体隧道区间的5G设备与贴壁天线实物安装连接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地铁隧道覆盖实物安装图

4 建成后覆盖效果验证

本方案完成建设后,地铁3号线已全线覆盖4G/5G信号,经测试,5G-NR网络出入口切换成功率、PCI、EPSFB接通率等指标均为100%,RSRP均值为-77.47dBm,下载速率均值为821Mbps,上传速率均值为202Mbps。达到建设预期效果。

5 该部署方案的优点与可复制性

该种5G站点部署方式相较漏缆方式覆盖成本低、风阻小、安全性高、安装速度快。它可应用于地铁隧洞场景中的新建5G覆盖或存量地铁线的5G改造,由于该方案对新增配套投资要求小,不影响原有3G/4G覆盖系统,且可以不受限于原有3G/4G漏缆系统的2T2R约束,实现4T4R的网络能力,可以有效提升5G网络接入体验,加快完成新建或存量地铁线的5G基站的建设投产周期[5]。

6 结语

厦门地铁3号线采用5G-NR(3.5G)8T8R RRU+新型5G(3.5G)4T4R隧道贴壁天线新型隧洞区间覆盖方式建设,相比传统漏缆解决方案施工简单,难度低,且可大幅降低设备及施工费等建设成本,同时缩短施工周期。如果在4G-LTE上亦采用此方式即可完全替代漏缆的覆盖建设。通过本案例验证测试,站点采用8通道RRU连接安装隧道壁背靠背双向覆盖的天线,一个站点覆盖距离达500m以上。

猜你喜欢
漏缆贴壁隧洞
高硫煤四角切圆锅炉贴壁风倾角对水冷壁 高温腐蚀影响研究
具有一般反应函数与贴壁生长现象的随机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提高地铁信号漏缆施工工艺及效率的研究
浅谈铁路隧道内漏缆的施工方法与常见故障的处理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通信漏缆辅助杆与接触网杆的设置
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