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与认同研究
——以俄主流媒体为例

2023-12-11 11:05晏蓉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晏蓉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商务外语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 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它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共存,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条件下,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该理念的核心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1]。在利益竞争、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新时代中俄全面协作战略伙伴关系保持稳定、持续和高水平发展,中国视俄罗斯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在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一理念在俄罗斯如何被接受和认同,可以说是观察中国理念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切入点。本文拟以俄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为语料,从报道趋势、议题设置、报道态度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探讨该理念在俄罗斯主流媒体中的传播特征,了解俄罗斯社会舆论对中国理念的整体认知与评价。

1 报道趋势分析

1.1 报道数量分布

本研究以俄罗斯媒体监测公司(Медиалогия)2021 年统计数字为参考,选取俄罗斯传阅率较高的《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生意人报》和《俄罗斯报》四家主流媒体,以其官方网站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2 年11 月8 日(中共十八大开幕)至2021 年12 月31 日。以人民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俄译Сообщество единойсудьбы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 以及四家俄媒官网相关 表 述 Сообщество общей судьбы,Сообщество с единой судьбой 为检索关键词,在媒体网络平台以基本穷尽的方式共搜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报道265 篇(表1)。

表1 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数量情况(2012 年11 月8 日-2021 年12 月31 日)

从表1 中可看出,四家媒体在我们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总量共计265 篇,但报道数量差别明显。《俄罗斯报》的报道量为227 篇,占总报道量的85.6%,《生意人报》《共青团真理报》和《消息报》三家媒体报道量总和为38 篇,占比14.4%,《俄罗斯报》远超另外三家媒体。

俄罗斯大众传媒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短期震荡,在普京的治理下逐渐走入正轨,回归服务国家的宗旨,报道内容保持理性并符合主流价值观。在媒体商业化的条件下,报道的侧重面有所变化。《共青团真理报》现为俄罗斯最大平面媒体之一,除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外,娱乐新闻比重较高,有“主流八卦报纸”之称。《消息报》主要转载塔斯社及国际通讯社的新闻,评论较少,办报基调以严肃为主。《生意人报》为俄罗斯最大的商业报纸之一,以经济金融类报道为主,兼顾国际政治动态。《俄罗斯报》是俄罗斯国家政府机关报,在俄罗斯报界极具权威性。与其他三家媒体不同的是,自2018 年起,《俄罗斯报》与中国传媒公司(Медиакорпорация Китая)开展合作,设置了《俄罗斯——中国:事件与快评》(《Россия– Китай: главное》)这一专项栏目,每天发布中国的相关报道。因此,在选取的语料中,《俄罗斯报》的报道数量最多,这与中国加大在国际媒体宣传力度的举措不无关系。早在2015 年,《俄罗斯报》就刊登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呼吁建立中俄媒体共同体的特别报道《话语权——有必要建立中俄媒体责任共同体》。报道中提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5 年5 月会晤时共同宣布2016-2017 年为“中俄媒体交流年”,这是中俄人文合作领域重要的一部分,中俄媒体应为国家代言,更加积极地向世界报道两国重要的战略理念,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俄罗斯报》,2015-10-27)。在中俄媒体合作的前提下,《俄罗斯报》对中国事务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三家媒体。这说明国家间媒体合作对于国家理念的宣传是必要的推动手段。

1.2 报道时间分布

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5 年的《俄罗斯报》,另外三家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始于2016年。从报道的数量和时间分布来看,《消息报》共有5 篇,分布在2017 和2019 两个年份;《生意人报》共有20 篇,从2016 到2021年每年都有报道,报道量最大年份为2017年;《共青团真理报》共有13 篇,报道多集中在2020 年和2021 年;《俄罗斯报》总数则达到227 篇,报道数量最多,覆盖年份最广,并且从2018 年开始,报道数量呈现成倍增长趋势,2020 年达到顶峰,虽然2021 年有所下降,但也有50 篇之多。《消息报》《生意人报》和《共青团真理报》报道数量变化不大,相对比较平稳,报道高峰期为2017 年。图1更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报道分布情况。

图1 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数量及时间分布(2012 年11 月8 日-2021 年12 月31 日)

从图1 可以看出,俄主流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经历了几个不同分期。在2017 年10 月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及2019 年6 月中俄宣布进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两个时间节点前后,报道数量发生较大飞跃。

2 议题设置分析

以报道数量和时间分布为参照,我们把俄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分为三个阶段(表2):萌芽期——2012 年11 月~2017 年9 月;发展期——2017 年10 月~2019 年3 月;爆发期——2019 年4 月~2021 年12 月,并以这三个时间段为分期,从报道标题分析议题设置的变化。

表2 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分期情况

2.1 萌芽期

统计显示,俄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15 年《俄罗斯报》的《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这一时期的报道多为中国政要在国内国际重要场合的讲话,主要围绕中俄关系、国际合作、一带一路等议题展开。如《中国与俄罗斯——变化世界中的新型伙伴》(《俄罗斯报》,2015-07-03),《俄罗斯是中国可信赖的可靠伙伴》(《俄罗斯报》,2017-06-27),《上合组织将成为八国集团》(《俄罗斯报》,2015-07-10),《丝绸纽带——50 多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实施》(《俄罗斯报》,2015-05-21)等。

2.2 发展期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掀起了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的小高潮。围绕中共十九大,报道数量上升,报道议题趋于多样化。对中俄关系议题的报道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热度提升,出现了更多体现中俄友好合作的报道。如《幸运的邻居——中俄双方看好发展前景》(《俄罗斯报》,2019-01-20),《中俄对世界稳定负有责任》(《俄罗斯报》,2018-05-10),《中国视俄罗斯为最好的朋友——莫斯科与北京的合作获最高评分》(《生意人报》,2018-10-26)等。相较于萌芽期,增加了中国成就、中美关系和社会文化领域的相关议题。如《中国奇迹向世界提供新机遇》(《俄罗斯报》,2019-09-27),《不朽军团活动在世界数十个国家进行》(《俄罗斯报》,2018-05-09)等,尤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俄媒给予中国积极的舆论支持,如《美国公布对华遏制的四项原则》(《生意人报》,2018-06-04),《金砖国家将给美国贸易战一个公平的回答》(《俄罗斯报》,2018-07-24),《中国呼吁结束贸易战》(《俄罗斯报》,2018-07-26)等。

2.3 爆发期

这一时期是报道的全盛时期,议题覆盖面广泛而全面,涉及中俄关系、国际合作、中国成就、经济合作、中美关系、一带一路、社会文化等。2020 年与2021 年中俄两国互办科技年,国防科技议题也进入俄媒关注视域。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抗美援朝、中国脱贫攻坚、中国火星计划、冬奥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中国国内热点问题,俄媒均有报道。如《中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俄罗斯报》,2019-04-16),《与俄罗斯一道前进——两国关系不受外来干扰和突发事件影响》(《俄罗斯报》,2020-10-08),《王毅:中俄友谊应当成为传统》(《俄罗斯报》,2021-06-01),《中国奇迹向世界提供新机遇》(《俄罗斯报》,2019-09-27),《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继续向世界开放,共同发展》(《俄罗斯报》,2020-11-03),《金牛年中国的发展成就》(《俄罗斯报》,2020-12-23),《习近平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消息报》,2017-10-18),《中国与世界分享脱贫经验》(《俄罗斯报》,2020-04-09)等等。广泛的议题设置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与前面两个阶段不同的是,受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突发事件影响,“中国抗疫”成为这一时期俄媒报道的重点议题之一,与之相关的报道数量达到40 篇,占这一时期总报道量的20%。俄媒充分肯定了中国抗疫所做的努力以及对全球抗疫的贡献,反对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借疫情攻击中国的言论。如《中国在与COVID-19 的斗争中加强全球合作》(《俄罗斯报》,2020-03-05),《中国以行动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俄罗斯报》,2020-03-03),《外媒积极评价中国加入COVAX 计划》(《俄罗斯报》,2020-10-11),《为什么中国崩溃论没能成功》(《俄罗斯报》,2020-02-29)等。三个阶段的议题设置变化如图2。

图2 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议题设置变化图

三个阶段议题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政治与合作方面,扩展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国防科技等领域,中国成就、中国抗疫、合作发展、气候变化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俄媒报道当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价值理念与具体实践的统一内涵。

3 报道态度分析

俄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总体呈现正面支持和赞同态度,在三个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如表3。

表3 俄主流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报道态度分析

3.1 萌芽期

中性报道夹杂个别负面声音。理念传播初期的报道多是中国政要讲话的转载,如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王毅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协议签订15 周年的讲话、李辉的署名文章等,少有评论性报道。在这一阶段,俄罗斯社会有舆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意味着中国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投资和建设,这种理解和期待与中国理念的内涵本质相差甚远,因而出现个别怀疑的声音。如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Михаил Коростиков 在2017 年3 月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著名学者阎学东的访谈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认为“一带一路”已提出三年,但收到的成果甚微,这与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似乎不相协调。在2017 年5 月份的一篇报道中,他又一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这一“慷慨投资”战略在实施遇到困难后更多倡导的一种理念,政治理念与投资回报的现实需求差异巨大,使得许多国家对该倡议的关注热度有所降温。

3.2 发展期

认同中国理念,肯定中国成就。2017 年10 月中共十九大之后,俄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数量明显上升,持明确支持态度的报道大量出现。《中国找到了应对前所未有全球挑战的答案》中强调,“要解决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必须利用有利条件并做出正确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罗斯报》,2017-12-01)。《丝绸之路精神》一文中指出,“中俄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并将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俄罗斯报》,2018-07-18)。《中国梦必将实现》这篇报道细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宏伟成就,称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报》,2018-11-01)。这一时期的43 篇报道中,没有负面报道。

3.3 爆发期

提升中俄战略合作关系,赞扬中国抗疫贡献,深入理解中国理念。2019 年6 月5日,中俄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当天,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晚宴上普京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合作伙伴,中俄关系将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俄罗斯报》,2019-06-05)。当西方把新冠疫情当作政治筹码攻击中国时,俄罗斯媒体给予舆论上的大力支持,《绝不能让全球健康危机演变成政治闹剧》(《俄罗斯报》,2020-03-02),《世界不会同意为疫情道歉的反华要求》(《俄罗斯报》,2020-03-07),《西方要求中国为疫情赔偿令俄罗斯毛骨悚然》(《俄罗斯报》,2020-04-15)等报道明确表达了俄罗斯反对西方国家借疫情对中国攻击的态度。报道中表示,中国在抗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正在向国际社会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世界凝聚力,是抗击疫情最强有力的武器。《中国计划将帮助其他国家》(《俄罗斯报》,2020-03-19),《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并帮助其他国家》(《生意人报》,2020-03-19),《中国增强了国际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的信心》(《俄罗斯报》,2020-03-27)等报道多次肯定中国抗疫对世界的贡献,认为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行动和立场展示了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责任感,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现。俄媒的报道让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全面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消息报》也有报道称“全球贸易不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抗击疫情中所表现出的大国责任担当,在目标和价值观上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都将为全世界和全人类带来共同利益”(2019-06-08)。这段时期负面报道极少,仅有一篇来自澳大利亚网络分析评论家Саманта Хоффман 的观点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的一项全球战略,中国不仅要借助高科技改造自己的国家,还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邻国,以至于整个世界(《共青团真理报》,2019-12-04)。

4 问题与建议

俄主流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在最初萌芽期遇冷后,随着中俄多领域合作的展开,整体呈现积极正面、不断升温的报道态势。

2012 年中共十八大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中国核心政治理念。2015 年《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将中俄双方战略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到了经济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同时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入了俄主流媒体报道的视域。2017 年中俄关系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共十九大召开掀起了理念传播的小高潮。2019年中俄关系进一步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中不断深化理解,合作共赢的理念本质以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发展得到最好的实践。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中俄相互支持、守望相助,开展了密切合作。正如习总书记的讲话:“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面对变化世界中的各种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积极倡导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在俄罗斯主流媒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

从理念认知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质疑声音还是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理念的价值观与具体实践的差异性造成的对理念的误解。正如清华大学阎学东教授在采访中指出的,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并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中国倡导的是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而不只是单方面的投资(《生意人报》,2017-03-17)。

从传播特点看,俄主流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存在报道主体单一、报道形式单调、媒体报道数量差距大的问题。

从报道主体看,俄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主体以国家政府媒介为主,如《俄罗斯报》,报道数量占总报道量的85.6%。而“政府作为对外传播主体的权威性高于其他主体,但与传播受众之间的权力距离较远”[2]。这就导致对理念传播多为官方话语,不易为舆论大众所接受。

从报道内容和形式看,多为两国政要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以及外交活动中的讲话、访谈和署名文章,最多与之相关的名字如习近平、普京、李辉、张汉辉、拉夫罗夫等,局限于政界及高层精英,少有来自民间的学者专家对理念的阐释,以及广大民众对理念的理解和反馈,同样拉大了理念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降低了理念传播的覆盖面。

从不同媒体的报道数量看,在所统计的265 篇报道中,仅《俄罗斯报》一家就达到227 篇,而《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生意人报》三家媒体的报道数量总和只有38 篇,差距之大让人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俄罗斯报》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官方媒介,在报道国家间信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及责任。另一方面,《俄罗斯报》与中国媒体的合作,使其能紧跟中国媒体报道热点,及时向俄罗斯民众传递中国消息,与中国媒体保持高度一致和同步。

应对问题,我们认为,《俄罗斯报》与中国媒介合作带来的报道热潮启发我们,可以加大中国媒体与俄罗斯多种传播媒介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力度,让报道形式多样化,丰富报道主体,搭建好理念推广平台,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多以受众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形式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影响力。如俄罗斯最知名的社交平台Instagram、Vkontakte,以及近几年在俄罗斯广泛使用的TikTok 等都有很大的用户群体。随着全球战略化的推广,一些欧美国家用户也逐渐加入这些平台。使用这些社交平台不仅可以拉近与俄罗斯民众的距离,让理念更接近普通人的认知范围,也是扩大国际传播的有效手段。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关中国抗疫的报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努力和贡献,让受众更多感受到了利益共存、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质,深化了理念的传播。对共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的报道,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增强了理念传播的直观性,让民众容易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更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载体,促进理念推广。如一带一路、全球抗疫、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科技文化等与人民福祉紧密相关的具体实践,彰显理念价值意蕴,拓展传播空间,提升受众对理念的共识度,更多宣传中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注意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避免被国际社会误解,积极消解负面影响。

5 结束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维度和传播语境中,必然会因为受众的主观性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在具体传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体会和了解受众的需求,具象化国家之间的传播内容。同时,把握理念与个体受众所关切的民生问题之间的关系,用普遍关注的共识让理念内涵更容易被理解,最大限度地消除传播的障碍,从受众的体验和认知出发,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各领域的合作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长远事业。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