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高质量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障碍因子识别研究

2023-12-11 08:22吴建丽明庆忠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州市云南省障碍

吴建丽,王 磊,明庆忠

(1. 凯里学院 旅游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2. 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经历了由“产业结构调整”向“物质供给平衡”再向“精神供给平衡”的阶段性转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强调“有没有”进入了强调“好不好”与“强不强”的新阶段。新的矛盾主体要求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承担着促进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责任担当,旅游高质量在未来优质旅游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受多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在高质量背景下,旅游业不再只关注经济的单一发展,要围绕“人”出发,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统一的发展。

什么是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高质量程度该如何衡量?学术界进行了相关探讨与研究,通过梳理,国外关于专门的旅游高质量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是对旅游发展中涉及到的要素质量进行研究,比如旅游景区发展质量[1]、旅游饭店服务质量[2]、旅游产品质量[3]等。由于高质量最先是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因此国内关于旅游高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高质量的理论内涵研究还需深化,关于专门的旅游高质量内涵研究略显薄弱。通过梳理发现国内关于旅游高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高质量相关理论分析和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测度两方面。陈汨[4]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需要的角度出发对旅游高质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杨超[5]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解析。对于旅游高质量的衡量指标构建,通过梳理,学术界多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8]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对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程度进行测算。阎友兵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拓展了产业发展活力和有效两个维度,用七个维度对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9]和红色旅游高质量[10]发展水平进行衡量。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探索从新视域出发对旅游高质量进行衡量,比较典型的以乡村旅游为例,学者们从乡愁[11]、系统动力学[12]等视域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旅游高质量的衡量主要集中于熵权TOPSISI 法[6]、熵值法、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13]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14-15]等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关于高质量研究的成果比较多,但对于旅游高质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并且大部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借鉴于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高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内容比较单一,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新发展理念,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学术界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本文基于此研究态势,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目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域出发,构建旅游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贡献加权求和法测算云南省16 个州市2011—2020 年旅游高质量发展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空间均衡协调度,分析其在地域空间上形成的分异特征,采用障碍度模型剥离影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并基于协调度、障碍因素和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存在的现实困境,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提质增效提出有效建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云南地处西南陆疆(97°31′~106°11′E,21°8′~29°15′N),总面积39.41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东南亚、南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明显。云南由16 州市构成,分别是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众多,地貌以山地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是其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资源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地域特殊性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和空间分异特征对促进云南省旅游发展整体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1.2 研究方法

1.2.1 旅游高质量评价模型

基于因子贡献度加权求和法构建旅游高质量评价模型。旅游高质量评价模型公式表现为:

Pi为第i个年份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Iij为第i个年份指标j对云南各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用值,λj为指标权重,Iij的测度公式引入评价指标的上限值α和下限值β对此计算:

Iij表示指标xij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值,xij指的是第i个年份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αj和βj分别表示的是第j项指标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在这里,0 ≤Iij≤1,当Iij越小,说明指标xij对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小,当Iij越大,说明指标Iij对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大。

接下来确定λj的值,首先采用计算出来的Iij值,计算信息熵K,计算公式为:

利用K值计算旅游高质量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值Iij 的权重λj,计算公式为:

1.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旅游高质量的评价不应该仅仅由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三维因子决定,还应该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空间均衡性,引入耦合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空间均衡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空间均衡度,0 ≤C≤1,当C值越大,则说明空间均衡度越高,C 值越小,则空间均衡度越低。D1、D2和D3分别表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质量水平,其测算方法参照旅游高质量评价模型。

由于各个年份云南各区域旅游发展都会有明显差异,就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现象,比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要素之间的其中两个要素发展水平都很低,但是却出现均衡的状态,所以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空间均衡协调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空间均衡协调度,Z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空间均衡发展的综合水平,α、β和γ为描述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关系的系数,为了描述其均衡性,将α、β和γ都赋值为1/3。

1.2.3 障碍度模型

障碍度模型是利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两个维度来衡量障碍度的定量分析工具。在本研究中,因子贡献度主要是测算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的每个指标因子对旅游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大小。指标偏离度是测算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的每个指标因子对旅游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与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大小。障碍度诊断模型公式如下:

1.3 指标体系构建

1.3.1 指标构建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16]。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质量发展,特征包括发展性、多维性、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复杂性。以往研究多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旅游高质量的指标体系,强调的是发展的方法和过程,但是关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的衡量上较少关注,因此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域出发,遵守全面性、可获得性、前瞻性等原则基础上构建旅游高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指标层级由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旅游生态三个维度构成,第二指标层级由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效率、旅游经济供给结构、旅游经济需求结构、旅游经济活力、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旅游人才、旅游文化、旅游消耗和旅游生态10 个细分指标构成,最后一个数值衡量层由旅游GDP 等25 个数值性指标构成(表1)。

表1 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1.3.2 指标解释

(1)旅游经济维度。从旅游经济维度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经济发展,其核心是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旅游结构优化、旅游效率提升及创新驱动,实现全旅游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实现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因此选用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效率、旅游经济供给结构、旅游经济需求结构、旅游经济活力五个指标作为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的标准。

(2)旅游社会维度。从旅游社会维度看,旅游高质量发展强调以促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出发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人们带来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言之,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更好质量、更高层次、更低成本的民生产品和服务。因此选用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旅游人才、旅游文化三个指标作为衡量旅游社会高质量的标准。

(3)旅游生态维度。从旅游环境维度看,旅游高质量发展强调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和旅游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形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旅游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选用旅游消耗和旅游生态两个指标作为衡量旅游生态高质量的标准。

1.4 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研究的时效性以及前瞻性,以及数据的连贯性,以上指标数据均选取2011—2020 年。数据主要从各年份《云南省统计年鉴》《云南省旅游年鉴》、各州市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各州市旅游官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官网、《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等获取。

2 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与空间差异分析

2.1 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

采用高质量评价模型测算云南省16 个州市2011—2020 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如表2 所示:

(4)建议修建多级拦挡坝,下游修建排导槽,对主要物源沙坡滑坡进行支挡、排水处理,开展坡面治理,封山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

2.2 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云南省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的空间分异特征,根据所得数值特征,将云南省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分为八级,分别是极低等级(P 值0.000 ~0.100)、低等级(P 值0.101 ~0.200)、中低等级(P 值0.201 ~0.300)、中等级(P 值0.301 ~0.400)、 中高等级(P 值0.401 ~0.500)、高等级(P 值0.501 ~0.600)、极高等级(P 值0.601 ~0.700)和优质等级(P 值0.701 ~0.800)(表3)。

表3 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划分

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分析有助于显著了解区域空间发展的均衡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对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表2 测算结果采用Arcgis 软件绘制了云南省2011 年、2014 年、2017 年和2020 年四个阶段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图(图1 所示)。并从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异特征、各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两方面出发分析云南省16 个州市2011—2020 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图1 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

2.2.1 总体空间分异特征

总体上,由图1 可看出,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时空上呈现由“极低等级”向“优质等级”演化的特征。这说明近10 年来,云南省在旅游发展中注入了很多的努力,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向优质的目标演化。第二,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呈现阶段性“不均匀”的特征。2011—2014 年,整体演化速度较慢。这个阶段,云南旅游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上。2011 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与原国家旅游局签订《关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共同推进云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会谈纪要》,这一纪要是对国务院提出的 “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落实做准备,实现云南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在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培育阶段,虽然总体旅游发展水平较慢,但是大有可为,也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将实现“质”的飞跃。2017—2020 年,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速度较快,这一阶段2020 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但是之前云南旅游发展质量体现出了整体的升级。这与云南省一系列重要政策性举措有关,通过梳理近10 年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政策,发现其旅游政策重心倾向经历了旅游产业要素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旅游市场环境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等阶段性变化特征,紧扣近年来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2.2.2 区域空间差异特征

由图1 可知,云南省16 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从时空上,呈现分异“不显著”向“显著”的演化特征。在2011 年,只表现为极低等级和低等级两个等级,到2014 年,出现三个等级,2017年,空间分布上出现了五个等级。到了2020 年,16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呈现六个等级。第二,昆明、滇东北曲靖、滇东南红河、滇西北大理、丽江、滇西保山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优质。第三,个别区域发展速度较慢,尤以迪庆、临沧最为突出。

3 云南16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均衡协调度测算与空间差异分析

为凸显10 年来云南省旅游发展空间均衡协调度表现的差异,根据测算结果以及参照将所得数值通过均匀分布函数来设定均衡协调度等级(表4)。

表4 区域空间均衡协调度等级划分

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旅游高质量评价模型,计算得出云南省16 个州市2011—2020 年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协调度,根据区域空间均衡协调度等级划分,云南省空间均衡协调度等级介于极度失调到中级协调之间(表5)。

表5 云南省2012—2020 年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协调度

从图2 可知,云南省旅游高质量的空间均衡协调度均呈现由“极度失调”向“中级协调”逐渐演化的特征,说明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均衡协调性方面呈现好的发展趋势,但是距离实现优质协调还需努力。在2014 年之前,云南省除了昆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其他15 个州市均处于失调的发展阶段。主要由于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较其他区域拥有优势发展资源,资源整合效率较高,故此昆明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协调性较好。到2020 年,临沧、怒江的旅游高质量空间均衡协调性较差,均处于失调的状态。怒江因地处云南较为险峻的地理位置,旅游发展条件较差,最基本的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发展空间小,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三者难以实现很好的协调。

图2 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协调度演化分异图

图3 云南省16个州市旅游高质量近三年主要障碍因子出现频次

4 障碍因素分析

以25 个数值性指标为原始数据,根据障碍度模型测算经济水平、经济效率、经济供给结构、经济需求结构、经济活力、居民生活水平、旅游人才、旅游文化、旅游消耗和旅游生态10 个二级指标(同表1)对云南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度,将障碍度数值从高到低排序,识别出三个主要障碍因子(表6)。

表6 云南省16 个州市2011-2020 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二级指标主要障碍因子识别

从表6 中可看出,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障碍度是旅游供给结构(B3),在第一障碍因子中出现频次为140。近年来,大理、保山、临沧和红河等区域的第一障碍因子是旅游人才(B7),出现频次为13,且旅游人才的匮乏主要表现在2019 和2020 年比较典型。其次,旅游人才(B7)也成为了很多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第二障碍因子,主要有玉溪、楚雄、红河、文山、大理、迪庆、西双版纳、德宏、临沧和保山;阻碍昆明、曲靖、普洱和怒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第二障碍因子是旅游经济(B1)。第三,旅游经济(B1)、旅游需求结构(B7)、旅游文化(B8)、旅游生态效率(B10)也是很多区域发展的第三障碍因子。

但是近年来,障碍因子发生了变化,而近几年的障碍因子对于剖析云南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文章选用近3 年的数据作为依据。通过统计,近3 年来,旅游经济(B1)至旅游生态效率(B10)作为第一障碍因子出现的频率分别是1、0、30、1、0、1、7、0、1、3;旅游经济(B1)至旅游生态效率(B10)作为第二障碍因子出现的频率分别是4、2、9、3、0、0、21、4、1、2。旅游经济(B1)至旅游生态效率(B10)作为第三障碍因子出现的频率分别是1、4、8、4、3、1、1、10、6、4。从这几组统计数据可知,制约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影响因子是旅游供给结构(B3),其次是旅游人才(B7),再次就是旅游文化(B8)和旅游消耗(B9)。这也是云南旅游发展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面。

具体来说,云南省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在空间上的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也是因为障碍因子的差异性,通过表6 发现,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丽江、普洱、西双版纳、怒江、德宏、临沧和保山的第一障碍因子主要是旅游供给结构(B3),而昭通、文山在近几年第一障碍因子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旅游供给结构(B3),分别转变为了旅游生态效率(B10)和旅游人才(B7)。此外,旅游人才(B7)也是玉溪、楚雄、红河、文山、大理、迪庆、西双版纳、德宏、临沧和保山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旅游经济活力(B5)是怒江旅游高质量空间均衡协调性差的重要原因。玉溪、文山、临沧和文山在旅游文化(B8)也比较薄弱。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云南16 州市作为研究地域单元,收集2011—2020 年10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测算依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经济—社会—生态”的三维视域出发,对旅游高质量赋予新的内涵,通过构建三维视域下旅游高质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云南16 个州市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协调度,采用因子贡献加权求和法测算云南16 个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程度,分析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均衡协调分异特征。其中,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时空上呈现由“极低等级”向“优质等级”演化的特征。第二,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呈现阶段性“不均匀”的特征。第三,从时空上,呈现分异“不显著”向“显著”的演化特征。第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速度差异化显著。云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均衡协调度呈现由“极度失调”向“中级协调”逐渐演化的特征。最后,采用障碍度模型剥离影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发现制约云南省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旅游供给结构、旅游人才和旅游文化等。

6.2 建议

综合协调度、障碍因素和空间分异特征三个测算结果,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云南省旅游高质量提升建议。(1)优化旅游供给结构。云南省要从两方面出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第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大众需求,这是优化旅游供给结构的重要抓手。第二,打造旅游品牌,提高供给质量。在旅游产品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思考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打造区域特色旅游品牌,突出区域旅游发展优势,促进区域实现精品化发展。(2)培育高质量旅游人才。人才资源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从人才源头上抓质量,云南省要重视本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尤其是调整旅游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政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次,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是有效对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保障。加大对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新技术、新业态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3)整合文旅资源,营造区域旅游发展文化氛围。云南省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整合,营造区域旅游发展的文化氛围,改善整体旅游大环境。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深度体验。把旅游质量和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生命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推进景区厕所、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平台、群众活动广场、博物馆、图书馆、文体演出场所等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与新时代高质量旅游发展趋势相匹配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州市云南省障碍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书画展示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