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劳结合 以劳育人:涉农专业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与实践
——以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2023-12-11 08:22余道伦佘德勇张瑞娜左瑞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劳动动物

余道伦,佘德勇,葛 凯,张瑞娜,左瑞华

(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大学生要强化劳动素养与劳动技能教育。2018 年9 月10 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将新时代育人目标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发展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要求[1]。2019 年11 月2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会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2]。当前,在全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将是今后贯彻和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生力军。对于重视生产实践的动物科学专业而言,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劳动是与生产、实践相伴随的概念,重视生产过程必然要重视劳动意识的养成和劳动观念的培养。

1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1.1 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当前,在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教育属性,在该专业教学计划中已经设置了专业认识见习、实训教学、生产实习等与劳动教育有部分交叉的实践教学环节,所以没有必要再强调和细化劳动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实践上的偏离,呈现出劳动教育内容空心化和劳动教育地位边缘化的状况,造成劳动教育远离整个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被忽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等现实问题。

1.2 劳动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该专业学生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了解猪、牛、羊、鸡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掌握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等。相较于其他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更偏重于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要求毕业生必须掌握动物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方法。简言之,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生产实践性强,对合格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伴随社会对人才需求由“唯学历是用”向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实用”思想转变,对大学生是否具备劳动精神和吃苦耐劳意识已成为人才市场用人、选人的主导。基于此,在动物科学专业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此外,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堂教学和生产场所的对接,必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该专业的全过程要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深刻体会参与生产劳动对学好专业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到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具备热爱劳动的品格对于未来胜任行业工作或促进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1.3 劳动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3]。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任务的落实体现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动物生产类课程(猪、牛、羊、鸡等生产各论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技术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实现对专业理论和技术的活学活用和综合运用离不开生产实践过程,只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让庞杂的专业理论知识相互关联、产生交叉,最终通过积累和总结形成科学的技术体系。

从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习得过程来看,这些专业技能的掌握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只有深入生产实际和劳动现场才能体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财富创造(通过劳动生产的畜禽产品)中的魅力,也才能真切体会劳动的光荣和价值。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的修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生产劳动在专业技能获得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离不开劳动教育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和引导。

1.4 劳动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现实需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4]。动物科学专业诸多课程的教学均与畜禽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且很多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不通过实践难以真正领会其实质。如在牛生产学课程中通过直肠检查判断牛是否发情,如不亲自操作,仅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领会这一专业技能的实质和内涵。凡此种种,动物科学专业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只有经过生产实践过程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内在于心的专业技能,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的活学活用。此外,在学生亲自参与动物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直面畜禽开展劳动作业,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劳动精神。通过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畜禽生产全过程,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效果,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积极劳动意识的养成,进而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1.5 劳动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专业情感的有力抓手

长期以来,动物科学专业学生都存在专业思想不够坚定,专业学习兴趣不高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专业的认识不够,专业情感缺乏所导致。虽然这些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专业思想教育进行纠正和疏导,然而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生产劳动,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能从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同,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从而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感,进而促进其对专业的再认识,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和归属。

2 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分析

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要紧密结合专业属性和课程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实效,将劳动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体现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就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该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强调技能传授。因此,在该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着手,劳动教育内容的引入要立足于教材,努力发现教学主题和劳动教育的融合点。既要在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劳动思想引领,又要在实践环节将劳动育人功能落到实处。将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作为延伸和拓展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主题中,避免生硬地说教,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此,在该专业开展劳动教育首先必须形成清晰的实施路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并使之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在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教育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施路径

3 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1 修订教学大纲,做好顶层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5]。如何将劳动教育及劳动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使其有机整合并融入到动物科学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系统深入地开展专业课程大纲修订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增加劳动教育部分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各类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推出包含劳动教育的内容模块。大纲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和劳动价值观教育等内容,确保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使其成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2 以理论教学为抓手,做到有机融入

动物科学专业最鲜明的特点是应用性强,既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又强调专业技能习得,只有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积极的劳动和实践,才能实现专业技能的活学活用。而如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过程,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意识并服务于后期的技能学习过程,是当前在动物科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设计。通过梳理找到理论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劳动教育切入点,使劳动教育思想能够自然地、潜移默化地与教学内容相契合,避免教条式、机械性的灌输;再者,通过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思想产生偶遇碰撞,进而在学生心中产生思想共鸣,实现劳动意识培育、劳动品格塑造和自觉劳动内驱动力形成等目的和效果。为使劳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提高劳动教育的可操作性,表1 列举了在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部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表1 动物科学专业部分课程理论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做法举例

3.3 以实践环节为阵地,做到内化于心

实践类课程在专业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专业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提升和熟练化。实践类课程提供了学生更多动手和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然而劳动教育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只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具体承载形式,劳动教育更多的是要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6-7]。简而言之,即通过体力劳动这一具体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养成勤劳品格。

动物科学专业目前开设的实践类课程主要有实验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践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验、实训和实践过程使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和强化,并最终转化为内在于心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这些课程看似强调动手,实为动脑和动手的结合,因为唯有接受不断地训练和深入地实践才能发现和挖掘创新的方向,才能拥有思考之源、创新之泉。表2 列举了在动物科学专业部分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表2 动物科学专业部分实践类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做法举例

4 结语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维持生存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也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回归。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开展的德育活动,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建立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大学时期强调劳动教育不仅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需要。因此,探索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劳动教育,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增强大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自觉实践。新时代农科专业大学生未来将是扎根基层的中坚力量,专业实践能力又是农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劳动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将劳动教育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此外,“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8]新时代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要紧紧依托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充分运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场(厂)教合一等方式扎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推动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9-10]。与此同时,通过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载体与内涵、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主体地位、提供个性化劳动教育等措施,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早日成长成才,在乡村振兴、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劳动动物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