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唤醒理论视角下生态安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3-12-11 08:22蒲珍萍陈亚颦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东川人类情感

蒲珍萍,陈亚颦*,杜 凡,张 淼

(1.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1 生态安全以及中学生生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满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需要和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权益,经济社会发展不受或少受来自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健康,具有应对和解决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的能力。[1]所以生态安全是人类健康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即生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中可看出生态安全是指两方面的安全:一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安全,二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的安全。这与地理学科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理,当某区域生态系统承载的人口数量超过了限值,该生态系统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一旦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并失去平衡,则威胁到了生态系统中人类的安全。

1.2 中学生生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2.1 国家战略要求

国家早在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在2014 年4 月,首次提出国家安全观,其中便包括生态安全;国家生态安全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进行,十八大便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在2021 年3 月,国家部门颁布的《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中明确将生态文明教育也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呼吁国民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以捍卫国家生态安全。

1.2.2 现实需求

当下我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环境,仅在生态这一方面便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等难题,而生态的修护与维护不仅是靠生态工作人员的维护,更是需要广大国民共同呵护,其中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中学生进行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据不完全统计,现我国中学生关于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意识深浅不一,即使有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高意识,但却是纸上谈兵,空有意识认知,缺乏生态文明行为;再者部分学生认为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与自己无关;中学多数关于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教育也多停留在言语教育、意识提升上,对于学生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行为产出极少关注与跟踪。

1.2.3 价值旨归

生态安全为何如此重要,国家又为何频频出台生态安全政策?生态的安全关乎国民每一位人的人身安全,人与自然同为一体,生态面临安全问题,也意味着人类也面临着生存安全问题。

2 情感唤醒理论模型

情感指人生理上的情绪体验和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体验和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而且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等。[2]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认知也会唤醒情感,认知科学的情感唤醒模型便是基于此产生。[3]外部感知环境刺激大脑神经元,大脑神经元感知外部环境后,提取已有认知,并进行对比后形成新的认知,最后通过肢体产出行为动作。这便搭建成了外部感知环境、大脑认知对比与新知、行为产出三环节五步骤的情感唤醒模型。

图1 情感唤醒模型

中学地理教育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时,可利用情感唤醒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类的教育难以程序化,最好的方式是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便可以借用情感唤醒模式,使教学过程清晰化。

3 基于情感唤醒理论视角下生态安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3.1 地理科学中生态安全教育内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中学教材与地理课标中包含的资源有限概念、人地协调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无一不关乎生态安全问题,尤其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重点讲国家安全,所以在中学地理中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渗透生态安全时,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其一是生态环境的系统观,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生态环境中每一地理要素的改变会使生态环境也与之改变,应从整体上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状态、功能和演变;

其二是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国家极其重视生态安全,并把生态安全归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并且生态安全问题会威胁到人类安全问题;

其三是认识我国生态的严峻性,我国目前存在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存在潜在的生态安全问题;

其四是如何在生态中做到人地协调,即怎么解决生态问题以及如何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态的安全。

3.2 中学地理教材与生态安全教学的契合处

从生态安全教育关注的生态环境的系统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我国生态的严峻性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出发,分析人教版的中学地理教材中适于渗透生态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见表1 和表2:

表1 初中教材适于渗透生态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

3.3 基于情感唤醒理论视角下生态安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案例探析

生态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地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地理教学中,最有利于开展生态安全教育的方式是课堂案例教学与开展实地研究性学习,本文便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为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的课堂案例,和以“云南昆明石林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地理生态安全教育的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案例。

3.3.1 课堂教学—《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案例探析

第一步:营造外部感知环境

(1)文字信息:教材文字语言信息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21 世纪初80%以上的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2)视觉信息:教师展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的图片(见图2、图3)与视频资料。

图2 土地沙化

图3 土壤侵蚀

(3)声音信息:教师语言描述土地退化现象

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导致生态破坏。如暖湿期,农业向北方推进,占用草地转为耕地,畜牧业则向后退移,导致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裸漏且干旱,使得北方农牧交错带成为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第二步:学生感知环境获取信息

信息接收:人类过度开垦土地会造成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指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提取信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土地退化,即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

第三步:与原有认知对比

原有认知:人类生存依赖的资源是大自然提供的。

对比信息:土地退化会造成北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易出现生态安全问题,伴随着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的问题,直接威胁人类安全。

第四步:学生形成新认知

人地协调观:人与自然是一体,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必要资源,人类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将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伤害,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所以为确保人类安全,需先保证生态安全。

第五步:行为产出

在生活中一言一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对于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不仅能秉承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的观念,还能说出具体的工程性、生物性的治理措施,实现人地和谐。

教师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除了应注意营造了外部感知情景,还应及时在学生接受外部信息后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土地退化会造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而土堆退化除了自然导致,多数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则可引导学生产出新认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会引发生态安全问题,而生态安全又关乎人类安全。

3.3.2 研究性学习—《云南昆明东川资源枯竭综合治理》

第一步:营造外部感知环境

(1)文字信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矿资源极为丰富,有近2000 年的产铜史,史称“天南铜都”,但长时间炼铜,东川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20 年前东川铜矿资源也将面临枯竭,铜矿企业面临破产,东川失业率陡增。彼时当地人形容东川为“山河破碎、企业破产、城市破旧、希望破灭”,使得东川一度沦为贫困县。

(2)视觉信息:身临其境欣赏东川工业旧址改善后的美景,与旧址记录下东川工业辉煌事迹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景象资料。

(3)声音信息:东川虽是铜矿盛产地,但矿产毕竟是有限的,毫无节制的、盲目的开采,铜矿终有一天会枯竭,甚至使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引发各类自然灾害,如东川的小江流域,便存在潜在极高的危险,因为环境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大量向长江汇入泥沙。其次东川泥石流灾害频繁爆发,破坏力极强,其中大白泥沟是爆发极为频繁的一条沟谷,每年向下游输送大量固体物质,对下游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步:学生感知环境并对比认知

信息接收:大量开采铜矿导致铜矿资源耗尽,并且开采铜矿过程中毁坏了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覆盖率下降、泥石流频繁等自然灾害;

提取信息:无节制的开采铜矿导致资源枯竭,导致资源承载力下降。并且忽略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引发各类环境问题;

第三步:与原有认知对比

原有认知:人类通过开采自然界的矿产资源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依赖于自然提供的矿产资源。

对比信息:无限度开采铜矿,资源枯竭,最终导致工业止步不前以致衰落,甚至危害环境,危害人类安全。

第四步:学生形成新认知

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开采自然资源需遵循可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原则,要合理的、有节制的、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人地协调观:过渡开采自然资源会使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这会带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多发等问题,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第五步:行为产出

在生活中一言一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节约资源、适度消费;在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首要秉承修复生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能说出提出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工业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

教师在进行该研究性教学内容时,除了营造了外部感知情景,还应及时在学生接受外部信息后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对比东川20 年前后变化,20 年前因为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前路无望,还伴随着环境恶化等问题(见图4);20 年后的今天因及时转型调整和修护改善环境使得现今的东川鸟语飘香(见图5)。

图4 东川小江“牛奶河”

图5 东川风景区

4 小结与建议

以上两个案例是依据情感唤醒模型、结合地理教材渗透生态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仅是从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因为人类不合理行为会导致生态问题加重,威胁人类安全,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理解人地协调观;和昆明东川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全期无节制开采铜矿资源使得资源殆尽,同时引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要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发展,同时不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作为地理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内容渗透生态安全教育:

(1)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材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如在进行必修一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教学时,突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整体也随之改变;同时注意培养全球危机意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是某一个小区域,大致可全球乃至宇宙,如南极地球臭氧空洞的扩大,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会威胁到我们国家;

(2)结合当地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可培养学生乡土情怀;

(3)跨学科融合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如政治学科学习国家安全观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便于采用地理知识来解答为何注重国家安全观中的生态安全;还可和生物学科人与环境这一章节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进行融合教学。

猜你喜欢
东川人类情感
爱吃辣的太阳
星球撑竿跳高
蜻蜓和网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类第一杀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