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支支架重建与单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在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

2023-12-13 11:58裴长安胡潍青尚遂源汲武广张纪存曹广信姜炎杰张杰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假腔锚定导丝

裴长安,胡潍青,尚遂源,汲武广,孙 波,张纪存,曹广信,刘 涛,姜炎杰,张杰峰

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山东 潍坊 261000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凶险的主动脉疾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已成为Standford B型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主要的治疗方式[1]。TEVAR一般要求近端健康锚定区充足(≥15 mm),以避免支架移位、逆撕、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研究显示,约40%的TBAD存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2],此时支架需跨过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来获得足够锚定区,LSA是否重建的问题也就因此产生,目前观点多建议重建LSA[2-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EVAR术中封闭与重建LS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TEVAR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4]: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诊断为TBAD;近端锚定区<15 mm;行TEVAR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病变累及左侧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及其近心端;伴活动性炎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48例行TEVAR的TBAD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25,采用Castor单分支支架重建LSA)与B组(n=23,直接封闭LSA)。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假腔/主动脉直径比(false lumen/aortic diameter ratio,FLi)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CTA检查明确、夹层累及范围、第一破口位置等。术前,两组患者均绝对卧床,并给予降压(维持收缩压为100~130 mmHg)、降心率(维持在60~80次/分钟)、镇痛等处理。A组使用Castor单分支支架,B组使用直筒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

A组于左肱动脉穿刺置入6 F鞘,导丝引导多功能造影导管进入右股动脉,解剖分离右股总动脉并置入6 F鞘,使用导丝引导猪尾导管至升主动脉,交换lunderquist导丝,将右股动脉内MPA导管拉出,建立分支导丝通路,穿刺左股动脉置入6 F鞘,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后造影测量相关数据。经导丝送入支架,分支导丝由左肱动脉鞘引出,支架在降主动脉解导丝缠绕,送至胸主动脉后回撤软鞘,前推到位,分支支架顺势进入LSA,造影确认位置后将主体支架及分支支架分别释放。

B组于左侧肱动脉穿刺置入5 F鞘,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解剖分离右股总动脉并穿刺置6 F鞘,导丝引导猪尾导管至升主动脉根部,交换lunderquist导丝,造影明确真假腔、破口位置、弓上分支位置、椎动脉显影等情况。经导丝送入支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输送到位并封堵LSA,控制性降压后予以释放。

术后心电监护3天,A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B组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覆盖段假腔血栓化程度、主动脉峡部及穿膈处2个层面真、假腔直径变化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内漏、脑缺血、神经症状、上肢缺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区相关血管测量数据的比较

两组患者近端锚定区直径、第一破口至LSA远端距离、LSA直径、第一破口至LCCA远端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区相关血管测量数据的比较(mm,)

表2 两组患者术区相关血管测量数据的比较(mm,)

指标A组(n=25)B组(n=23)t值P值近端锚定区直径31.5±3.230.3±2.71.4760.147第一破口至LSA远端距离11.3±1.710.2±1.42.3820.081 LSA直径10.5±1.210.6±1.2-0.3190.751第一破口至LCCA远端距离32.4±4.230.4±2.81.8410.072

2.2 支架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支架长度大于B组患者,支架远端直径小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患者典型例图见图1、图2。

图1 A组患者术前及手术过程典型影像图

图2 B组患者术前及手术过程典型影像图

表3 两组患者支架情况的比较(mm,)

表3 两组患者支架情况的比较(mm,)

支架情况A组(n=25)B组(n=23)t值P值长度200.0±0.0171.3±19.67.323<0.05近端直径34.2±3.133.4±2.80.9890.328远端直径28.2±3.131.1±4.0-2.7860.008

2.3 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中1例急性下肢缺血、1例持续胸痛不缓解行急诊手术,B组患者中1例急性下肢缺血、1例夹层破裂行急诊手术,其他患者均于发病后10~14 d进行手术。A组手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LSA支架局部狭窄,球囊扩张后好转,术后3个月CTA未见LSA狭窄、闭塞情况;左上肢肱动脉穿刺处出现血肿3例,1例压迫失败后切开缝合,另2例压迫后好转。B组手术成功率95.6%(22/23),死亡1例,此例入院时已发生破裂,伴胸腔大量积液;间断性神经症状1例,主要表现为轻度头晕;上肢短暂无力、麻木感3例,无发凉感,从肌力、皮温、皮色等查体结果显示无明显缺血,术后3个月复查时症状消失。A组患者术中出现2例内漏,B组患者术中出现1例内漏,均为Ⅰ型,球囊扩张后消失,3个月复查均未见内漏。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截瘫、脑卒中、心肌梗死、夹层逆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的比较

两组患者支架覆盖段假腔均完全血栓化。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动脉峡部、穿膈处真腔直径均大于本组术前,假腔直径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A典型影像见图3。

图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A典型影像图

表5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的比较(mm,)

表5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的比较(mm,)

指标时间A组(n=25)B组(n=25)t值P值峡部真腔术前17.8±5.116.0±4.11.3440.186术后29.8±3.128.5±3.11.5170.136 t值-11.725-11.226 P值<0.05<0.05假腔术前24.2±5.725.1±5.7-0.5270.601术后10.4±2.211.2±2.6-1.2380.222 t值10.5269.43 P值<0.05<0.05穿膈处真腔术前14.2±4.513.2±3.70.8470.401术后24.1±4.824.9±5.0-0.6570.515 t值-10.797-10.95 P值<0.05<0.05假腔术前20.8±5.721.7±5.7-0.5310.598术后13.3±4.112.5±4.40.5890.559 t值10.6549.13 P值<0.05<0.05

3 讨论

目前,TEVAR术已在TBAD中广泛使用,足够健康的近端锚定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锚定区不足时会涉及LSA的处理,单分支重建及封闭LSA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处理方法[5-6],本研究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两组患者主动脉支架覆盖段假腔均血栓良好,同时两组患者主动脉峡部、穿膈处真假腔直径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变化,血管重塑效果良好;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内漏、神经症状发生率均较低。

TEVAR术中封闭LSA是增加锚定长度的一种简单的方法,但可能影响LSA、左侧椎动脉以及脊髓供血,从而存在窃血综合征、脑梗死、截瘫等风险[7]。重建LSA完成手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但目前对于是否应常规重建LSA仍存在一定争议[8-9]。TEVAR中重建LSA的重要性在一些研究中得到证实。Buth等[10]研究结果显示,606例封闭LSA患者的截瘫或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4%,而血运重建组患者没有出现此类情况,表明封闭LSA是发生脊髓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atterson等[11]研究纳入了1002例TEVA术后患者,结果显示,封闭LSA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9.1%,未封闭LSA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2.2%,术前行LSA重建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5.1%,提示封闭LSA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同样也有一些研究证实LSA封闭是可行的,舒畅等[12]研究纳入了629例行腔内修复术的TBAD患者,结果显示,LSA封闭与未封闭患者术后颅内神经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封闭LSA并不增加远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Hajibandeh等[8]分析了5项研究,共1161例行腔内修复术的TBAD患者,结果显示,LSA重建组与封闭组患者脊髓损伤、卒中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于敏等[13]一项Meta分析发现,封闭LSA不增加颅内神经症状发生率,增加了脊髓缺血的发生风险,对上肢供血的影响均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显示,部分患者需进行LSA重建。Varkevisser等[14]研究显示,在Willis环不完整、左椎动脉优势、右椎动脉狭窄、左臂透析、胸廓内动脉冠脉搭桥术后等患者中,LSA重建十分重要。2020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3]也推荐在TEVAR术中应重建LSA,由此可见,TEVAR术中封闭LSA虽然可行但需选择性使用。LSA重建有多种方式[15-16],旁路转流效果确切,但创伤大,存在感染、神经损伤、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可能;烟囱支架简单易行,无需定制,但易发生Ⅰa内漏、内膜损伤[6,17];支架开窗结合烟囱支架置入更符合血管解剖,但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有一定失败率,且面临支架超适应证使用的问题[18-19]。Castor支架为预制单分支支架,符合正常血管解剖且可有效减少内漏发生,释放步骤简单,缺点是支架在主动脉解缠绕过程中有损伤内膜风险[20]。

本研究对于处理锚定区不足的TBAD患者手术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相关并发症等仍需要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锚定区不足的TBAD患者,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但当遇到急诊手术、器械不全、患者经济较差等特殊情况,在充分评估后,封闭LSA完成TEVAR手术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备用术式。

猜你喜欢
假腔锚定导丝
锚定目标任务 谱写崭新篇章
锚定三个聚焦 深化专项整治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南京浦口区锚定消险除患 强化两个根本
COF-42: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腔内治疗后假腔重塑的影响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
补宫止漏I号方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假腔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