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ET 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3-12-14 09:46姜贵红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模式

姜贵红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一、CBET 模型简介

CBET模型,也被称为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能力本位指的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系统,一般由多项综合能力构成。然而每一个综合能力由若干专项能力构成,各专项能力又由认知、态度、经验和反馈构成。该模型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开发的,于199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CBET国际研讨会上得到确认,从那时起,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培训。CBET模型本质上是一个专注于能力发展的培训系统。

二、培训与开发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训与开发是非常实用的,系统介绍了培训和发展的理论和基本模型,员工培训、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全流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战略性思维,融合竞争的思想,使学生掌握现代培训的理念、业务综合发展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培训方案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培训计划的能力,实现综合应用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由于教学的学时有限,教学团队提炼教学内容,将其核心部分凝练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这是课程学习的重点,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整个流程。培训的首要环节就是员工需求调查和分析。对企业而言,在培训前进行需求分析能够有效明确企业是否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要求等信息,尽可能地降低培训成本和提升培训效率。设计培训方案是培训与开发课程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1]。组织实施培训方案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重点,也是落实培训方案的基础。效果评估既可以总结培训产生效果的真正原因,也可以分析培训存在的具体问题,避免出现“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

三、基于CBET 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教学模式构建

(一)培训主管或专员的岗位专业技能凝练

根据CBET模型,培训与开发的教学需要针对培训主管或培训专员的岗位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因此,岗位技能就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点。

要深入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教师就必须找到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从培训与开发的角度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包含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法选择及培训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引出了相应的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素质的要求,即本课程的岗位技能要求。

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主管或培训专员需要具备四项专业技能,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制度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这部分内容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与重心。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能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能对单位的培训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二)基于CBET 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教学模式

根据四项专业技能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处理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等日常业务能力、对培训制度的客观理解、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小组充分讨论后形成可展示的项目成果,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合格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训主管或培训专员为目标,教师团队结合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性地构建了“124教学模式”,详见图1。

图1 基于CBET 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1”是指一条主线,即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训主管或专员的岗位专业技能为主线,这也是课程开设的目的。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人才市场及用人单位对培训主管及专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备岗位专业技能,而且需要他们具备处理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等日常业务的能力,还要能够较好地理解单位各项制度。“2”是指两大基础,即培训理论和培训调查。走向社会是现代高校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接触企事业单位,不仅可以了解单位的人才需求,而且能够锻炼其招聘、培训、绩效和薪酬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这两大基础上,理论结合实践。“4”是指四项能力,即培训主管或培训专员需要具备培训需求调查、方案设计、制度设计和效果评估的能力。这四项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来逐步提升,这也是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CBET 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在培训与开发的教学中,实施基于CBET模型的“124”混合教学模式需要经历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在教学前重点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环境等。教学内容是重点,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为了实施“124”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项专业技术能力,教师根据教材理论内容,设计了四个有针对性的课程实验,分别是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员工培训制度设计、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每个学生小组调研当地的一家企业,了解该企业基本信息、人力资源情况,尤其是员工培训现状等,然后跟随教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小组研讨设计,教师随堂抽查小组完成情况,期末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交课程实验报告。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将课程思政完美融入课程教学,引导与帮助学生,并学会尊重与欣赏学生的研讨成果;在讲练策略上,采取精讲与精练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适当采取研讨、情景模拟、课程实验、社会调查等方法。

(二)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设计是占用教师备课时间最多的。教师需要设计课前预习、教学资源及考核标准等。在实施“124”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线上学习。其次,实施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要求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包括教学视频库、阅读资料库、案例库、试题库等。视频主要来自央视网,有较强的权威性;试题库使学生能随学随练,保证学习效果。最后,提前设计好的考核标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课程考核标准应该既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又能反映学习的结果,既有对学生个人的考核,也应该有对团队的考核。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

(三)教学实施

基于CBET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因为课前的准备工作较多[2]。课前是实施“124”混合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可以在智慧树或者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上查找合适的课程,并推荐给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教学课件、相关案例、习题、培训相关的思政视频等,并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则可以提前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完成单元测试,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学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学生能自学的内容就不需要教师精讲。教师可总结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预习情况,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组织讨论、开展随堂小测。学生除了听课外,还需要根据教师总结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探讨,并参与随堂小测[3]。课后,教师进行总结反思,并完善平台内容,记录学生平时成绩。学生可以有重点地复习,完成平台上的单元测试,探讨课程实验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方法应多样化。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设置练习和测验,或者课程结束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章节测试,测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因此,分数在学生完成测试之后就可以自动生成[4]。此外,每个学习单元都有作业。培训与开发是专业核心课程,单独设计的课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操技能。在实践中,由于本课程立项了校级过程性考核示范课程,学校加大了过程性评价所占比重,占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50%,从而凸显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5]。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期末考试,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也可以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等。考试题型应多元化、灵活化,该项成绩占总评的50%。

五、结束语

高校教师现在普遍的感受是,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呢?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短视频的强大推送能力,使得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途径越来越多了,能否学好课程的关键就是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琢磨大学生的心理,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6]。基于CBET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训主管或专员的岗位专业技能为主线,以培训理论和培训调查为基础,培养学生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制度设计、培训效果评估等四项能力,经过近五年教学实践检验,能充分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