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革命的“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3-12-14 09:46孟祥梅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

孟祥梅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实施应当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即在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其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应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其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要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以“思想革命”促进师生观念更新、以“方法革命”促进课堂全面变革、以“技术革命”促进教学整体提升[2]。教师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而教学改革则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与学情分析

“电子商务法”是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之一,涵盖商法、民法、经济法、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知识,内容繁杂且以理论知识为主。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其他法律相关课程,薄弱的法律基础使得学习过程尤其吃力,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构筑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是开课之前面对的严峻问题。

新生代的学生长于资讯发达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慕课、短视频平台上优质资源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传统课堂的乏善可陈难以吸引学生,甚至会削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有趣、有用、有效、有心”的课堂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及探索创新能力,是课程设计考虑的关键要素。

(二)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法”传统课堂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形式,尽管利用了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但是依旧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做”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目标更强调知识目标,即让学生“学有所知”,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即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较难实现。

近几年大学生群体的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例如,在网购发生纠纷时,他们会通过平台申诉或提交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维权,但是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未来的职业角色是电子商务经营者甚至平台运营者,每个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合法经营与违规操作之间法律边界等,都需要在从业之前理解和掌握,而以上职业法律素养的培养很难在传统课堂上达成。

(三)教材时效性与实用性的缺乏

电子商务法相关教材较少且更新缓慢,无法满足课堂时效性及实用性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现有教材多是在该法颁布和实施之前编写,内容更新相对滞后。教材中涉及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相应的佐证案例也缺乏时效性,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如何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电子商务法知识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是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电子商务法”传统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采取卷面考试或书面大作业的形式进行,以试卷或大作业的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指标。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无法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能力与素养的达成难以通过卷面成绩客观呈现。

三、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手段

(一)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选择法律知识切入点,通过热点引入环节,实现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专业知识、行业热点或痛点的相融性,使生硬冷冰的法律知识变得更有亲和力并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关注法律信息和社会热点的参与意识。

以“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章为例,课前由学生收集关注较多的热点——“刘畊宏直播间使用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做背景音乐涉及侵权吗?”,展开头脑风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对于学生观点进行归纳点评,从而引入知识产权所涵盖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进行知识点梳理及重难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该领域法律的实际应用。然后,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法律条文及知识点的记忆。

图1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章节教学活动设计

(二)优化教学环节,打造“有趣、有料、有用”课堂

课前,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收集与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行业动态、社会热点及法律事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明辨纷杂的网络信息,针对与课程相关的法律热点,组织整理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学生在预习专业知识后,对“是什么”有了初步了解,在尝试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却对“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产生了困惑和兴趣。 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促进他们知识的铺垫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中,首先通过“头脑风暴”和“自由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谈论、发表观点的热情,由此发掘独到见解及新奇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此只发挥引导性作用。在“实务拓展”环节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普法”的知识目标。设计“模拟法庭”活动,将法律法规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主体法律制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理解,了解民事诉讼活动程序,体验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熟悉法庭氛围和司法审判实践过程,培养学生探寻法律事实能力和综合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中合法合规的意识。

课后,通过智慧职教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复盘,同时进行下一章节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逐步构建“思考-分析-解决”的法律思维,以此形成有效的知识闭环。

(三)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打破传统课堂局限

教学资源方面,为弥补教材资源的滞后与匮乏,借助《电子商务法》及相关释义文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利用线上慕课及精品共享课扩充教学资源。教师参加各种线上、线下法律课堂学习拓展法律实务知识、收集法律案例,同时邀请企业法务人员及反诈警员进行法律知识分享。依托于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把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培养与趣味性课题相结合,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课堂时间与空间,利用课余及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群众。线下协助社区开展“反诈防骗”普法宣传,线上通过录制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开展电子商务法知识宣传小课堂。通过该活动,学生的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提高,课堂“立德树人”的素质目标得以实现。

(四)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目标明确、易于操作,然而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不足,不能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英国教育思想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该模式的评价同时具备价值判断和问题诊断的双重功能,鼓励教师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性课程研究[3]。然而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CIPP模式,也阐述了“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的观点。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是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体系,通过线上抢答、线下测验、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做到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采取积分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唯分数论”导向,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授课方案。

四、实施效果

对学生而言,传统课堂的“手机不离手、一概不抬头”的现象大有改观,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即使是线上课堂,学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宿舍为小组所开展的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知识竞答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保证了课堂效果。另外,学生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根据已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的同学反馈,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学习,能够让自己在创业路上避开雷区,做到规范经营;毕业生在刚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借助于所学法律知识,能够明辨各种合同陷阱及诈骗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了财产损失及各种风险。

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证实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积极有效的反馈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科研和教改课题提供了思路和素材,而研究成果又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课堂,不断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

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法”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改革,深入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在平时的课程讲授中,教师注重电子商务法及民法相关知识的普及,在课程的各个教学模块和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信等融入教育教学中。同时,以创新创业实践和各类专业竞赛为主线,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电子商务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知法懂法的安全意识、守法经营、用法维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五、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示范

1.实践导向的学习流程

本课程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学习流程,重构为实践导向的学习流程,倡导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作为课程学习的目标。课堂“热点引入”这一环节,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关注社会热点、辨别来自网络的不同声音,同时需要与他人沟通协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2.兴趣导向的个性化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例如,为创业型的学生提供相关法律政策指导,为学习型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帮助迷茫的学生做好学习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从而提供超越课程本身的教育价值。

3.课内课外的融合及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

拓展传统课堂的空间,将课堂讲授、团队研讨与学校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在学校社团和社区开展普法讲座和普法宣传活动,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和实践领域,有效达成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六、教学改革的反思

首先,教学改革应当立足于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学情变化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坚持创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其次,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中的真正主体,秉持主动性和科学性原则,实现从“评教”到“评学”的转变,评价应超越对于教师教学活动本身的关注,落实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检验[4]。

最后,教学改革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努力。于教师而言,课堂革命的本质就是教学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理论和技能走心,思政教学走心,以真心、爱心、同理心来影响学生。然而,教学改革的推进、保障和评估等具体问题仍需要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多部门的协同,方能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浅析《电子商务法(草案)》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得与失
网络刷单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电子商务法》平台责任条款之失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