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现状分析
——源于西安市幼儿园的调查

2023-12-14 09:45吴涛李瑶马辰玮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幼儿教师领域

吴涛,李瑶,马辰玮

(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养为目标[1]。2012年《指南》颁布并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领域的子领域之一[2]。《指南》颁布距今十年的时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加倡导以儿童为中心开展活动,幼儿自身的科学探究兴趣成为科学教育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访谈深入了解西安市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实状况,了解当前西安市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对西安市10所性质不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其中3年以下教龄教师22位,3~10年教龄的教师18位,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5位,83.64%教师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现状,本研究将问卷总平均值作为考查幼儿园科学组织与实施总体状况的指标。数据通过SPSS对科学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方法、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教育资源利用、幼儿教师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的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直接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而是要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发展其各项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由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够正确认知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其中对幼儿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科学兴趣培养(M=4.65)、动手操作能力(M=4.64)、学习品质(M=4.60)的提升认可度最高。另外科学教育有助于数学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各项均分都高于4,能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多元化的,有利于幼儿各项能力全面发展。但从纵向对比来看,其中语言能力提升(M=4.36)均值低于其他选项,且SD为0.802说明教师对这一项的认可度离散度较大。

表1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的统计表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分析

如表2所示,本文从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和科学技术四个领域展开调研,可以看出生命科学领域(M=4.35)选择最多,其次是物质科学领域(M=4.27),这两个领域一方面是幼儿教师比较擅长,同时在材料准备上相对比较容易。其中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M=4.18)、科学技术领域(M=3.98)选择较少,能看出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在某幼儿园中班教师访谈中,教师也提到组织科学教学活动会优先选择生命科学、物质科学部分,这两个领域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相对容易开展,很少涉及地球空间以及科学技术,教师认为这两个领域活动设计难度较大。

表2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统计表

从对科学教育选择来源的调研来看,94.5%的幼儿教师表示科学内容的选择多来源于幼儿的兴趣,91.1%教师表示选取内容来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部分教师也会结合同事的经验和建议以及教师个人兴趣和爱好。柴觐在研究中也表明,幼儿教师在科学教学方案的准备中常常依赖于教材,缺乏自主思考,多有“拿来主义”[3]。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形式分析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形式的调研中,如表3所示,集体科学教育活动(M=4.44)的选择占比最高,以集体教学为主,这也是比较传统的教育组织方式。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所有幼儿围绕特定内容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活动组织形式,与游戏、区域活动一样,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外在形式[4]。关键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同时也能看出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形式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活中的科学教育(M=4.33)、科学游戏(M=4.22)的形式,但相比而言,科学游戏的组织形式仅有83.6%的教师会选择使用。

表3 幼儿园科学教育组织形式统计表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多选择实验法和观察法

如表4所示,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以实验法(M=4.49, SD=0.573)为主,其次是观察法(M=4.45,SD=0.633),说明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时方法集中在实验法和观察法,并且数据的离散度低,说明教师的整体认可度较高。在访谈中,一位教师也指出通常会引导幼儿使用实验法和观察法结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在“讨论如何去保存叶子”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会让幼儿将树叶通过不同的保存方法进行实验,可以选择夹在书里、用塑封的方式、放在冰箱、放在水里、裹上保鲜膜等方法保存,同时会每隔一周让幼儿对树叶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幼儿去探索哪种保存方法最佳。在水培植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观察水培植物的生长过程。

表4 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统计表

(五)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如表5所示,在调研中可以看出92.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设置了科学区角,92.7%的教师所在幼儿园设置科学教育的户外环境,在去幼儿园观察中能够看到室内设置科学区角,在科学区角布置和投放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材料,如在教室一角会设置植物水培区,放置观察记录表,幼儿可以对自己水培的植物每天进行照顾、观察和记录。大部分幼儿园户外有沙坑、水池、种植区等用于幼儿户外科学探究的场地。另外科学活动室(M=4.51)、科学教育展示墙(M=4.44)也是幼儿园进行科学环创时会选择的方式,能够看出来随着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越来越丰富。

表5 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统计表

(六)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情况

通过调研可知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情况如表6所示,幼儿园现有材料(M=4.62)的利用是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最主要来源,幼儿园内对于科学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科学的学习,96.4%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幼儿园现有的材料,其次大自然的资源(M=4.47)的利用也是幼儿教师的直接选择,大自然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随着家园共育的理念深入,可以看出对于家长资源(M=4.36,SD=0.988)、社区资源(M=4.22,SD=1.049)的利用也受到了幼儿教师的关注,但是离散度较大,尤其是在社区资源利用,只有78.1%的教师表示会利用到社区资源。

表6 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统计表

(七)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师评价情况

通过调研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情况如表7所示94.5%的幼儿教师选择从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等行为(M=4.58,SD=0.599)对幼儿进行评价,其次92.7%的幼儿教师在评价时会注重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兴趣和体验,评价时教师也会关注预设科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M=4.51)、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是否掌握(M=4.49)、幼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程度(M=4.45)。在教师的评价依据中,94.5%的幼儿教师多依据个人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85.4%的教师会制定较详细和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7 幼儿园科学教学教师对幼儿评价取向统计表

四、结论与建议

从分析结果来看,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园教师对科学教育目的的认知是多元化的,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意识不足。第二,幼儿园科学内容选择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缺少地球与空间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容选择虽然能兼顾幼儿兴趣,但依赖参考教材。第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组织多采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同时教师在科学教育方法上多选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第四,幼儿园科学教育相关环创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科学区角,大多数幼儿园也会设立科学活动室、科学主题墙打造幼儿园科学环创,但是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利用稍显不足。第五,在评价方面,教师有意识关注幼儿的合作、分享、交流等行为以及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但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指南》说明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均在良好学习品质之中。“探究”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品质和方式深入各个领域[2]。幼儿观察、感受、探索、发现、问题解决等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深入各个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二,幼儿教师在科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地球与宇宙空间以及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从国内外有关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可见,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或者说相互补充,共同成为科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和学习方式。刘占兰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设计与技术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孩子们似乎天生具有想要设计和建造的冲动,他们经历构思、设计、操作、实验、验证、优化等设计和技术过程,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必要经历,是对学到的科学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样广泛和重要[5]。

第三,在科学活动中集体教学的形式要少而精,同时可以丰富科学探究的形式,在区域活动中要凸显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在好玩的游戏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关注幼儿生活实际,记录幼儿随机生发的话题或问题,以幼儿探究问题为主线开展科学活动。保持科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生活化和游戏性[6]。

第四,加强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尤其是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利用,可以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如可以利用花园、博物馆、工厂等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方面的探索。

第五,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核心学科概念、跨学科大概念,以使幼儿“探究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事实)更有意义,同时注意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评价需要多样化,不能只是泛化鼓励,要重视对幼儿的评价,并将其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7]。专业的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自觉主动地自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教研活动,尽快补上知识短板。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幼儿教师领域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领域·对峙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