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烦恼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2023-12-14 09:45李秋洁罗晓云蒋林吟梁晶晶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个题消极中学生

李秋洁,罗晓云,蒋林吟,梁晶晶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2022年两会心理健康提案强调要重视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和治疗,《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抑郁障碍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发生比率增加[1],初三和高三学生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状况[2]。国外研究发现中学生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3%,相比童年期患病率显著提高[3]。因此,抑郁症状是中学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负性情绪。

目前,关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格特质[4]、归因方式[5]、自我效能[6]、应对方式[7]等。日常烦恼 (daily hassles)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8],路晓宁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与日常生活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令人烦恼和困扰的一些较小事件,并指出日常烦恼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9]。国外研究认为日常烦恼的增加与抑郁和焦虑症状有关[10],高中生的日常烦恼与焦虑和抑郁存在显著相关[11]。

国外研究认为,应对过程在抑郁心境的维持和加剧可能性中具有关键作用[12]。国内研究证实了此结果[7],应对方式对抑郁产生直接影响[13]。国内对中学生[14]和大学生[15]的研究认为,日常烦恼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国外研究也有一致的发现[16]。在个体心理应激过程中,应对风格是重要的中介变量[17]。

综上,目前国内针对日常烦恼与抑郁症状、应对方式三者间的相关研究仍为空白。本研究探讨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同时探究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旨在为抑郁症状的个体心理因素提供理论支持,为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实践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和贵州省的中学生中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6份,回收率93.29%。其中,男生707人,女生879人;初中生810人,高中生776人。平均年龄15.12±1.79岁。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日常烦恼问卷(修订版)

该问卷共13个题项,包含学习、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放学后的活动等4个维度。从从未觉得(1分)到总是觉得(4分)进行评分,平均值作为衡量其压力水平的指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617[18]。

2.CES-D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该问卷共20个题项,包含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人际维度等4个因子。要求被试评定近一周内的症状频度,从没有或很少有(0分)到绝大多数或全部时间(3分)进行评分。总得分越高,抑郁程度就越高。总分≥20界定为出现抑郁症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8[19]。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共20个题项,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分量表。从不采取(0分)到经常采取(3分)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相对应的应对方式越强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05[20]。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1.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无记名问卷收集。

2.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不同抑郁症状学生的日常烦恼、应对方式

从表1可见,抑郁症状组的日常烦恼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无抑郁症状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无抑郁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不同抑郁症状学生的日常烦恼、应对方式比较(x±s,分)

(二)日常烦恼、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

从表2可见,日常烦恼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p<0.01),日常烦恼、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33,p<0.01;r=0.3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35,p<0.01)。

根据温忠麟等推荐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21],日常烦恼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符合中介效应检验条件,可进一步对消极应对方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由表3和图1可见,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有预测作用,引入消极应对方式后,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消极应对方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15.86%,解释因变量6.1%的方差变异。同时,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仍存在直接效应,直接效应值为0.275,占总效应的84.1%,因此,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很强。

图1 消极应对方式在日常烦恼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

表3 消极应对方式在日常烦恼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

三、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表明,中学生群体36.1%存在抑郁症状。相比无抑郁症状组,有抑郁症状组的日常烦恼、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日常烦恼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日常烦恼、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日常烦恼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有抑郁症状组日常烦恼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状组。国外研究指出,日常烦恼相比于重大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有显著相关[11]。中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烦恼,如“遭遇堵车”“忘记带某个物品”等。在消极应对方式条件下,有抑郁症状组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状组,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12,14]。

目前,国外研究表明日常烦恼与抑郁有显著关联[11],本研究证实了此结果,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国内外研究认为日常烦恼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13-15]。中学生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时,较易引起抑郁症状。

本研究提示:针对中学生的抑郁症状,需要关注日常烦恼的影响,生活小事或许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要引导学生习得积极应对方式,通过沟通倾诉、文体活动、寻求他人等积极应对方式,处理日常烦恼,预防抑郁症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亦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采用自评问卷进行调研,评价指标不够客观;其次,采用方便抽样方式,仅选取云南省和贵州省的部分中学生,样本代表性有限。

猜你喜欢
个题消极中学生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是谁拿走了金表
考试时最让人崩溃的事
坏路灯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