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临证撷要

2023-12-23 03:27孙传文于晓帆曹禹恬徐玉娇李心沁
江苏中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远志石菖蒲安神

孙传文 于晓帆 李 涵 曹禹恬 徐玉娇 李心沁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1;3.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及学习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甚至智能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混合型痴呆[1]。睡眠障碍是一种由于持续且频繁的入睡困难和/或维持睡眠困难而产生的睡眠不满足感[2]。研究发现,超过44%的痴呆患者有睡眠障碍的症状伴随[3]。同时,睡眠障碍也是老年痴呆的高危因素之一[4],老年人如果存在原因不明的长期睡眠障碍,这有可能是痴呆的早期症状。因此,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表现,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是防治老年痴呆的重要手段。目前,西医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镇静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褪黑素等[5],未发现更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上述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戒断反应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有限。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痴呆”与“不寐”共病,脑、心是主要的病变部位,肾、肝、脾功能失常对本病亦有影响,当治以补肾益髓、养心安神为主,兼顾行气活血、调和阴阳[6]。《备急千金要方》[7]867曰:“针灸而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运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脏腑经络同调、内外合治、协同增效的优势,现将辨治思路总结如下。

1 探析病机,明辨标本

1.1 肾精亏虚,心神失养为本 老年痴呆初起表现为记忆力持续下降,思维及行动逐渐迟缓,视物昏花,寡言少语,随着病情加重,日渐发展为记忆力丧失、失语、性格怪异等。痴呆的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减退,尤其是肾精亏虚关系密切[8]。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主人体生长发育;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意识和精神活动。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脑髓的盈亏及大脑功能的正常与否,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可致脑髓失养,日久出现神窍失灵的痴呆表现。如《灵枢·海论》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中医学认为神是睡眠的主宰[9],《景岳全书·不寐》[10]有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老年痴呆患者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濡养脏腑,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于心,气血失和,阴阳不交,昼夜节律紊乱,是伴发睡眠障碍的根本病机。

1.2 痰瘀阻络,神机失用为标 痰浊瘀血阻于脑络是导致老年痴呆与睡眠障碍的共同病机。《医学集成·痰证》[11]认为:“痰虽生于脾胃,其实由肾阳虚损不能熏蒸脾胃,以致脾不纳涎,而成痰矣”,《明医杂著·化痰丸论》[12]同样有“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的见解。老年人群因年老体衰,肾精亏虚,水液化生不足,津液蒸化不利,运化失常,聚而生痰浊。朱震亨认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汤头歌诀》[13]提出“百病多由痰作祟”,《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14]有言:“痰饮,湿病也。……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历代医家均强调痰浊致病广泛,变化多端[15]。若痰浊上蒙脑窍,可出现窍闭神乱、呆傻愚笨、语言不利、行动不稳等痴呆表现;若痰扰心神,则可出现心神不宁、烦扰不眠、眠浅多梦、醒后头脑昏沉不清等不寐表现。

《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医林绳墨》云:“血乱而神明失常也。”血液是人体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为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老年人群肾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则生瘀滞。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16]中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若气血瘀滞,瘀血阻于脑部清窍,元神之府充养不足,神机失用,灵机混乱,发为痴呆;瘀血内阻于心,心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阴阳失衡,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亦可引起不寐。基于中医学“证同治同”的思想,在面对存在胸脘痞闷、头身困重、心胸憋闷刺痛、肌肤甲错、善忘如狂等临床表现的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时,化痰降浊、活血祛瘀成为重要治法。

综上,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乃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根本病机为肾精亏虚,心神失养,气血失和,阴阳不交。此外,久病气血亏虚,痰浊、瘀血渐生,也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治的重要因素。

2 针药并用,标本兼顾

2.1 针刺“安神穴组” 《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载:“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黄帝内经》极为强调针刺治神、调神之重要性,针刺治疗前,应让患者充分放松,使患者处于安定平和的情绪状态;针刺时,必凝神聚气,密切关注患者神情变化与针下感觉。对待各类神志疾病,更应使用轻巧、快速的进针方式,行轻柔补泻的手法甚至不补泻,慎用大幅度补泻手法[17]。

针对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灵活应用“安神穴组”针刺处方: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百会、神门、神道、至阳、灵台、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又名“三阳五会”,为此组穴位之首,针刺之可通督脉、醒脑窍、通调三阴三阳之经气,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18];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输穴与原穴,具有通调心气、宁心镇静、安神利眠之功;神道、至阳、灵台三穴皆位于督脉之上,督脉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针刺此三穴可以鼓动阳气,疏通阴阳之气血[19];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皆为五脏精气输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凡脏腑疾病都应针刺五脏之背俞穴,可起到调理心气、健脾化痰、益肾健脑之功。

督脉贯脊,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主气,乃诸阳之属,六经之首,两经阳气交汇相通。选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本病,乃从阳引阴、调养元神之意,从根本入手,鼓舞阳气运行,使阴阳和谐相交,神安则寤寐有序矣。

2.2 中药内服

2.2.1 孔圣枕中丹——补肾填精,宁心安神 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7]429:“常服令人大聪。龟甲、龙骨、菖蒲、远志,上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此方由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四味药物组成。方中龟甲性寒味甘咸,入心肝肾经,功擅益肾健骨、养血补心、滋阴潜阳,《本草经集注》载其“久服轻身,不饥,益气资智”[20]433;龙骨性平味甘,入心肝经,可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本草经集注》载其“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20]387;石菖蒲性温味辛,归心胃经,具有宣气除痰、化浊开窍、益智宁神之功,陶弘景言其“久服轻身,聪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20]200;远志味苦,入心经,温能滋肾,可宁心安神、去痰开窍,《本草经集注》载其“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20]201。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填精、宁心安神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孔圣枕中丹具有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21],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防治痴呆及不寐。

2.2.2 随症加减,巧用药对 若兼见胸脘痞闷、头身困重,或头昏目眩,或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或沉滑,为痰浊扰乱心脑,临床常合用胆南星-瓜蒌以豁痰开窍。胆南星性凉味辛,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瓜蒌性寒味甘,可宽胸化痰利气,《长沙药解》[22]104云其可“洗垢除烦,开胸膈之痹结,涤涎沫之胶黏”。二者配伍能使痰浊消散不蒙窍,痰去络通,神志自安。

若兼见心胸憋闷刺痛,或肌肤甲错,或口干不欲饮,唇舌色暗,舌下脉络弯曲粗张,舌面有瘀斑或瘀点,脉象细涩或结或代,为瘀血阻于心脑,临床常合用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丹参味苦性寒,专入血分,功擅活血行血、通利血脉,《滇南本草》[23]认为丹参“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川芎味辛甘,功擅活血行气、入脑开闭,《长沙药解》[22]77载其“行经脉之闭涩,达风木之抑郁,止痛切而断泄利,散滞气而破瘀血”。二药相合,血行流畅,脑络通利,共达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之效。

除上述配伍药对外,临证兼见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助精益智;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者,加醋香附-郁金以疏肝行气、解郁开心;心火亢盛、心烦尤甚者,加肉桂-黄连以交通心肾、敛心安神;心悸胆怯、心神不宁者,加柏子仁-朱砂以养心定志、镇心安神;腰膝酸软者,加熟地黄-山萸肉以补益肝肾、益髓强骨;头晕头胀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息风、潜阳安神。

3 验案举隅(李心沁主诊)

范某,男,65岁。2022年1月9日初诊。

主诉:健忘伴眠差2月余。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昏仆倒地,被呼唤后即醒,醒后如常人,后出现记忆力逐渐下降,善忘,眠差,偶有思维错乱,不知所云,心情易低落郁闷,不愿与人交流,曾于他院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前期,未行任何治疗。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遂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每夜觉醒3~4次,醒后精力较差,纳一般,大便正常,小便频数。舌紫暗、苔黄,脉弦滑,左寸脉弱。颅脑核磁共振示:脑部缺血灶表现。西医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失眠;中医诊断:痴呆,不寐(肾虚髓减、心神失养证)。治法:补肾益髓,养心安神。针刺选用“安神穴组”加减,中药予孔圣枕中丹加味。

针刺处方:百会、神道、至阳、灵台和双侧神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丰隆、膈俞。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使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丰隆、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得气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补法,余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

中药处方:醋龟甲15 g(先煎),远志9 g,石菖蒲12 g,生龙骨15 g(先煎),生牡蛎15 g(先煎),磁石30 g(先煎),黄芪30 g,党参12 g,茯苓15 g,炒酸枣仁15 g,川芎9 g,丹参30 g,枳壳9 g,瓜蒌30 g,神曲12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22年1月16日二诊:患者自述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入睡渐快,夜间觉醒次数减少为2~3次,醒后觉精力佳,食欲较前好转,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弦滑。予初诊方将醋龟甲增量至30 g、远志增量至18 g、石菖蒲增量至24 g,14剂。针刺同初诊方案。

2022年1月30日三诊:患者诸症减轻,睡眠质量好转,夜眠易醒基本消失,精神较前振奋,少见言语错乱,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予二诊方去石菖蒲、远志,加当归15 g、山药30 g、莲子肉30 g,14剂。针刺同初诊方案。

后患者停服中药,又坚持针刺治疗3个月。经随访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状态佳,睡眠质量保持良好。

按:本案患者年过六旬,随着机体的不断退化衰老,气血生成不足,尤以肾气不足最为突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致脑髓失养,则见记忆力下降、思维错乱;肾精难以濡养心神,阴阳失和,则见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结合舌紫暗、脉弦滑之舌脉,可知患者体内亦存在瘀血、痰浊等实邪。四诊合参,辨为肾虚髓减、心神失养证,治以补肾益髓、养心安神为主,兼顾活血祛瘀、化痰祛浊。针刺取“安神穴组”从阳引阴,以共调心、脑、肾之功能失常,加用丰隆、膈俞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诸穴相合,共达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效。中药予孔圣枕中丹加味以补肾益髓、安神益智。方中醋龟甲滋肾填精,生龙骨镇心安神,远志强志益智,石菖蒲开窍豁痰;配伍川芎、丹参、枳壳行气活血,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磁石、生牡蛎、炒酸枣仁潜阳安神,瓜蒌利气化痰,神曲助金石消化。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髓、养心安神之功。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说明辨证思路准确,宜乘胜追击,故倍用醋龟甲、远志、石菖蒲以滋肾安神、开窍辟秽。三诊时,患者脑窍渐清,正气渐复,故去石菖蒲、远志,加当归、山药、莲子肉加强补益安神之力。

4 结语

老年痴呆是大脑多方面功能逐渐减退的综合症状,由于本病患者肾精亏虚,同时伴有痰浊、瘀血阻于脑络,易导致睡眠障碍。笔者将其核心病机归于肾精亏虚、心神失养。针刺主调经治气,中药主补虚安脏,二者分用各效,合用更佳,故临证治疗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针刺“安神穴组”调摄元神,联合中药孔圣枕中丹化裁交通心肾。针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机体阴平阳秘,神安其位,有效改善了老年痴呆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状态,为临床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远志石菖蒲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毛远志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毛远志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