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措并举强基赋能 推动十年禁渔长治长效

2023-12-23 06:59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长江全市重庆

长江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锚定“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总体目标,担当作为、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退捕渔民安定有序,动态实现就业、参保100%目标;禁捕秩序稳定向好,非法捕捞案件数下降31%;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趋势,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 种,资源量增长147%。

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工作体系由“条块”向“协同”转变

强化制度设计,优化工作机制,着力夯实禁渔政策基础。一是完善法规制度。率先出台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及时制(修)订禁用渔具名录、市级保护动物名录,加快推进市政府出台水生生物保护管理办法,搭建禁捕制度“四梁八柱”。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以“发现问题整改率”为核心指标,斗硬考核区县党委政府,确保责任、措施、效果“三到位”。三是推进纵向贯通。推动将违规垂钓执法授权乡镇,将日常巡查纳入村社事项清单,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四是实现多跨协同。与川鄂湘贵4 省签订交界水域合作协议,健全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省际渔政工作站4 个、长江禁渔警务联络室7 个,努力消除管理“盲区”。

强化能力建设,推动监管手段由“人防”向“智防”升级

将长江禁渔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庆抢抓机遇,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一是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全市现有执法人员828 人、执法船艇155 艘、执法车辆105 台,较禁捕前分别增加93%、158%、31%。二是更新智能化辅助终端。一线执法人员、巡护员人手一台,实现检查记录自动生成,执法数据后台分析,一般工作“不填报表、不写总结”,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开发“长江禁渔在线”应用。创新运用“物联+AI 算法”,将979 个沿江高清视频监控、363 套“云广播”、50 架无人机接入系统,实现自主巡江、自动预警、人机联动、流程闭环。2023 年,平台获取违法线索占全市案件来源37%。

走好群众路线,推动禁捕管理由“专管”向“共管”拓展

长江禁渔点多、面广、战线长,仅靠职能部门难以管好,需要全社会广泛发动、汇集力量、共治共管。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召开“三年强基础”新闻发布会,举办水生生物保护暨渔文化巡回展。累计发送禁渔短信1.6亿条,各类媒体报道3000 余次。二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实施有奖举报制度,累计接报1621 件,兑现奖励22.7 万元。三是健全网格责任体系。组建护渔队伍41 支、1509人,依托河长制明确网格管理员1.3 万人,将全市1.8 万公里禁捕河段划片包干。四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成立市休闲垂钓协会,实名登记14 万余人,引导广大钓友安全、文明、生态垂钓。

统筹保护发展,推动目标导向由“禁渔”向“治渔”深化

长江禁渔,禁的是渔,保护的是生态,满足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庆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全力抓保护。推进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胭脂鱼、岩原鲤保种繁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年增殖放流鱼类1500 万尾以上,建成鱼类救护中心4 个,督促81 个涉渔工程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另一方面,统筹促发展。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全覆盖落实社保政策。拓展水库生态渔业空间,新增养殖面积13.5 万亩,年产量增加1.25万吨,有效弥补长江禁渔后市场供给缺口(2019 年,全市捕捞产量1.5 万吨)。大力发展休闲垂钓产业,2022年全市休闲垂钓产值23.4 亿元、经营主体1.16 万个、接待494.8 万人次,较禁捕前分别增加46.5%、33.3%、53.6%。

下一步,重庆将持进一步强化“上游”担当、力争“上游”水平,在禁捕、保护、发展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和美丽重庆建设走深走实,加快再现水清岸秀、江美鱼丰的生态画卷。

猜你喜欢
长江全市重庆
重庆客APP
长江之头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在这里看重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