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

2023-12-23 12:16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所学生活化生物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林 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传统的教育策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开拓创新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活化教学似乎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新的发展方向。生活化教学策略与传统应试理念中的“唯分论”不同,更强调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符合生物这门自然科学的内在规律,在优化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充分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最大化呈现。基于此,作为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生物化教学的意义、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致力于让生活化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深度融合,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奇效。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难度增大,抽象性较强,给不少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阻碍。理解是学习与吸收知识的第一步,如果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理解所学知识、紧跟教师的步伐,那么学习效率与成果很可能因为理解的“延后性”而备受阻碍。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物学科的抽象性,让学生能够基于实际的生活情境,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展开学习活动。不仅如此,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还为学生搭建起一条沟通抽象与具象的桥梁,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以发展,为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顺应当前的高考趋势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应试策略虽然能够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但是无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出类拔萃、取得理想的成绩。比起知识点的背记,新高考题型更具有灵活性,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应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很多学生在考场上依然固守成规,难以应对灵活多变的题型,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生活+生物”本就是一种教学创新,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给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避免了僵化思维的产生,实现了从“为了应试而学习”到“为了探究而学习”的转变。其次,生活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当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知识,也能够在生活中用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迎战高考时更能发挥深度学习的优势,以扎实的基础与灵活的思维应对考试内容的新变化。

(三)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教学不应当固守成规,每个时期都有合适的教育理念,但不是所有教育理念都能与每一个时代相适应。当前,国家与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生物教学应当顺应这一人才需求趋势,彰显时代特色,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新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运用在生物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综合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让生物学习的目的不是止步于高考考场,而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实现不断深化。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重视,深入每一位教育教学者的心里,烙印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因此,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秉持人本化原则,始终保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设计与思考,让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与思维发展规律,让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降低教学难度而非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复杂。与此同时,在生物知识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思考二者的切适性与融合度,而是在思考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基础上,选取学生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具体事例,推动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二)多样性原则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自然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在不少情况下,一个具体的生物知识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生活案例应当遵循多样性原则,避免案例重复、冗杂,保障生活案例选取呈现“多而精”的特点。这里的“多”所指的并非数量多,而是涵盖面广,当不同的生活案例辅助学生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深化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运用。所谓“精”既是指精简,又是指精髓。教师所选的生活案例不能过于复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新的困难,而是能够简短、精准地与所学内容相呼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教师所挑选的生活案例不能太过于随意,而应进行层层筛选,确保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有价值、有意义,从而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效。

(三)实践性原则

只有形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闭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才能得以凸显。然而,不少生物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只做到“从生活中来”,并没有做到“到生活中去”,导致生活化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都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实践空间,布置一些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成果,树立“生物学习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思想,学会留意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路径

(一)以生活场景为基点,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导入,并利用科学路径进行合理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喜欢开门见山地揭示教学主要内容,容易使课堂形成紧张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教师可以以生活场景为基点设计课前导入工作,让所学知识更具有亲和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以“核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观看刑侦剧和法治节目。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涉及利用DNA 掌握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内容,而在亲子关系鉴定、自然灾害遇难者家属的认亲中,DNA 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做好课前导入工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其探索精神。学生迫切地想知道DNA 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用途如此之广,同时对核酸是什么物质这一问题心存疑惑,而这些疑惑与好奇就成了学习最好的驱动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出发,让课前导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到“蛋白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早饭入手进行课前导入,询问学生早饭吃了哪些食物,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的早饭都包含鸡蛋和牛奶。而当教师问起为什么要吃这两种食物时,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只能模糊地回答“家长说这样吃有营养。”“书上说鸡蛋和牛奶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这时,教师就可以娓娓道来鸡蛋与牛奶中共同具有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不仅来源于生活,还能指导健康生活。

(二)以生活常识为设问,灵活设计课堂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既能够承上启下,让教学设计更具有逻辑性,流畅地展开,又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然而,很多学生都对课堂提问存在畏难情绪,有时由于问题难度较大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阻碍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基于此,教师问题设计时可以围绕生活常识展开,实现课堂设问的灵活发展,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既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考创设具体情境,搭建可以攀登的阶梯。

以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加酶洗衣粉是在温水、冷水还是热水中的洗涤效果最好?”有过洗衣服经验的学生都知道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效果最佳,但是却不知道原理,而通过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比较的是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活性变化,自变量是温度,洗衣粉中的酶在冷水中其活性受到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降低,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因此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比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落实了所学知识,还让学生活学活用,解释了生活常识背后的生物知识。

(三)以信息手段为辅助,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生物教学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然而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仅凭教师的描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事例相结合。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生活情境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以高中生物“光合色素”的教学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树叶的颜色变化,然而由于这些变化是缓慢进行的,所以很多时候并不会引人注意。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校花坛中的植物变化入手,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花坛中植物的变化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定期为学生展示当前的热点话题,提取新闻事件中的生物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以生活资源为作业,推动教学成功优化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优路径,也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生物作业设计中,书面作业占据绝大多数的内容,然而这些作业内容往往呈现出重复性与机械性,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转变作业形式,将生活资源作为作业素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开拓创新,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以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教学为例,完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大棚栽培或温室栽培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能够运用哪些方法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组内探讨等探寻答案,再将具体内容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展示。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推动了学习的深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策略作为顺应教育发展的优秀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应用。要想让生活化教学策略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奇效,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这一教学策略的积极意义,在课程设计中遵循人本化原则、多样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在课前导入、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的多个环节融入生活元素,让生活情境成为可供学生攀登的学习支架,让高中生物课堂绽放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所学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第12话 完美生物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