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3-12-25 09:34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仲惟超天津市北辰区辛侯庄小学马文婷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仲惟超■天津市北辰区辛侯庄小学 马文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农村学校,受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独有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深入探究,积极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策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顺畅与他人交流,使其顺利地融入集体,引导学生采取一系列方法,不断完善自我,建构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和心态,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况

(一)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农村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生源的特点。学生多来自于村、镇。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他们的子女中的一部分就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会跟随留在村里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有的一周与父母团聚一次,有的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见到父母。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或因父母离异,或因父母一方长年外出打工,导致他们跟随爸爸或妈妈一方生活。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的家庭为重组家庭。这些情况都在农村校学生家庭中真实存在。

(二)深入调查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关于农村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在农村学校学生家庭中,最多的情况是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常年与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一起生活。由于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导致亲子关系比较淡漠。他们与父母日常交流极少,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封闭自己的思想。

2.在心理表现上,农村学校学生存在缺乏积极向上进取意识和责任感的问题,表现在对待学业、对待亲人和他人、对待集体事件等方面。有的学生会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等。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这种心理状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学生构建健康积极人格的必要性

(一)培养拥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要不断向前发展就需要头脑灵活、心理健康的人才。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善于合作、适应能力强、积极开朗、团结友善,要拥有优秀心理素质和完善的品格。而培养这样的人,必然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培养拥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有利于其终身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拥有完善人格和积极健康心理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挑战,融入社会;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基础教育阶段,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一)打造学校有温度的“三微”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学校从贯穿一日教学时间轴的视角,做实“三微”系列心理健康教育:

1.课前“微心育”开启一日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温度。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课前“微心育”工作。各班级每天第一节课前,要安排5分钟的“微心育”内容。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在一天学习生活开始之际,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调节心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一天生活。在这几分钟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班级心理健康操。每个班级在学期初会自行编排一套心理健康操,简单易行。学生们跟随欢快、有节奏感的音乐一起进行肢体活动,唤醒身体和心灵,用最佳状态迎接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操过后,教师还会与学生进行课前放松小活动,或是与学生进行一些小话题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建立积极与人交往的态度。课前短短几分钟,却能够在每天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们以温暖,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面对一天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课后“微心语”促进心灵沟通,让心理健康教育透露温情。

每天下午放学前的5分钟,各班主任会安排“吐露心声”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与教师交流这一天在学习上的疑惑,也可以与教师交流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惑。教师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交流一天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说说知心话,就班级发生的某个特殊事件或活动等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倾听,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和抓手。对于适合集体交流的问题,教师会安排进行集体交流;对于一些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解、交流、疏导;对于涉及学生家庭的问题,教师则积极与家长沟通,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和家长,使其学会调节与放松,消除焦虑情绪,纾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心态。

3.云端“微家访”同步家校共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成效。

家校协作一直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除入户家访外,为了更加有效、紧密地与家长交流协作,学校积极开展由班主任组织协调任课教师进行教师包干负责制,全覆盖学生和家庭,落实云端“微家访”工作。教师在课余时间,采用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情况。针对家长对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技巧和方法的情况,向家长传授有效的方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科学养育孩子的能力。班主任加强关注班内学习有困难、不积极的学生,在课上课下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教师与家长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云端“微家访”有效提升了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升家校合作育人效果,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密切了家校联系,同时达到了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的目的。

(二)打造每周“心理减压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将每周三设为“心理减压日”。在这一天,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小游戏或小活动。比如:开展“分享我的快乐”交流分享活动,“情绪涂鸦”心理绘画活动,组织“过河搭桥”“抓鸭子小能手”“抢凳子”等小游戏,以及开展“放空一分钟”“舒缓音乐欣赏”等心灵放松活动。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心理状况实施活动安排,利用这些小活动、小游戏,让学生放松心情,敞开心扉,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开展家校亲子活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学校工作中,让家长走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亲子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开展“书香家庭亲子阅读”交流展示活动;开展亲子心理运动会,让学生和家长一齐上场参与比赛;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社团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等。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和工作,从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做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机会,从而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感情。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拥有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是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我、正确认识世界,能够顺畅地与人交往,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