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12-25 09:18安徽省阜阳市九里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安徽省阜阳市九里小学 沈 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精神基因,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且独特的精神品质。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走进课堂,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因素。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肩负着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的重任,应当深刻思考如何优化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效果,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高效正确的策略推动其落实实践,让学生能够从中体悟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树立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一)切适性原则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传统文化因素。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活动时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全面的分析,导致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性较差,二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孤立,难以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切适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出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并且以此为起点,开展融合教学,让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把握深入对课程知识的解读。

(二)深刻性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价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将传统文化知识“一言带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宛如“蜻蜓点水”,不仅难以给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加强正确的理解,而且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处于发展时期,但是只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足够具体细化、有大量的内容支持,那么学生还是能够实现全面理解的。在传统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深刻性原则,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品质美德与哲学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多样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传统文化的融入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单一化,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轨,致使教学活动成果不佳、效率低下。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应当运用多种策略,采用多样化的内容,让学生摒除传统文化“落后”“枯燥”的思想桎梏,将教学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学生深切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与魅力,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化的问题理解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驱使,比起理论知识,他们更喜欢从具体情境中提高认知。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情境的设计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推动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课《说话要算数》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借了一本书,约定一周归还,可是过了一周时间,你还差一点才能看完这本书,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说:“我会拖延一两天再还给朋友。”还有的学生说:“我会先问问朋友是否着急需要这本书,如果朋友不着急,我再去请求他宽限几天。”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用我国古代一个历史故事——“宋濂借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宋濂从小喜好读书,却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也上不起学,只好向人家借,他每次都按照约定的期限还书,从不违约。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爱不释手的好书,便决定将其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将至,他只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心疼他劝他晚几日再还书,可是宋濂却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个历史故事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言而有信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并且巧妙地引出了课堂内容。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时期,因此若教师平铺直叙地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进行融合渗透,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理解不当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让传统文化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启迪学生的思维,加速学生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显著提高。

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教师首先可以搜集一些古代将士为国征战沙场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融入血液的爱国情怀,然后再由古及今展现革命烈士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精神,不会被时间所磨灭,更不会被挫折所打到。通过直观的影音资料,学生更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牺牲的大义,教师不必多言,便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震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习成果,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与体会。

(三)适当引经据典,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基于此,教师在引入课堂活动时应当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教育形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引经据典,引入我国古代优秀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广,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根基。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到了美丽的文字、古代的科技以及传统美德。在讲授“美丽的文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字的演变历程、不同学派书法家的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异同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发展的步伐。在讲到古代的科技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讲一些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科技对当时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总结古代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勤劳与坚持,带领学生品味其美好的精神品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介绍古代科技对当今科技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而在讲解到传统美德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一个传统美德,讲出这一美德相关的成语、诗句以及古代名人故事,并且说出自己是否在生活中践行这一传统美德。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高涨,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承担起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突出体现。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深刻把握切适性、深刻性与多样性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适当引经据典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