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对策

2023-12-25 09:34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诗山中心小学诗钟校区黄瑞琼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学科科学融合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诗山中心小学诗钟校区 黄瑞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越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学科融合正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意识到科学素养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然而,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呈现出滞后性与固化的特点,课程的逐步细化也导致了严重的学科本位倾向主义,学生学到的知识呈现局部化、零碎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协调发展空间受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潮流,教师应当通过学科融合教学路径,为小学科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学科融合的主要教学思想在于学科多元化的提升,科学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本学科领域展开深入探究,还应当积极吸取来自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增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运用综合学科教育思维对学生的核心能力与思维水平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学科融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实践路径,以期让科学学科的教学克服困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多学科融合在小学科学教学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完善教育体系

纵观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学科与学科之间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教师也只需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立足本学科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然而,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科之间的具体内容得不到呼应,学生“会应试却不会应用”的问题屡见不鲜。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一教育体系的弊端得以凸显,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教学者的高度重视。小学科学具有基础性、普遍性与发展性,基于多学科融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有利于让科学教学向外辐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转化成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从我国整体的教学格局来看,将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能够推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的发展对教育质量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这正好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能够让教师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以“知识灌输”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立足于一门学科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促进科学教学本身的优化与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策略,运用趣味性与创新性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小学科学的普遍性与发展性也能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看到其他学科的影子,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科学不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应当遵循的实践原则

(一)整体设计原则

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大局观”,从整体上进行多学科融合设计,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最优化。在实际进行多学科融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如可以将多学科内容融合于小学科学教学中,但是如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并没有对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那么这样的融合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实际进行多学科融合设计时,教师应当对各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才能保证多学科融合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二)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体现。基于此,教师在小学科学与多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立足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尽可能选择学生易接受的切入点,运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整合方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效果评价原则

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也需要加强对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所以,在进行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效果评价原则。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保证效果评价原则的贯彻落实,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学科融合度

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让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紧密,应当致力于构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纽带,引导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转换视角,推动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

首先,以学校为中心强化科学学科建设,始终发挥学校方面的核心作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科学实验设施构建,全面强化教师的教育资源巩固工作。在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应当适当打破传统教研模式中的学科壁垒,尽可能多地开展“跨学科”与“多学科融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增强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

其次,科学学科应当选出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领头羊”,与其他学科的代表教师进行沟通合作,探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点,从科学视角来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让跨学科融合更具有实践价值,也让多学科融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理想的作用。具体而言,当科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多学科融合的切入点时,可以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探讨,听取其他教师对融合设计可行性的分析,也可以向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提出建议,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学元素,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整体性。

最后,科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拓展多元学科融合的思维,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讲座、评课活动等,提高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引领其在多元学科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

(二)立足教学内容,找准学科融合切入点

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立足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找到其中的共通点与联系性,让科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具体应用与体现,帮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其灵活应用。基于此,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掌握科学学科的教学体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辅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的印象。

以科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养植物》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学到了植物生长的养护方法,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学习了《拔苗助长》一课。“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揭示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产生效果与主观愿望相反的后果,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一语文内容引入科学课堂,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才能达到‘助长’的效果?”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点燃,在“谁的植物长得好”课程教学中找到答案。这样的跨学科融合给了学生一个应用科学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小学数学《年、月、日》的教学也与小学科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科学教师可以与数学教师相联合,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科学元素,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从而对所学知识拥有更全面的认知。

(三)发挥技术优势,构建学科融合平台

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要想优化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学科融合平台。学科融合平台不仅有利于各科教师分享多学科融合心得,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让教学的优化与发展更具有便利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多学科融合教育质量的切实提升。

学科融合线上平台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的教研形式,让多学科融合的教研讨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发生。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果发现所教学科含有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探讨,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反映一些学生总是记不住闰年周期。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就可以与科学教师联手,运用信息技术,用科学的视角解释数学知识产生的原因,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还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不仅如此,科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进行综合整理,发布在线上平台,让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点评,并根据教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的多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丰富作业形式,促进学生思维整体发展

作业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反馈,更是教师制定教学方略与教学进度的重要考量。然而,在传统的科学作业中,不少教师都习惯采用书面作业这种固守成规的方法,以落实知识点为主,没有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联系性、有效性与整体性。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其他学科的因素,促进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发展,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知识优化实际生活。

以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便可以将“养蚕”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学科融合的子任务。

【任务一】用文字记录下蚕的生长变化,并配以图画加以说明。(与语文、美术学科相融合)

【任务二】记录养蚕的基本开销,并思考如何节约成本。(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任务三】根据你的养蚕经验,“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对的吗?在养蚕的过程中,你收获了哪些思想体悟?(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相融合)

这一作业任务的设计有利于突破科学学科教学的局限性,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已然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遵循整体设计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效果设计原则,从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平台开发与作业设计方面找准融合点,推动跨学融合教育有效性的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学科科学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