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3-12-26 07:17刘佳惠
幸福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诗画王维山水画

文/刘佳惠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王维是一个我们都不陌生的诗人,他的传世之作有很多,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画风诗意,诗画交融,他不仅是位诗人,也是位画家,他的画作大多意境深远,饱含诗意,更是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也一直被后世之人所称颂,也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诗与画有怎样的关系呢?王维的诗与画又有怎样的交集呢?又是怎样的人生经历造成了他这种独特的画风?

中国的诗与画有不同,从其形式来看诗与画是都属于艺术表达形式,但就其本质来讲,诗通过文字进行表达与画通过色彩及线条表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绘画是以画家把现实景物加以艺术处理,来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多以物态的三维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给人以最直观,最震撼的体验。而诗则是以诗人把世事人情、万事万物,凡是诗人自己所认知的一切以及他想表达的,都可以把它整合成文字,以书写等二维的表现形式创作出来,它往往不能直观地给人以深刻印象,它一般需要一定的现实场景的带入,或是诗人赋予生命的进行朗诵,才能使它透过诗人进入世人,而且有些诗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社会对真理的见证,才能更加显得有说服力,让众人所信服并且铭记。所以,就其诗和画的形式本身来讲,我认为绘画更能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心灵的震撼。

二者有相同之处,中国诗画都是古代典型艺术的代表,中心思想都是表现、抒情、写意,最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诗画的最终评价都取决于其作品的意境。所以基于这些相同与不同,人们尝试着把诗画结合,不是单纯的画中题诗,诗中写画,而是那种在画中,表现出诗中难以感受到的波澜壮阔;在诗中,描述无法画之景。在漫长的绘画史中有许多画家做到了这一点,但追溯初始我们就会想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那就是王维,他是我们所知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把诗和画两种艺术形式真正融合至深,并毫无违和感,作品多为意在笔先。苏轼赞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创作的山水诗大多都不是力求在语言表达上给大家展现一幅壮丽的画面,通常是追求一种悠然恬淡的意境,给人一种轻松和舒适的感受,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无论是诗中亦是在画中,这也是和他在禅宗上的修行脱不开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并表达出这种豁然的。在他的创作中,山川江河,山石树木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绘画时也不是专注于细节局部的描摹,而是联系整体,总揽大局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诗人用这种表达技巧打开读者的视听感官体验,使之能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王维的山水诗是以其独特的韵味闻名,一般都表现出寂静幽然的意境。他在描写自然山水之景时,会把绘画中的笔墨浓淡与诗歌中的抑扬顿挫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观绚烂多姿的特点。如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人运用鲜明的季节性景物来对比时间,寒山、秋水、落日,孤烟,声音与颜色,动态与静止,看似随手间就描绘出了一幅风景优美、自然祥和的山水田园画卷,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情感与景色交融,明明是一首优美的诗却又像是一幅幽静的画。不知不觉间思绪注意好像也被转移到诗人的那片幽深静谧的画面中。

王维的绘画风格大多传神写意,意在笔先,不描摹精细,却更显得真切富有意境。王维以其空谷幽兰、高山流水的画风,自成一派,做到诗画相融,禅意深远的意境。他的《山水决》《山水论》,两篇国画山水类理论文献也是影响着许多后世的大艺术家。王维的画作在唐朝之后就已经真迹甚少了,留下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并且都是后世摹本。但是王维当时对中国画史做出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王维被称为南宗山水之师祖,董其昌形容其“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后世的张璪、荆浩、关仝、董源、米芾父子这些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们也都受王维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南宗山水继续发扬。然而,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真正贡献则是在于将其田园诗的悠然恬淡的意境融入山水画中,这也是后来山水画的一种新追求,不求恢宏辽阔只求淡然韵味,所以这也体现出了王维自成一派的独特的艺术气质和禅者般的淡然心境,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前人青绿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一派,将中国水墨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一生的起起落落都深深地融入其文学修养之中,也与庄学思想不谋而合。以至于他的山水的基本特点,就体现出他的庄学隐士的性格。一个人如果他的性格不能脱离世俗,则山水的境界则也不能入人胸襟,所以田园山水与庄学隐士的结合乃是自然与自然的融合,是最奇妙也是最毫无违和感的共存。所以当我们观看王维的山水画作品时,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空”和“静”的庄学思想,体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境界和高尚的审美趣味。

对于王维,许多人说他是通过对李思训吴道子的综合学习,继承并革新,才有了他独特绘画风格。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美满,绘画风格多以李思训的大青绿为主,描画山水,雍容富贵。而王维早期确实是绘制些许青绿画作,以金碧山水画手法,用笔遒劲,意境隽永。后期他又借鉴吴道子水墨人物画的画法,以人物画的豪迈洒脱用笔来勾勒山水画的线条,用笔挥洒灵动,打破青绿重色为主的山水画体系,并开创了“破墨”技法,以水墨浓淡渲染山水,在画纸上相互渗透,浓破淡,淡破浓,把传统勾画的技巧转移到对墨色浓淡的掌握上,使所绘画的景物更加厚重与自然。王维的作品构图也是极其讲究的,画面重视“留气”“留白”,王维喜画雪景,画面不施雪色,确有雪景,靠的皆是留白,如《雪溪图》画面江面,远处丘陵,近处山石,唯有几处房屋与树木着重着色,其余皆大部分留白。《江干雪霁图》也是同理,画面由江岸自成对角线分割,近三分之二上半部画面皆为远处雪山,只浅浅勾勒出山形并未着过多墨色,但又都不影响整体画面的关系,反而使得这雪景更加静谧幽深,不忍打扰,都说王维的画富有意境,状物传神,或许也是跟这种大繁至简构图风格分不开的,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也使得画面禅意满满。

诗与画其最高的追求都体现在其意境上,王维的作品也不例外,意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审美观念,它最早出自于中国古代的诗词之中,作为古典诗词的核心思想,一般用来衡量艺术作品的雅俗。而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里,意境则是评价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对山水画,李可染先生就曾经说过“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所以王维的以其独特的山水画技巧加上禅意的晕染,画面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不一样的高雅不俗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意与画境实际上是要在观赏者的审美感知活动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这可以使我们能在诗与画中发现更多的景,更广的意以及更浓的情,这便是诗与画的意境相同的审美基础特征:情景交融。南朝画家谢赫曾在《画品》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既是“气韵”,也是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所以鉴别绘画作品的成败最重要的就是看其画面的气和意,王维在描画他的山水田园诗中的山川美景时,看起来好似不经意地随意而为,不施华丽的润色,质纯古朴;描绘景物情真意切,动人心怀,含蓄隽永,气韵顿生。

一种“空”,一种“淡”,那种不需要四平八稳的构图;那种不需要浓墨重彩,反复皴擦的表现,就只是空灵中带着淡淡的墨色,仿佛真的像一幅闲情淡墨的山水人家,不似要诉说什么,不似要表现什么,就只是想陈述事实,像展现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也是我们心中的山水田园。

猜你喜欢
诗画王维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诗画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