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景观要素构成及其适宜性评价研究

2023-12-28 10:41张瑞文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淮南232200
安徽建筑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寿县古城墙城墙

张瑞文 (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 淮南 232200)

1 引言

寿县古城墙周长7147m、高为9.70m、底宽18~20m、顶宽6~10m,城内面积3.65km2。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后又经明、清多次修葺和完善,终形成今日之规模。寿县古城墙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历史遗迹研究等重要功能,记录了历史的演替与更新,如今仍在护卫着古城的居民。

图1 寿县古城墙平面位置图(自绘)

图2 寿县古城墙剖面图及沿线景观(自绘)

2 古城墙景观要素构成

2.1 总体格局

寿县古城有着独特的山水城市格局,北临八公山和淮河支流新东淝河,通过引淮河水建造护城河,形成背山环水的城市格局。寿县古城墙建在护城河与城区之间,位置和形状均与县城格局相符,与城市山水融合紧密,同时紧邻城区,起到卫城守民的作用。通过历代的城市建设,城墙早已与县城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名片。古城内的道路、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文物保护区等与城墙相得益彰,形成有机联系。

2.2 主要功能

寿县古城墙是先人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古时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现如今更多的是生态功能,历经千年仍可以防洪排涝、调节水位,同时城墙上的草坪也发挥着调节微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沿着城墙修建的环城路有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内环城连接着城墙与拐角塘公园、报恩寺、文峰广场、春申广场、西门街区等主要景点,并分担了古城其它道路的交通。外环路以护城石堤为主,只有西门至北门段的外环路可以通车,连接对外交通。

城墙上的步道是典型的慢行系统,为居民日常散步、健身提供了场所,其沿线的风景优美,居民散步时可以俯瞰到城内城外的美景。外环路的护城石堤不仅增加了城墙的稳固性,也是良好的慢行系统,沿线有护城河、春申广场、寿春城遗址公园等湿地广场景观,增加了城墙日常的使用率。

2.3 历史文化

寿县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其施工工艺与建筑格局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城墙的砖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合石灰浆加以填灌,采用最天然的材料达到最牢固的效果。东门、西门、北门三个城门仍保留着原始的瓮城,呈内外二门,平面布局依形就势采用“ㄣ”形交角处理,可减轻洪水对内门的压力。城墙上的雉碟凹凸有致、特色鲜明,与东西南北四座城楼相互呼应。

城墙的东北角与西北角仍有两处保存完好的月坝,在暴雨来临之际可以调节城内与城外的水位,保护古城居民免遭洪水侵袭。两处月坝的涵额上分别刻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的题名,不仅具有文脉延续价值,还彰显了寿县古城墙的坚固雄伟。经过历史的沧桑变迁留下了许多与城墙密切相关的历史典故,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古代战争史及水利设施建设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2.4 景观视廊

整个寿县古城大体呈对称布局,站在城楼上俯视城区,景观轴线对称均衡,体现着古城雄伟庄严的气势。但沿街两侧及环城路旁的建筑景观风貌不够协调,风格差异化较大,部分房屋破损现象严重,建筑色彩也不够统一,削弱了整体的观赏效果。城区内部分建筑高度过高,没有满足历史文化名城内建筑限高的要求,对城墙上的景观视线有一定遮挡。

城楼和雉碟上挂有形态各异的灯带,不仅可以在夜间辅助照明、增加光亮,还勾勒出了城墙和城楼的形状,使城楼作为视觉焦点,更具观赏性。城墙西北的画凉亭、东南的文峰塔也很有特色,给相对单调的城墙步道增加了趣味景观。城墙上连续大片的草坪作为一条景观绿带,增加了景观层次,观赏性强。

2.5 沿线景观

寿县古城墙沿线景观类型丰富,且与环城路相连,交通便捷,可达性高。四个拐角塘公园位于古城四角,与城墙景观相互呼应,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城墙还串联了报恩寺、清真寺、东门外寿春城遗址公园等体现历史文化的街区公园,与寿县历史文化连接紧密,很好地展示了寿县的历史文化内涵。

2.6 城墙管理

近年来寿县县政府不断加强对城墙及其周围环境的整治,恢复拐角塘公园,打通护城河,整治水环境、建设湿地公园,不断完善城墙沿线空间整治规划,定期对城墙草坪进行养护修剪补植,保证景观质量,成立了寿县古城墙保护管理处,制定了寿县古城墙保护管理办法。目前仍需完善停车场、公厕、路灯、座椅等基础设施,营造更加优良的游览环境。

3 城墙景观适宜性评价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总结出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寿县古城墙景观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层次分析法打分标准

表3 古城墙景观要素准则层适宜性评价表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法”)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使复杂问题层次化系统化、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减少主观影响,最终确定指标权重。

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寿县古城墙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前文创建的古城墙景观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结合标度理论,把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用1-9及其倒数九个标度类型进行打分。为了保证权重的准确性,本文用YAAHP 软件对构造矩阵的相对一致性进行检验,当相对一致性指标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CR 越接近于0,一致性越高,当CR>0.1 时则不具有一致性。最后利用公式对权重值进行计算。

3.2 分析过程

对准则层中的六个要素进行适宜性评价,两两间相比较,根据指标的适宜性,用1-9 及其倒数九个标度类型进行打分,并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0134、λmax=6.0844,符合一致性要求。因此古城墙的总体格局适宜性最好,其次是主要功能,城墙管理的适宜性最差。

指标层:总体格局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λmax=2,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总体格局适宜性评价表

指标层:主要功能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0492、λmax=4.1314,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主要功能的适宜性评价表

指标层:历史文化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λmax=3,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历史文化适宜性评价表

指标层:景观视廊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0176、λmax=3.0183,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7所示。

指标层:沿线景观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λmax=3,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沿线景观适宜性评价表

指标层:城墙管理的适宜性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0039、λmax=4.0104,符合一致性要求,适宜性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城墙管理适宜性评价表

4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各个评价指标适宜性权重如图3所示。

图3 各项评价指标所占权重柱状图

根据图3 可知,与自然山水融合的紧密度、与居民生活融合的紧密度、交通线路的合理性、慢行系统的舒适性、历史文化价值5 项指标的适宜性较高。要继续保持对寿县古城墙总体格局的保护。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历朝历代的城市建设,古城墙已与寿县城的自然山水、居民生活相融合,未来的发展建设不能破坏这一良性格局,而要加强对古城墙这一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并在沿线设置建设控制区与风貌协调区,严格控制建筑限高,统一建筑风貌与色彩,打造更加协调的景观。

如今城墙的交通功能已上升为主要功能,南门作为唯一的机动车出入口,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需在古城内限制机动车出行;慢行系统的提升改造可以通过拓宽游步道和石堤等方式满足自行车通行要求,形成多样化交通。同时完善斑马线、交通标识牌等,提升出行安全性。对寿县古城墙的保护也可以利用新兴科技,如设立文物变形监测点,实时监控城墙变形情况;设置客流统计系统,及时掌握城墙人流量。寿县古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加强城墙文化的研究,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如设计实用的文创产品等售卖给游客,在景观良好地段建设民宿,吸引游客延长停留时间。

城墙周围环境整治、专门保护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植物景观效果、景观风貌的协调性5 个评价指标的适宜性较低。需加强沿线空间整合,激活各处景观节点,把报恩寺街区、西门街区等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同城墙环境进行整合性规划,通过城墙连接城内拐角塘公园及其扩展区域,将各个孤立分散的景观节点和绿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城墙保护机构的作用,结合片区更新改造,全方位对古城墙进行保护管理;按照标准增设停车场和旅游公厕,设立安全文明警示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对古城墙景观照明进行提升改造,可采用地埋灯、投光灯等多种照明形式,通过色调、灯具选型、照度控制,最大限度发挥灯光表现力,使灯光与城墙完美融合。

古城墙沿线需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可在游步道两侧布置花镜景观,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结构和季相色彩;城区的景观风貌直接影响城墙上的观赏效果,所以必须对景观风貌进行分区指导,根据“留改拆”计划,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结构完整的建筑,如东岳庙、时公祠等。改善修复功能不完善的建筑,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拆除功能结构不健全的建筑,如危房等。按照大量留、中量改、小量拆的原则,由点及面地推进城市更新。

猜你喜欢
寿县古城墙城墙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对问题代表说“不”——安徽省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探析安徽寿县苍陵城遗址始建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