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片区规划研究
--以芜湖市荆西片区规划为例

2023-12-28 10:41陶明白芜湖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建筑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片区海绵雨水

陶明白 (芜湖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1 相关规划背景

1.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水管理的新概念,为了使城市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应对雨水造成的自然灾害的能力,赋予了海绵状的特征。这种类型的城市有能力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国际上常用的术语是“低影响开发理念(Low-Impact Development)”。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城市在雨水天气时能够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雨水。在必要时,可释放并有效利用储存的水,实现城市雨水的循环利用。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结合各种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雨水利用的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这样的城市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应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具有良好的抗涝能力和一定的水生态韧性。通过一系列的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水湖湿地、耕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物、道路、绿地和水系对雨水的吸收和缓解功能,增强城市的蓄水、渗透和涵养能力,实现雨水的自然储存、渗透和净化,实现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城市水循环体系的形成。

1.2 片区规划理念

1.2.1 优化空间结构

根据荆西片区背景、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科学规划荆西片区空间发展格局,提高荆西片区空间利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1.2.2 推进新型城镇化

引导荆西片区的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引导荆西片区发展方向与荆西片区空间和功能区划相适应,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增强荆西片区发展活力,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2.3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规划追求的重要目标。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据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更好的对荆西片区进行规划设计,突出荆西片区的区域特色,同时也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落到实处。

1.2.4 严格用地用途管制

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的要求,针对荆西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细化产业发展、经济文化、工业农业、金融投资、生态环境等政策,加强荆西片区空间的管控能力。

2 荆西片区概况

2.1 区位条件

荆西片区位于芜湖东南角落,是青弋江、青安江与宁芜高速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地块,总面积约321.33hm2。基地两面临水,北高南低,除周边堤坝外,整体高程较低,高差约9m。地势平坦,坡度变化小。基地东南侧为宁芜高速,内部有城市主干道--利民路,通过荆山桥与北侧连接。基地内部利民路以北已经建成部分支路网,以南则以乡村道路为主。

基地内现已建成荆山中学并扩建了荆山小学,现状3所幼儿园与1处公交首末站。基地东侧设有荆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荆山社区居委会、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虽在基地范围外,但仍能服务片区东半片。

图1 区位分析图

2.2 规划定位

荆西片区是芜湖城市文明始源地、芜湖文运之地,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突出。规划编制过程中亦从历史文化出发,彰显地域特色和人文传承,形成片区重点标志空间,将荆西片区建设成为芜湖最具文化的休闲旅游综合目的地、最宜居的人居示范区、最具特色的高端研发创新基地之一。到2035 年,实现城市江南片区的翡翠之心,芜湖旅游休闲产业中的重要地标板块的发展目标。

未来这里将以“城市江南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区,芜湖绿色发展新地标”为总体定位,聚焦综合休闲、科技创新、宜居乐活三大功能,形成“一核连多脉、环带串四区”的空间结构,构建“两横一纵”四向连通对外通道。并按照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建设“两级中心”,规划建设1个街道级中心和7个社区中心,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相关配套设施。

3 片区规划思路与目标

3.1 规划思路

片区的规划布局将以生态优先,以三条生态廊道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内部构建三条轴带交织,两核多点激活产城发展。打造“产业融合创新带”“水乡宜居活力带”“生态绿色展示带”,以中央公园为绿色核心,向四周编织若干林荫大道。

3.2 规划目标

在新的生态城市、人民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基于法定控规确定的空间布局下,以经营城市思维面向实施导向的概念性规划,突出城市经营理念,形成三维可视化、精细化实施导向的概念规划,引导片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环境相和谐、城市雨水高效利用的荆西片区规划。

4 海绵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4.1 片区规划分区思路

首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变化调查数据和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在市级建立一级规划区划。

根据芜湖市最新国土空间规划、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要求,预测人口规模和分布。

根据片区内人口规模和分布的预测结果,结合15min 社区生活圈的设施服务标准,分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服务范围,划定15min生活圈。

基于15min 社区生活圈,对荆西片区的详细规划单元进行梳理,努力完善功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土地利用控制的要求在详细规划单元中同步展示。

结合荆西片区的产业发展趋势,对片区内各功能区进行规划,重视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区块,满足片区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2 海绵城市技术应对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主要是对于片区内的雨水进行低影响开发,通过海绵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和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规划中根据片区不同的特点,合理地布置海绵设施来应对不同情况。

因此,荆西片区规划可以采取相应的海绵城市设施。海绵城市设施是多功能性的,它并不存在单一功能的局限。为了保障海绵设施合理的利用,可以通过计算场地雨水径流量并对各种海绵设施进行估算和预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荆西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设计生态水廊。形成城市优质碳资产,依托周边现状水体,形成超过500hm2的生态水廊,奠定片区生境网络基底。以中央公园为基础,形成超过50hm2的蛛网状城市公园架构。

②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城市防涝能力,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③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构建雨洪控制与利用系统,实现区域内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同时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图2 片区规划城市公园架构

4.2.1 生态水廊

在现有的植物基础上,创建了多样的生态环境。现有的单一品种林地经过梳林的过程,连同慢行道沿线,依据场地条件引进复层的植被,重建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在现有的林间开阔区域利用不同的草本地被创造湿草甸的区域,部分的滨水区域利用缓坡打造更为优质的湿地。通过多样与健康的生态区域,提升城市的韧性,降低城市化的环境影响。

设计将秉承“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的四位一体设计理念,构建功能复合型生态河流廊道,营造一个优质的公共滨水空间,真正实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

4.2.2 改善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途径大致有两种,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与第一种途径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污水处理、污水引灌、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第二种途径相应的措施包括河流流量调控、河内人工复氧和污水调节等。

4.2.3 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根据区域规划中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的要求,针对荆西片区提出低影响发展控制目标和指标,并提出适用的海绵城市设施类型。荆西片区的城市公园绿地应与周边水系、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等紧密结合设计,因地制宜采取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微湿地等措施,提高城市公园绿地吸纳并净化雨水径流的能力。

①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可以对周边雨水进行积蓄并使其下渗,绿地标高一般低于周边地面标高,下凹深度约10~20cm。下凹式绿地的建设可以使周边雨水的汇入,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以减少场地受到雨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增加周边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量。对于植物选型方面,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相关植物,既有利于及时吸收暴雨时期的大量雨水,又有利于完善区域绿地的景观效果,同时便于后期管理。

在荆西片区的规划中,下凹式绿地面积应为10%以上,更好地发挥其对雨水的削减作用。

图3 下凹式绿地大样图

②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在城市片区规划中主要适合建设在地势较低处,雨水花园的构建主要是由大量的植物组成,雨水花园可以完成对雨水的过滤和净化,从而减少地表雨水的径流量,也减少因为暴雨期雨水径流带来的水污染。雨水花园的建设主要分为穿孔管、砾石层、人工填料层、种植土层、蓄水层、覆盖层。

设计雨水花园应根据荆西片区的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地方建设,同时做好坡度设计,雨水花园的建设不仅具有功能性,还需要具有观赏性。

图4 雨水花园大样图

③植草沟

植草沟又叫植被浅沟或者生物沟,是通过种植大量植物来减少地面的雨水径流速度的生态沟渠。通过利用植物与土壤的净化作用,对前期流入生态沟中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最后将其引入附近的雨水管道,这种雨水生态沟代替了传统的排水沟。植草沟同时也分为湿式与干式,对于雨水径流效果和污染控制效果各有不同。

图5 植草沟大样图

荆西片区的海绵设计中,为了提升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中的雨水径流消纳和净化能力,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加植草沟这一海绵城市措施,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开展竖向设计,为周边区域的雨水滞留、缓排提供相应的空间。

5 结语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其核心是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荆西片区海绵城市规划从“生态、安全和景观”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四大类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在规划实施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各个专项规划中,并通过技术路线图的方式,落实到各个专项规划中。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等先进理念,使得项目不仅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与城市的和谐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雨水排放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因此,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海绵城市建设将是未来海绵城市规划的重点。只有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理念相结合,才能实现对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片区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