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即正解
——对大学生“躺平”现象的思考

2023-12-28 13:39黄玉辰项亚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躺平人格精神

舒 欣,黄玉辰,项亚平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2022年4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1]大学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最灵敏的“晴雨表”。2021 年,“躺平”作为网络名词出现在公众视野,立即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被部分大学生所接纳。“躺平”话语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以“躺平青年”自居。某社交平台的“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汇集了近7 万名升学失利、不想找工作、长期“蹲”在家里的年轻人。彭均、于涛[2]对23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调研,被调查样本中有“躺平”行为的同学占比 87.87%。

笔者为系统了解大学生对“躺平”的认知、态度等,依托问卷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8省32所高校,共收集927份有效问卷;采取线上访谈的方式,对10 所高校27 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21 所高校69 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针对性访谈,发现深层次问题、总结经验性做法。通过实证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系统分析“躺平”现象的缘起、表征、实质和影响,结合大学生时代特点,从激活内生性动力、助推现实性动力、保障发展性动力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这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现实诉求,也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

一、变迁: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前世今生

“躺平”这一概念最初源自“躺平任嘲”,它标志着不去反抗的心理态度的出现,反映当代年轻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追求一种更加节制的生活方式的现象。2021 年,网文《躺平即是正义》引发热议,“躺平”一词也迅速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流行词之一。

“躺平”现象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就提出“无为”思想,即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为,在竞争中保持谦逊退让,回归淳朴本真的状态。无独有偶,古希腊同期兴起的,以安提斯泰尼为代表的“犬儒主义”强调的也是人们应该回归自然,摒弃世俗的物质追求;后期的“犬儒主义者”面对社会的不公平压迫时,则表现相对强烈的愤恨与不满。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迅猛发展,各国纷纷出现了一批“隐蔽青年”:英国的“尼特族” 是指不接受教育或者培训、不就业的一批懒散、懈怠的青年;日本的“蛰居一族”则蛰居家中,不与外界交往,偏安一隅、自得其乐;韩国在经济衰退、找不到稳定工作的情况下,也出现抛弃恋爱、婚姻、生子的“三抛族”;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面对激烈竞争下,青年选择“躺平”,即放慢脚步、逃避压力、节制生活。“躺平”现象演绎路径如表1所示。

表1 “躺平”现象演绎路径

通过分析“躺平”的历史谱系,可以发现: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年轻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隐蔽”,展现了当时社会思想的“风向标”。从表象上分析都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竞争的高度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究其内在原因,源于青年群体对于个人本身或者精神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最终选择了远离喧嚣、回归自我的方式。

虽然各个时期的“躺平”现象的“外貌”各有千秋,但是都对社会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外青年往往在经济低迷时期盛行“躺平”,而我国部分青年选择“躺平”却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这更值得关注,并应及时予以矫治。

二、表征:大学生“躺平”现象的样态透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亚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先后经历了“丧文化”的萌芽、“佛系”概念的流传、“躺平族”的蔓延。“躺平”虽然“师出”网络,但是大学生对“躺平”的“标签化”接纳,代表着这一群体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呈现极为突出的样态。

(一)对“佛系”思想的深度演绎

“躺平”被认为是“佛系”的一种延伸,“佛系”思想被深度演绎,最终形成了“躺平族”群体顺其自然、降低欲望、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的形象,且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所接纳:61.29%受访者对待“躺平”保持中立态度,只有31.72%受访者选择拒绝躺平并大力抨击(见图1)。“躺平”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理念,并且促进了“佛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大学生通过“躺平”的自我贬抑、自嘲或其他方式来逃避承担社会责任,以此来获得自我安慰、自我和解,最终实现“自我放飞”的理想。这就导致“躺平”现象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备受追捧,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显著降低。

图1 对“躺平”现象的态度

(二)对主流价值观的温和抵抗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青少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学业上的困境、对更高生活水平的向往以及面临更激烈的职场竞争,他们很难理解传统的“努力奋斗就能获得幸福”的概念,他们深受“躺平”影响,展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调研结果显示,仅7.41%的受访的“躺平”大学生展现愤怒压抑的激烈反抗状态,46.92%的受访“躺平”大学生认为这是自嘲暗讽的无奈之举,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持有无所谓的态度(见图2)。由此可见,“躺平”更多地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挑战着主流文化价值观,让青年人以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来重新编码文化。因此,“躺平族”在网络平台上以自嘲、暗讽等方式表达情感,以调侃、搞笑等手段来表达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提出一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反抗思维,抵制主流的指导方向,以求改变现状。

图2 “躺平”现象所展现的状态

三、缘起:大学生“躺平”现象的生成归因

“躺平”是以“低欲望、低需求、低消费、少社会关联”为主要特征的生存主张。“躺平”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压力对大学生心态的负面影响。32.67%大学生感受到社会压力过大,逃避内卷,14.66%的大学生对无意义的过度内耗产生抵抗心理,42.96%的大学生主动追求一种安逸、轻松、内耗的生活方式,9.71%的人把此作为远离喧嚣和回归自我的一种人生选择(见图3),侧面反映了部分青年得过且过的心态与奋斗动力不足的现状。

图3 选择“躺平”的主要原因

(一)压力、焦虑和内卷:通过“躺平”抚慰自我

受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和生活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受调查的972 名学生中有647 人感受到学习竞争大,552 人有来自经济状况的压力,499 人学生有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有来自就业、家庭、情感关系等等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多重压力(见图4)。随着大学生“内卷”现象日益加剧,加上高校对学生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无法轻松实现自己预期目标,令他们倍感焦虑、深受打击;还有部分大学生把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甚至由此还可能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当多种负面情绪累积,大学生会利用“躺平”或其他精神符号来“抚慰”自我,以“放过自己”“躺平任嘲”为标签,以一种顺应自然的心态来缓解面临的各种压力。

图4 压力来源

(二)迷茫、逃避和放松:通过“躺平”回归自我

比起过去的贫穷、落后,现代青年拥有了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多样的发展空间,这就使青年容易沉浸于父母长辈所创造的“舒适区”当中,部分青年追求一种安逸、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动。在访谈中,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经那些鼓励勤奋努力的口号显得毫无意义,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理想和现实的悬殊距离、梦想和自身的巨大差距,让很多大学生干脆主动选择“躺平”,远离喧嚣和压力,回归自我。

四、樊篱:大学生“躺平”现象的消极影响

“躺平”借助自媒体平台独有的交互性、共享性、平民化、私人化、大众化的特点,快速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其本身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与主流价值观倡导的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躺平”心态,不仅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的风气[3]。

(一)消磨学习和生活热情,不利于个人全面成长成才

经调查,66.77%的受访者认为“躺平”会导致“学习和生活热情下降,造成摸鱼行为”;70.66%的受访者认为“躺平”会导致“对未来自身发展产生迷茫,不利于个人发展”(见图5)。现阶段,经济加速转型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尚未彻底消失,就业压力的加剧、创业环境的低迷,让本就焦虑的大学生,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在碰到挫折、突遇逆境时会茫然不知所措,从而“无奈”选择“躺平”,甚至滋生“愤怒”“躺平”等种种心态。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在网络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接收了各类负面信息,由于缺乏实践历练、阅历不广、社会认识不深,容易从自身角度、理想状态,认识和理解世界,萌生了逃避现实的“躺平”思想。“躺平”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将会导致大学生收缩“朋友圈”,将自身禁锢在自认为舒适的“角落”,得过且过,这将对大学生自身个体全面成长成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图5 “躺平”的消极影响

(二)放大消极和低迷氛围,不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调查显示:55.34%的受访者认为躺平会“引导消极、低欲望的风气”;35.49%的受访者认为躺平会“不利于社会进步,会阻碍社会发展”(见图5)。C同学在访谈中说:“我感觉自己是个对社会无用的人,有很多优秀的人,而我什么也不会,竞争很大,所以干脆放弃。”“躺平”现象出现后,受青年人所追捧,并成为一些年轻人自我标榜的“符号”。“退而求其次”一定程度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它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特质。大学生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因此选择了“躺平”,与传统的主流价值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当下青年们对于虚度年华的担忧和焦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主体,一旦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躺平”,必将导致整个社会逐步呈现出“低欲望”的特点,社会风气变得更加消极、低迷。

五、跨越: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大学生“躺平”心态是其内在思想转变引发的系列结果,虽然并非是指大学生完全意义上的彻底放弃努力奋斗,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奋斗意识。调研中,受访大学生也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奋斗精神的培育。

奋斗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4]。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奋斗志向,走向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思想准备;提升奋斗本领,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超越自己,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保持奋斗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作为,奋斗新时代、建功新时代。

针对大学生“躺平”现象,开展奋斗精神培育,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时代特点及成长规律,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可以从激活内生性动力、助推现实性动力、保障发展性动力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活内生性动力:引导大学生从“躺下去”到“站起来”

1.坚定理想信念:抵御腐朽思想侵蚀

腐朽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的行为、思维产生影响,“拒腐蚀、永不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课题。首先,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实质,强化培育践行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指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腐朽思想的真实面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抵御各种侵蚀和干扰。其次,引导大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既要划清正常文娱活动、健康生活情趣与贪图享乐的界限,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什么问题都看成是“灯红酒绿”的腐蚀。再次,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先贤、榜样的力量,在实践中历练、提升自我,见证“躺平”和“站起”的差异,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我意识完善

张伯苓先生认为:“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塑造健全人格对于积极应对现实挑战至关重要。人格塑造也就是优化人格整合,达到人格的健全。首先,树立榜样,获得人格认知。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学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先进模范的高尚人格,以现实生活中具有优秀人格的人为榜样,知行合一,锲而不舍,最终实现健康的人格目标。其次,加强修养,追求高尚人格。要充分了解自身人格状况,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要优化人格整合,扬长避短,使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实践中发扬、巩固;择优汰劣,选择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目标,纠正自身人格缺点、弱点。再次,投身实践,崇尚人格践行。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构建成优良的人格大厦。

3.修正自我认知:锚定高远人生目标

青年时期可塑性强,大学生要不断修正自我认知,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统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结合,树立高远志向、培养远大理想、筑牢崇高追求和确立价值目标。坚持把个人梦同国家梦相统一,在个人梦想实现中,追求卓越,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奋斗中为祖国贡献力量。其次,在实践中修正自我认知。大学生应勇于尝试和探索,不断学习和成长,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发展。躬身自省,反思自己的奋斗意识、奋斗行为、奋斗认知是否存在不足,在自省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修正自我认知。再次,正视现实,积极适应环境。正视社会现实,审时度势,积极适应环境,树立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信心。身处顺境,不骄不躁,在顺境中健康成长;身处逆境,不气不馁,在逆境中磨炼意志。

(二)助推现实性动力:引导大学生从“躺平者”变“奋斗者”

1.突出文化引领:着力构筑精神高地

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奋斗精神,这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5]。首先,挖掘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面对困难、风险时展现出来的顽强抗争的历史记忆。要将传统的奋斗精神置于新时代坐标之中加以审视,深入挖掘和阐述传统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让学生在优秀文化引领中构筑精神高地。其次,强化奋斗精神的学习传承。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品质。丰富奋斗精神的表达形式,打造青年所喜闻乐见的“年轻态”奋斗文化,使奋斗成为青年日用而不觉的生活准则,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2.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弘扬奉献精神

大学生理应抓住当前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首先,勇于担当使命与责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找准自己的方位和扮演的角色,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培育“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担当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其次,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既要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要引导其学会获得合理回报,懂得知恩图报、知足常乐、知责奋进。引导大学生勇于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3.夯实奋进根基: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要想在社会中有更大的收获,就必须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及勇于挑战未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进取精神。首先,引导大学生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要强化理论武装,又要端正学习态度,学好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锤炼本领,不断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计划落实落细,引导大学生在成长中不断修正人生和职业目标,实现学业与职业的完美转换。其次,助推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坚持思想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机衔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感悟时代变革中读懂中国,在弘扬红色文化中赓续红色血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奋斗中挖掘自身潜能。

(三)保障发展性动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入世

1.完善保障体系:筑牢美好生活之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保民、安民、富民、乐民”思想和完善的保障体系,有效化解大学生的“幸福悖论”及“无意义感”。首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年的生活形态,及时回应青年社会生存发展的掣肘,建立健全毕业求职、社会融入、创新创业、婚恋交友、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既为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继续教育等现实问题,也为其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其次,保障大学生的诉求与权益。发挥大学生在“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建立大学生权益自我保护组织,以相对独立的权力维护大学生的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利益诉求的保障,能够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强化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2.深化教育导向:构建多维教育目标

新时代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多专业技能、多岗位经验或多种能力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要多维度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大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人才。首先,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拓宽人生格局和视野眼界,提升学生洞察社会、驾驭全局、躬身实践的能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其次,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每一位大学生都值得被看见,也都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把每一位大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再次,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目标。要与时俱进优化育人大环境,坚持“三全育人”,了解学生所需所盼,创新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让大学生从独善其身的个体,成长为为国贡献的主力军。

3.健全社会评价:助推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评价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将大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桥梁。首先,以社会需求为牵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社会需求已然是对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考核,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也印证了大学生因就业压力、个人发展前景迷茫而无奈选择“躺平”的事实。社会需求这一指标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标和落脚点,同样也为合理评价大学生提供了指引。其次,建立完善的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整合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以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和评价,便于企业选人用人。利用有效的调查、反馈机制,不但可以提升评价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六、结论

青年一代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文化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6]。在新时代征程中,大学生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将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相结合,以宠辱不惊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自觉抵制“佛系”“躺平”等“丧文化”带来的消极颓废影响,变挫折为动力、由“躺平”变“挺立”,不断培育奋斗精神,让理想在奋斗中不断升华,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个人梦想。

猜你喜欢
躺平人格精神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