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可行性研究

2023-12-29 03:35葛亚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歌江西山水

李 珺,葛亚东

(1.韩国加图立大学 公演艺术文化系,京畿道 富川 14662;2.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引言

江西是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地,自古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2%,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湖泊2700多个。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颂江西山水:“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山水旅游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山水旅游,能够进一步发挥江西省名山胜水的品牌优势,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江西省旅游产品的品位,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能够进一步强化江西省生态环境保育,进一步改善自然环境质量。

江西民歌种类繁多,依据赣南、赣北、赣西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江西的山水旅游是以山水为主要载体,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游客观光览胜、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基本旅游业态。江西民歌根植于江西山水旅游,以自然山水风光、地方传统民歌、城市旅游歌曲创作为载体,为江西民歌的形象定位及品牌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智慧引领。挖掘江西域内的山水民歌文化,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山水民歌文化,在助力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江西旅游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爱上江西。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视域下,旅游音乐成为地方文化重要的艺术化表现形式。江西山水民歌作为内容多样的江西民歌中的一种,形成了与江西旅游业逐步融合的势态,为江西旅游业的宣传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定位

(一)立足以“山”“水”为主体的特色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它东邻福建、浙江,南连广东,西毗湖南,北接湖北和安徽,全省土地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有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 、区)[2]。保护、挖掘和利用江西本土富集的山水资源,推动江西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对形成江西山水民歌品牌核心价值、树立江西旅游鲜明形象、将江西建设成为旅游强省非常重要。江西山水民歌要充分利用江西名山名水的文化特色,为江西山水旅游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

(二)强化红色旅游的传统特色

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江西进行革命斗争凝聚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首次中国化、 时代化的文化表达, 是江西不同于其他地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显著特征[3]。江西山水民歌与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是红色文化旅游的创新方式。在歌曲的传唱中,人们可以用心感受先辈们革命斗争的艰辛,深化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

(三)利用特色文化营造氛围

江西省内主要有四大地方文化。一是浔阳文化。浔阳即九江,山水地理的优越条件是九江最重要的自然基础,是浔阳文化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浔阳山水指庐山、长江、鄱阳湖,山让人游憩、生活,水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二是临川文化。临川文化是赣东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生于秦汉、兴于两宋,在当代仍影响深远,是炎黄文化中的瑰宝。三是庐陵文化。吉安古称庐陵、吉州,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著称于世。四是赣南客家文化。赣南客家文化既是对中古时期中原汉族文化的延续发展,又融入了畲族与其他民族文化元素。赣南民歌刚健朴实,贴近生活,有山歌、灯歌、风俗歌、小调、号子、儿歌等。江西山水民歌在创作中要具体区分江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三、江西山水民歌歌词书写与象征性观察

(一)江西森林旅游歌曲

2019年,江西省举办了首届“江西森林旅游节”。近年来,森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如梅岭国际都市森林休闲节、明月山月亮文化节、阳明湖赏枫节、武功山帐篷节等[4]。笔者认为,这些森林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江西森林旅游歌曲的宣传引导。江西著名词曲作家田信国为江西森林旅游创作的主题歌《绿色的邀请》,唱响了江西森林旅游品牌。《绿色的邀请》以展示江西省情的童谣开篇,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江西山水的优美画卷,用遥看瀑布、渔舟唱晚、登高壮观、休闲康养展现江西森林旅游的独特意蕴和功能乐趣。歌曲主题突出,节奏鲜明,对加大江西森林旅游宣传力度、助推江西山水旅游发展、建设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与部分县(市)旅游宣传有关的歌曲

旅游歌曲在旅游宣传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功能。一方面,旅游歌曲能够唱响旅游地的景观文化,使游客心生向往;另一方面,旅游歌曲作为听觉艺术,能够增强游客欣赏美景的愉悦感。《阿里山的姑娘》为台湾阿里山和日月潭吸引了大量游客,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使听者向往海南岛。为了提升形象和旅游知名度,泰和县创作了由任志宏作词、孙静作曲、江西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红英演唱的《泰风和韵》,融合了泰和历史人文生态与新时代的发展风貌。“紫瑶名山高,槎滩陂水长”直接点出泰和县内有名的紫瑶山和历经千年的水利工程槎滩陂,直抒胸臆;紧接着庐陵故郡,红色井冈,道出了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内在丰富的精神文化。《泰风和韵》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是江西山水民歌创作的典范。

(三)与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有关的歌曲

在高安市举办的第三届辣椒文化节上,为了推广当地的辣椒产业,展示种植地的优异自然条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珺为高安辣椒节创作了歌曲《高安的辣,等你来尝》。歌词首句“穿越四十年的光阴”道破了高安上湖乡40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随后锦江水、优质土地、富硒、辣中带甜,解答了高安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辣椒的客观事实,高安富硒辣椒香、辣、甜的独特口感。与多数山水民歌不同的是,创作者在歌曲的中间与结尾部分加上了说唱,吸引了部分年轻人,为高安辣椒节带来了一定的流量。歌曲的组合式创新,也为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带来启示。

四、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为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山水民歌品牌建设与发展需要技术参与。既需要创作与管理的技术,又需要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宣传的技术。创作与管理方面,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鼓励从业者守正创新,找准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以创造性转化创作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以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范围。管理与运营人员要有意识地在网络平台开设推广宣传窗口,如在微信公众号、各大音乐平台开设官方认证账号,进行作品的创作发布、收集分类、文案宣传等。江西山水民歌想要形成品牌效应,就要建立江西山水民歌集群,对收集的歌曲按照文化内涵和乡土民俗进行分类,突出不同类别中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创作型人才可以对现有民歌进行改编创作,为江西山水民歌的发展注入创作活力。

(二)整合江西山水民歌资源

江西山水民歌资源是指江西地区所有能开发利用的民歌资源的总和。江西地区的民歌是建立江西山水民歌集群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又科学地整合江西地区的民歌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是形成江西山水民歌集群、品牌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西山水民歌的资源整合要注重区域性统筹规划,通过对民歌资源的充分挖掘、梳理、评估与整合、协同发展,使各个区域在产业间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江西山水民歌资源整合要能够实现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山水旅游发展格局,以有效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三)利用广告营销活动持续增加热度

江西山水民歌要利用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营销来助力品牌推广传播。例如,在山水民歌的创作中,可以加入流水清澈悦耳的潺潺声、秋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山林里的雨声和风声等,实现视频与音乐的结合、受众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在设计广告营销时,一定要考虑受众的参与度,强化受众的交流体验。

(四)打造名人文化IP,助推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

名人文化IP是指特定人物生平、创作、影响等形成的文化历史资源。历史文化名人对于地方来说是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名人故居旅游、名人文化节举办等名人效应竞争力日渐凸显[5]。如,抚州积极利用汤显祖的名人效应举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以此提升抚州知名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江西山水民歌品牌发展,也应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如王勃在赣江边所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遥望庐山之高大雄伟而作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将这些恰切地体现在江西山水民歌的创作中,使诗句与民歌、山水旅游相结合,依托名人IP打造相关活动,构筑特色文化。

(五)传承与创新江西山水民歌品牌

江西山水民歌品牌要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江西本地的优秀民歌文化。江西文化资源富集,在山水民歌品牌建设与发展上更要注重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映山红》《斑鸠调》《十送红军》《打支山歌过横排》等经典歌曲历经时间检验,深受大众喜爱。对于此类歌曲,既可以直接选用,在经典重温中打造江西山水民歌品牌;也可以进行再创作,从歌词、旋律、配器等方面进行改编,保持受众热度。同时,要鼓励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加入进来,在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笔者认为,可以在民歌里巧妙地加入rap,创作偏流行风格的带有民歌风味的歌曲,为山水民歌品牌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如田信国创作的《心上的映山红》,在歌曲开头和结尾部分用唢呐吹奏的一小段旋律就是对映山红主要旋律的再现,既重温了江西经典民歌,又有新的内容呈现,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猜你喜欢
民歌江西山水
江西银行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我爱江西奶奶
《山水》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