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研究

2023-12-30 07:53崔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阅读教学

崔莹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师仅仅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只有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劳动教育 渗透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13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劳动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这两者似乎在教育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实际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与互补关系。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识和体验较为薄弱。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劳动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中的意义。与传统的纸上阅读相比,通过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创造、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2.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只有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此外,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增强团队意识,明白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学生将学会理解他人、合作共赢,并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价值观。

3.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困难与挑战,并通过思考与探讨,不仅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未能充分整合两者的内容和目标。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劳动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如果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流于表面。举例来说,教师可能只将劳动活动作为一个附加的娱乐性环节,而不将其视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只是简单地参与劳动活动,而无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2.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学校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时,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讲解和让学生阅读与劳动相关的文章来进行教学。然而,仅仅通过阅读文章和听取讲解来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活动的参与度。仅仅了解劳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学生很难对劳动产生深刻的理解。单一的阅读和讲解方式往往难以深入探讨和传递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劳动教育缺乏深度和广度。此外,过于依赖阅读和讲解的方式,也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劳动教育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

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评估和反馈机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评估体系可能更加偏重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传统的语文阅读评估往往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而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表现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学生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全面的评估和认可。此外,对于劳动教育的评估和反馈缺乏一致性和标准化。由于劳动教育的性质较为多样化,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可能展现出不同的技能。然而,缺乏一致的评估标准和指导方针,可能导致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估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性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在评估过程中的困惑和不确定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1.故事情境引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一种有效策略是引入劳动者的故事情境。通过阅读故事、小说或传记等文本,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对劳动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引入劳动者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劳动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和思维层面全面发展。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还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故事情境的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故事,如农民、工人和医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农民劳动者的故事,描述农民劳动者在农田中劳作的艰辛和耕作的技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思考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对天灾等问题。此外,故事中劳动者的情感和成就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劳动者的成长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实践体验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是组织与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工厂、农田或手工作坊等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所需的技能和付出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時,学生还能够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这种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

以课文《端午粽》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粽子制作的手工作坊。在参观中,学生可以目睹粽子的制作过程,了解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并亲手制作粽子。在粽子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粽叶的包裹不牢固、馅料的选择不当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如使用细绳固定粽叶、改变馅料的搭配等。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制作粽子所需的技能,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应对困难的能力。

此外,在参观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制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对做粽子的热爱之情。学生可以了解到,劳动体现了人们对美食和文化的追求。这样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提升学生对劳动者的敬意。

3.资料阅读和研究项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劳动相关的资料和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深入了解劳动的历史、技能传承或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撰写报告、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升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资料阅读和研究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劳动的理解,还能够形成信息获取、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的方式,能够从彼此的研究成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对劳动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例如,以课文《赵州桥》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赵州桥相关的资料,例如该桥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以及桥的故事等。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深入了解历史、技艺传承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关注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或者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学生可以撰写报告,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同学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还能从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成果中提升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4.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与劳动相关的创作。通过让学生编写关于劳动的诗歌、小故事或演讲稿,设计劳动相关的手工制作或艺术品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这种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生可以进行创作实践,如编写关于劳动的诗歌、小故事或演讲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劳动的意义和劳动者的奋斗精神以及劳动与生活的关系,创作富有情感和表达力的文学作品,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写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将对劳动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其中,展示出独特的视角和想法。其次,学生还可以进行与劳动相关的手工制作或艺术品设计。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制作劳动工具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和创造,体验劳动的过程。学生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与劳动主题相关的绘画、雕塑或手工艺品等,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尊敬。在设计制作手工艺品期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劳动相关的文本,了解劳动的历史、技能传承和劳动者的故事,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自己设计的想法、解释作品的意义。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与劳动相关的作品或故事,培养对劳动的感知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

5.重视课外阅读活动,展现劳动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以展现劳动教育的内涵。课外阅读活动作为学生拓展知识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引入与劳动相关的书籍、报纸或杂志等阅读材料,向学生充分展现劳动教育的内涵,通过阅读这些课外书籍,教师可以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质的发展。

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职业背后的付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如何为社会作贡献的。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

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劳动的知识。通过阅读关于劳动技能、工艺制作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劳动的历史、技能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有关手工制作、园艺种植或科学实验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领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劳动与生活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懂劳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思考劳动如何影响社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通过引入与劳动相关的内容、组织实践活动、提供资料和研究项目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实践,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和理解劳动的重要性、意义和价值。这些渗透策略的实施,不仅使语文阅读教学增加了多样化的内容和体验,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劳动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劳动伦理观念。教师应该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是在践行相关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全面的劳动教育,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少年。

参考文献:

[1] 赵俊太《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7期。

[2] 刘志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四川教育》2022年第22期。

[3] 赵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学周刊》2022年第20期。

[4] 吕敏燕《劳动教育在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的渗透及其教学策略》,《林区教学》2022年第2期。

(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CJG078)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阅读教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