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

2023-12-30 07:53陶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书目课外阅读情感

陶雨

摘 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载道”的优良传统,故而阅读教学亦是“以德育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习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巩固方法,拓展阅读视野,因此,课外阅读教学尤为重要。阅读推荐课作为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开展阅读推荐课,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让学生学有所得,是需要所有教师研究的。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学情,对如何选择推荐阅读的书目和如何开展阅读推荐课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阅读推荐 书目选择 评价反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15

一、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陶冶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提升语言技能。在推荐课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通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也会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推荐课中,学生有机会阅读各种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文章,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学生能学会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理解文本的意义。学生将通过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情节,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和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面对各种情节、人物、观点,通过分析比较、评价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联想、想象、模仿等。

(四)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推荐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通过读文学作品、优秀散文和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这些文学作品将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美好、社会的多样性、生活的意义等,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

同时,阅读优秀作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寄托和情感发泄的渠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的作品让人感动落泪,有的作品让人动心。比如,读《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小蝌蚪对母爱的渴望;读《草房子》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少年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作品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爱的能力。

二、如何选择书目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拓展环节,既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过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做到学以致用,以用固学。

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目进行推荐,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的一些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依托单元主题,创造周期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非常强的单元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围绕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依托单元要素的阅读要以单元为阅读周期,选择的阅读篇目不宜过长,最好是诗词、散文或是小说节选等篇幅较为短小的文本。

1.从语文要素入手

例如,三年级下册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这四篇文本编纂为一个单元,将单元主题确定为“植物与动物”。从语文要素上看,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并体会优美的语句,能够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从人文性上来看,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清晰的单元要素,组织“大自然”主题的课外阅读。

教师所选篇目应符合“对大自然中的生灵进行细致观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中的生灵”这一要求,例如《翠鸟》、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让学生能够对这类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得到提升,并在阅读和模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对这一类型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只流于表面。

2.从人文性入手

教师所选篇目应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安塞腰鼓》、苏轼的《水调歌头》、沈从文《边城》里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片段。文体形式不限,从古至今的文本资料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心中,再從内而外体现出民族自豪感。

(二)依托教材推荐,贯穿假期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既要有短篇的篇目,也要有长篇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有差异,在学期内安排整本书阅读很难统一阅读节奏,故让学生在假期中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既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又能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每本书都有“快乐读书吧”,其中的推荐书目是本学期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可以根据“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选择相对应的书目进行推荐。例如,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师就可以推荐《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这类国外寓言故事集,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感受寓言故事的独特性,体会中外寓言故事的差异。

三、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开展阅读推荐课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对所读书目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所以,在主题阅读推荐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多维度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运用阅读方法,对学生后期的自主阅读也会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创设情景,给学生沉浸式阅读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地理解内容,更沉浸地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接受、吸纳所要学习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不同需求,创设不同的情景,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1.背景导入法

在执教一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文本时,教师可以运用故事背景或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为课堂导入,创设阅读情景。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故事的背景,所以,在进行此类文本的阅读推荐教学时,没有必要刻意地去介绍背景、创设情景,而是可以在课堂伊始用作者童年的故事引出书名,使学生对作者形成初步的印象,为其在阅读中感知故事,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做铺垫,把学生带入作者所创作的世界中。

2.故事感知法

在执教一些故事性文本时,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需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信息。对于这些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教师不需要运用大段的平铺直叙,而是可以巧妙结合本书的开篇,通过朗读让学生获取信息。为让学生获得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朗读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氛围。

3.角色扮演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保持专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扮演,也喜欢看表演,所以在课堂上要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扮演和看表演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阅读内容的过程。在扮演过程中,扮演者也能够与书中人物产生共情,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角色扮演法用在课堂的中段或者中后段。此时的学生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信息,这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人物角色的掌握加深。每个学生都沉浸于故事中,感知情节变化,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二)不断质疑,引入思考式阅读方法

阅读推荐课并不是让学生读完一本书就结束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成中不断质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要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更能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1.教师提问

学生一开始并没有边读边质疑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质疑。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书名、封面等进行质疑,让他们尽情预测,再带着疑问读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在开始阅读故事以后,教师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就故事情节提出比较笼统的问题。例如,在执教《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阅读推荐课时,教师可以问:哥俩的这段对话,哪里让你感到有些奇怪?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对情节质疑。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提问中思考,进而提出更详细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哥俩觉得腿上一定要长毛?座位怎么会脏呢?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质疑、思考,寻找答案。

在每个环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书本中和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做总结性提问。例如在《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的阅读推荐课中,可以问:你觉得松井这次的乘客是谁?你有什么依据?故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预料?让学生发现之前自己产生疑問并作出预测的地方就是最后寻找关键答案的依据,让整个故事情节和我们的提问形成闭环,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奥妙。

2.学生提疑

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课堂中段的学习就可以直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提出合作要求。例如,在执教《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阅读推荐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合作要求:你在哪里产生了疑问,画出来,你有怎样的预测,为什么这样预测,简单写在旁边。抛出大问题:这次松井的乘客是谁?你从哪里猜测到的,你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最后的汇报交流环节,则是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环节。

当进入课堂最后阶段时,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质疑和预测的方法,学生或以表情或以声音表达自己的质疑,这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三)巧妙评价,提炼式阅读指引

在课堂上,一次恰如其分的评价,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教学新的起点。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点拨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阅读学习中来。

1.评价点拨方法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如果只是简单的“你真棒”或是直接重复学生的话,就是无效的评价。如果把评价和方法的点拨相结合,既能激励学生学习,又能教授学生方法,更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正向反馈,这样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当学生回答乘客是谁这个问题,并阐述依据后,教师的评价是:你是个名侦探,从我们提出质疑的地方入手找线索。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并预测的每个地方,都成为最后推测结果的依据。在评价中很自然地引入了阅读方法。

当最后问及学生们的收获时,学生说:我们可以用边读边预测的方法来阅读。笔者评价:你学会了一个有趣的阅读方法。学生说:边读边猜,特别有意思。笔者评价:读书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学生回答时,对阅读方法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也许意会了,但无法准确地言传。这时教师在他们的回答中提炼阅读方法,对全班同学进行点拨。

2.评价点赞习惯

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们都应给予巧妙的评价,让他们有劲头继续思考,有信心再次发言。当学生的发言中缺少可提炼的点时,教师可以表扬他的习惯。例如,你的声音响亮。你在认真思考。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是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肯定,也是另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因为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一堂阅读推荐课是否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推荐书目选择和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选择推荐书目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现课内课外的衔接,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时间,统筹安排推荐书目的篇幅长短,选择符合学生语文思维方式和具体接受能力的书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题课外阅读不能止步于阅读推荐课,一堂成功的阅读推荐课,要让学生产生阅读欲望,并且掌握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学生是否会进行持续性的阅读,能否养成阅读的习惯,有待教师继续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林发、陈秀凤《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2] 郑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初探》,《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6期。

[3] 王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第52期。

[4] 洪顺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探究》,《小学生》2021年第5期。

[5] 郑金玲《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小学生》2021年第6期。

[6] 吴雪青《小学教师口语(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书目课外阅读情感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