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探索

2023-12-30 08:19朱代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时空高中历史观念

朱代军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学生高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文化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时空观念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本文主要围绕时空观念的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对高中历史学习的价值以及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时空观念 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50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明、家国情怀。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奠基石,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务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事实产生准确理解。时间又包括具体时间和时间段,如1840年就是一个具体时间、18世纪或18世纪70年代就是一个时间段;空间就是指某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具体区域环境,如西安就是一个具体地点、东北是区域,环境则是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加深知识印象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学内容通常是单一的,只是对某一个重点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对于不重要的、考试不涉及的历史事件就直接忽略跳过,每个课时都按照教材顺序来讲解,不注重对历史进行串联,建立历史知识结构,这就导致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出现断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不完善,无法把握历史演变进程。在这样的历史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且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对不成体系的知识死记硬背,难以充分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可以在不同维度中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把零散的教材历史知识通过时空观念串联起来,并逐步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将历史知识结构化,使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知识更清晰,促进学生历史观念和联系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有利于延伸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人脑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在教师运用时空观念进行历史教学时,也是在引导学生的这种放射性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在大脑空间内建立起清晰的、能够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加强。在通过时空观念引导历史教学时,教师根据时间、空间建立起历史演化发展图的过程,也是在学生的大脑中勾勒知识轮廓,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知识延伸的过程。凭借着对时间和空间重要节点的补充,教师可以将知识向四周发散性延伸,在这个拓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梳理知识,将历史知识结构化,自己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思维导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开阔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建立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3.符合高考和核心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质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时空观念属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还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独特的时空范围,因此,历史教学是不能与时空观念分离的,一旦分离就会导致学生的历史知识出现断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时空观念也是高考的考核内容。在高考的试卷当中,有不少关于历史时空的考核,一些选择题常常要求学生选出相关事件的正确时间或者地点。因此,不论是站在核心素质教育的层面还是应试教育的角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都是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建立历史时空知识网络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历史时间、历史发生的地点缺少清晰认识,说不清楚具体时间和地点,对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意义也一知半解。这就是没有形成历史知识结构造成的,这样的知识记忆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教学要形成体系才能促进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将历史知识记得更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以时空观念培育作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与时间、空间相关的内容,将分散的历史事件通过时间、空间重新整合,形成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的时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时才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历史时空知识网络,强化对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局面”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共同绘出时间轴来熟悉这个时期重要思想的产生时间,通过在地图上标注,来直观了解历史发生的地点,通过时间、空间的特点来建立起一个以时空为导向的结构图,再引导学生在结构图上充实各重要思想的内容、特征、意义、影响。

以这章节中的王阳明心学为例,王阳明心学在明朝中期开始兴起,理学有了由内而外的转变,儒学逐渐变得世俗化。这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节点,教师应当在这里做重点强调,之后围绕王阳明心学展开讲述,以王阳明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心学产生的、时间、背景、地点、内容、意义、继承等,按照时间的順序讲述在王阳明心学之后的其他思想。教师也可以按照空间的结构开展教学,如明清时期的大部分思想家都是江南地区的人,教师可以分析江南地区同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来形成本章节知识的结构。总之,高中历史教师要立足时空维度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将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作为主要脉络,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2.注重课前准备、课中培养及课后巩固环节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完善整个教学环节,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历史课堂的有效化,以及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要注意整合教材知识,提前按时空因素将知识点梳理到位,以便于课堂上的讲解,保障课堂的高效开展。

在课中讲授与时间、空间因素相关的历史事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时间、空间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通过一一解答其中的疑问和充实结构体系知识,搭建历史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在課后也不要忘记定时引导学生根据历史知识时空网络进行复习,要不断带领学生回顾知识,加深印象。

以“工业革命”为例,在学习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以便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速度,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初步了解。此外,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要以时空为导向整合教材知识,深入挖掘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前后发生的事件、革命的对象、内容、不同等,建立起知识结构,以便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结构的思路不断延伸发展,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并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教学完成以后,教师也要定期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相关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将单元的知识按照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3.善于利用资源,多方式推动教学

历史课程的知识较多较杂,虽然以时空为导向建构知识体系已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倦、走神等情况。为了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以多种方式推进时空观念历史教学课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中寻找有用的历史信息,结合教材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映一些视频、音频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寻有趣的历史视频,通过观看相关主题的视频,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不仅能建立起知识框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历史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比如将某一单元的内容分配给某一小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辅助,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重点内容。

在小组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到课前准备和课中引导的环节中,他们会独自思考,形成以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为导向建立的立体化知识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形成时空观念,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适当设问,促进学生思考

巧用历史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提升高中生历史探索能力、想象力、延展思维能力、时空意识的基础。教师通过适当地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能够引领学生更快地建立起知识框架,再通过设置问题逐渐填充框架、充实知识。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时空观念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随意,首先要注意一节课当中的问题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不然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其次是问题范围不要太广,要具有针对性,贴合所讲知识内容,让学生顺着知识脉络梳理结构;最后是问题难度要适中,太简单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挑战,很可能引发学生的敷衍心态,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信心。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也要多方考虑,设置一个能够达到探究效果的历史问题。比如,在学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是什么引发了经济危机”引入课堂重点“经济危机”,在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以后,教师要再进一步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完善时空知识网络,设置“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经济危机的解决措施”等问题,逐渐引导学生自觉梳理相关历史知识,在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意义、影响等,以“经济危机”为中心,以时间、空间为导向建立知识体系,完善知识内容。

5.适当拓展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尽管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相对比较完整了,但在实际的教材知识整合过程中,为了更自然地衔接重点知识,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其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知识。

教师要补充更多的历史知识,壮大知识体系,让时空网络结构更加完整;另一方面,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学习文化课程已经用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课外阅读的时间几乎没有,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知识,通过将课外知识课教材知识对比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以学习“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为例,教师在整合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除了教材上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之外,教师还可以拓展《黄埔条约》《瑷珲条约》等教材上没有涉及的条约,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对近代史的了解得更为全面,使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对比性的课外内容,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教师可以拓展同时期西方国家的思想家及其思想,如孔子与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同时期的人物,在教学孔子生平、思想主张、贡献等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拓展苏格拉底的有关知识,对比两人思想主张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通过以时空为线索引入课外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历史的细节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之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重视课后评价与反思

课后的评价与反思是整个时空观念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没有及时收到评价,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效果就无法得到更好的提升。如果没有进行评价,那么学生也会逐渐产生懈怠心理,不去反思自己的历史学习情况,更加不利于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及高效历史课堂的建设。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双向评价,既要学生评价教学,引发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与调整,也要评价学生,引发学生对自我学习状态的反思,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总之,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意义重大,且其中的价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积极探索时空观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使用时空观念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锦《时空观念培养引导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高考》2022年第28期。

[2] 宋丽丽《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2年第26期。

[3] 庞海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广西教育》2020年第38期。

猜你喜欢
时空高中历史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