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想政治课堂培育学生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3-12-30 08:19马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素养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肩负着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当前我国的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工匠精神 思想政治课 学生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54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精神内涵,更是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中所包含的一种精神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既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素养奠定基础。基于此,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教育现状,推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使其真正发挥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及新时代解读

(一)中国古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工匠精神就已经形成了,成为一种传统美德。《周礼·天官·大宰》中记载:“以木铎传国中之政令。”其中的“木铎”指的就是用木头做的可以发出声响的器具,用以传达政令。这说明在当时已经开始有了关于工匠精神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凡始制器用器,必有曲制、直制。曲者,量材而为之;直者,量力而为之;合于度者,成于数者也。”意思是说工匠们在制作器物时必须要用尺子去量取材料的长短、重量和数量,然后再用数字来计算所制器物的尺寸。此后,工匠精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周礼》中记载:“凡作器用器、酒具、水器及百物之图者,必以作器用器为序。”也就是说工匠们在制作器物时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制作。到了宋代,工匠精神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宋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技术创新。《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凡官署皆置工匠院。每五日一小比,每月一大比。”宋代工匠院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还为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注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凡作器用器皆有匠户及工户之名。”意思是说在当时工匠院所制作的器物都匠户或者是工户所制作的,由此可见,宋代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敬畏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感,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观念,要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自己对于工作的认识以及热爱程度。

2.专注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看,其核心就是要专注于某件事,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对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3.创新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看,其核心就是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仍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工匠精神”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能够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提高自己。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加快,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转型,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感到困惑和迷茫,面对当前这种教育形式的改变,很多学生表示难以适应。

第一,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形成了“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导致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部分学校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的情况。目前,学校的教育模式依然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在开设专业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甚至部分专业在开设时脱离了实际生活。

第二,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为自己带来帮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那么重视。同时,现在有很多学校本身也存在着对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视的情况。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依据。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量,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师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地位不突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重视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过是一门知识性的课程,只要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甚至有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制灌输、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忽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等问题。例如,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比较多,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另外,传统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没有兴趣。

三、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融合

在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充分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使其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素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在讲解“中国制造2025”时,教师可以根据对我国制造业现状的了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下开展实践。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通过调查分析企业所需人才的特征和要求,然后结合自身的规划和理想进行创业方向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开展实践活动,能够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利用思想政治课知识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行为、思想动态等因素。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缺乏信心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结合自身经验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如:教师讲解“工匠精神”时,可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我身边的工匠”为主题,为学生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典型人物了解工匠精神与自身素养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比如:在讲解“工匠精神”时,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與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以某企业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特征和要求,通过对该企业的相关岗位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该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然后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规划相结合,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完善教学方式

1.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式”“互动式”等方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例如,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课中,教师可将“工匠精神”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因此,我国仍然有很多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和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国情和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国家安全》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国家安全教育馆”,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取得的成就,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保护。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本地企业参观学习、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起来。

3.在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

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掌握工匠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新闻等方式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并根据自身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就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

4.在网络上渗透工匠精神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例如,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微视频或微课堂,以供学生学习。再如,教师可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使思想政治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

1.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素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探究事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掌握理论知识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比如,在讲解“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大国工匠”的视频——“中国高铁动车组”等片段作为案例,并通过对相关视频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的默默付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看法。教师通过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于历史长河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

所谓讨论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在讨论法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互相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规划”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自己所想进行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够具备良好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清华《工匠精神理念下思政课对学生素养培养研究》,《学周刊》2022年第6期。

[2] 胡小玲、罗金梅《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校学生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广西教育》2021年第31期。

[3] 谷会荣、张云霞《“工匠精神”引领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明日》2021年第18期。

[4] 赵泰峰《工匠精神理念下思政课对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年第5期。

(马坤,1972年生,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素养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素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