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CCLG-ALL 2018方案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24-01-02 06:55李晨刘炜王亚峰王天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排核型白细胞

李晨 刘炜 王亚峰 王天有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450000 郑州2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小儿血液医学重点实验室;100045 北京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幼稚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为特征[1],约占儿童所有恶性肿瘤的25%,发病高峰年龄为2~5 岁。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目前儿童ALL 患者的存活率已超过85%[2],但存在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LL-rearrangeme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LL-r ALL)的患儿存活率仍较低。MLL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3 上,可与80多个不同的配对基因重排,其重排存在于初治和治疗相关的髓系和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约占儿童ALL 的5%、婴儿ALL 的75%[3]。据报道,MLL-r ALL以1 岁以下的婴儿最为多见,是最具侵袭性的白血病亚型之一,通常以起病快、高白细胞和预后不良为特征[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9例MLL-r ALL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儿童MLL-r ALL 患儿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18)方案治疗下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按照CCLG-ALL 2018 方案诊治的19 例MLL-r ALL 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纳入标准:⑴临床诊断为MLL-r ALL(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0%且存在MLL基因重排);⑵确诊前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⑶年龄小于18 岁;⑷采用CCLG-ALL 2018 方案治疗。排除标准:⑴中途转去其他医院治疗;⑵随访失联。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性别、初诊时年龄、初诊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等临床特征。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文号:2023-K-130)。

1.2 实验方法

1.2.1 免疫表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2 mL,加入肝素抗凝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然后加入表面标记的抗体,用PBS 洗涤后放置于流式细胞仪上进行上机处理(检测仪器为美国BD 公司FACS canto 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以抗原表达超过20%为阳性。根据免疫表型特征可分为早期前B-ALL(Pro-B-ALL,CD19+CD10-cyµ-lgk-lgλ-)、普通型B-ALL(common-B-ALL,CD19+CD10+cyµ-lgk-lgλ-)、前B-ALL(Pre-B-ALL,CD19+CD10+/-cyµ+lgk-lgλ-)。

1.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5 mL,加入肝素抗凝后进行R 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核型异常的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13)》进行描述。

1.2.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LL基因重排 取患者骨髓2 mL,加入肝素抗凝后,应用FISH技术,采用MLL基因断裂点双探针(红色和绿色荧光探针)标记靶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间期细胞的荧光杂交信号,每例至少分析200 个间期细胞。阴性细胞呈现两个黄色信号,阳性细胞呈现两红两绿四个荧光信号,或一红一绿一黄三个荧光信号。

1.2.4 RT-PCR 法检测MLL融合基因 取2 mL 骨髓,加入肝素抗凝,用Ficoll 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标本中的单个核细胞。根据试剂使用说明,使用Trizol 试剂提取总RNA,用PCR方法检测常见MLL融合基因。

1.3 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估

19 例MLL-r ALL 患儿参照CCLG-ALL 2018 诊治方案,根据诊断时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早期治疗反应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等指标,均被划为高危组,均采用CCLG-ALL 2018(高危组)治疗方案,依次进行诱导缓解、早期强化、巩固、延迟强化和维持治疗。在化疗过程中监测泼尼松治疗反应、诱导化疗第15 天、第33 天及第12 周MRD 及MLL重排基因是否转阴来进行评估疗效。基因转阴是指通过RT-PCR 法检测融合基因定量<1×10-4。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定义为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5%,外周血无幼稚细胞,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

1.4 随访

采用电话、短信、以及查阅电子病历方法进行随访,自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结束开始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2 个月,随访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随访期间,白血病达CR 后再次出现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5%或者出现髓外浸润为复发。极早期复发:距离诊断时间<18 个月出现疾病复发;早期复发:距离诊断时间在18~36 个月之间出现疾病复发;>36 个月出现疾病复发为晚期复发。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指从疾病诊断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event-free survival,EFS)是指从诊断到出现任何事件(包括疾病复发、疾病进展、疾病持续不缓解)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 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19 例MLL-r ALL 患儿中男12(63.2%)例、女7(36.8%)例,男女比例为1.72∶1。年龄≤1 岁的为15(78.9%)例、年龄>1 岁的为4(21.1%)例,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10.2个月(范围:0.5~156.0个月)。18(94.7%)例为B 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CP-ALL),1(5.3%)例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T-lymphocytic leukemia,T-ALL)。初诊白细胞≥50×109/L的患儿为16(84.2%)例、初诊白细胞<50×109/L的患儿为3(15.8%)例,初诊平均白细胞值为227.78×109/L(6.99×109/L~913.14×109/L)。初诊时骨髓平均原始细胞为81.2%(51.6%~97.0%),见表1。

表1 19例MLL-r ALL患儿的临床和血液学资料Tab.1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data of 19 children with MLL-r ALL

2.2 MLL-r ALL患儿的免疫表型分析

19 例MLL-r ALL 患儿标本的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8 例MLL-r ALL 患儿为B 细胞系来源异常细胞,均有CD19、HLA-DR 和cCD79a 表达;1 例MLL-r ALL 患儿为T 细胞系来源异常细胞,可见CD2、CD3、CD5、CD7、CD13、CD38、CD99、cCD3、CD117表达。19例MLL-r ALL患儿中14例为Pro-B-ALL、2例为Common-BALL、2例为Pre-B-ALL。CD10+者4例,CD10-者15例。

2.3 MLL-r ALL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19例MLL-r ALL患儿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R显带核型分析显示8例核型异常(异常率为42.1%)、6 例核型正常、5例因细胞生长不良未见可分析的分裂相。8 例核型异常的MLL-r ALL 患儿中有4 例涉及11q23的异常,分别为46,XY,add(4)(q21),add(11)(q23)[8]/46,XY[4];46,XX,(4;11)(q21;q23)[5]/46,XX[5];46,XX,t(4;11)(q21;q23)[4]/48,idem,+X,+21[5]/46,XX[1];47,XY,+?9,del(11)(q23)[7]/46,XY[2]。

2.4 MLL-r ALL 患儿的MLL 基因重排及其融合基因分析

FISH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9例MLL-r ALL患儿均检测出MLL基因重排。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19例MLL-r ALL 患儿中有17例检测出MLL融合基因,其中MLL-AF47例、MLL-AF1P1例、MLL-ENL4例、MLL-AF61例、MLL-AF91 例、MLL-AF102 例、MLL-CBL1 例,见表1。

2.5 MLL-r ALL患儿的治疗与疗效分析

19 例患儿中1 例在确诊后5 d 死亡,无有关疗效评价的数值,故将剩下18例患儿纳入疗效评价。18 例MLL-r ALL 患儿诱导治疗第15 天,5(27.8%)例患儿MRD<1×10-3,13(72.2%)例患儿MRD≥10-3;基因转阴率为0%。诱导治疗第33 天,7(38.9%)例患儿MRD≥1×10-4,11(61.1%)例患儿MRD<1×10-4;基因转阴率为66.7%(12/18)。治疗第12 周,16(88.9%)例患儿MRD<1×10-4,2(11.1%)例患儿MRD≥1×10-4;基因转阴率为72.2%(13/18),诱导化疗第33 天完全缓解率为61.1%。

2.6 MLL-r ALL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19.0个月(范围:0.1~62.0个月)。19例MLL-r ALL 患儿死亡9 例,死亡率为47.4%,其中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肺出血1例、重症感染2 例;1 例持续未缓解;死于复发5 例,复发率为26.3%,均为极早期骨髓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 个月(范围:5~9个月)。所有患儿的2年累积OS率、EFS率分别为57.9%和52.6%,见图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第15 天MRD<1×10-3组与≥1×10-3组、第33天MLL重排基因转阴与未转阴组、MLL-AF4组与非MLL-AF4组患儿的2 年OS 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图2。而年龄、初诊白细胞、初诊血小板、初诊血红蛋白、初诊红细胞、初诊中性粒细胞、初诊LDH、CD10 表达情况、第33 天MRD、第12 周MRD 以及第12 周基因分组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将以上单因素分析P<0.05 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重排基因MLL-AF4是影响MLL-r ALL 患儿OS 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32),见表3。

图1 MLL-r ALL患儿的OS和EFS生存曲线Fig.1 Curves of OS and EFS of MLL-r ALL patients

图2 不同类型MLL-r ALL患儿的OS生存曲线Fig.2 The OS curv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ildren with MLL-r ALL

表2 单因素分析影响MLL-r ALL患者OS的预后因素Tab.2 Univariabl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OS in patients with MLL-r ALL

表3 多因素分析影响MLL-r ALL患者OS的预后因素Tab.3 Multivariabl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OS in patients with MLL-r ALL

3 讨论

MLL基因又称KMT2A基因(组蛋白赖氨酸[K]-甲基转移酶2A 基因),位于11q23,其重排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原因[5]。MLL重排是染色体易位的结果,其重排产生MLL融合基因,进而编码具有新功能的蛋白产物,同时保留原有MLL 的一些功能。因此,得到的MLL 融合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复合体,在功能上与野生型MLL 复合体不同[6]。研究表明,MLL-r ALL 的患儿具有白细胞计数较高、年龄较小、对常规化疗效果较差、容易复发、死亡率较高的特点[7]。MLL基因重排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本研究中MLL-r ALL 患儿年龄≤1岁者占78.9%、初诊白细胞≥50×109/L者占84.2%,符合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白细胞计数较高,与既往报道结果[7]相符。有研究表明,发病时的年龄和白细胞计数是影响MLL-r ALL 预后的因素[8],而本研究显示初治时年龄≤1 岁、白细胞≥50×109/L 不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样本量及随访时间有限相关。本研究中MLL-r ALL 患儿的融合基因以MLLAF4为主,其他常见融合基因依次为MLL-ENL、MLL-AF10、MLL-AF9、MLL-AF6、MLL-AF1P、MLLCBL。 MEYER 等[5]的大样本量研究通过对876 名婴儿和671 名儿童进行MLL基因和相关融合基因的测定,也发现MLL融合基因以MLL-AF4最为多见,其余几种较为常见的融合基因依次为MLLAF9、MLL-ENL、MLL-AF10、MLL-AF6。

有研究表明,染色体核型分析法、FISH 法及RT-PCR 法3 种方法联合可以提高MLL基因重排检出率和明确融合基因类型[9]。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法发现19 例患儿中只有14 例分析出染色体核型,5 例因细胞生长不良,未见可分析分裂相,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较低;FISH 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所有病例均能通过FISH 法检测出基因重排,然而该方法无法明确其融合基因类型,还需借助RT-PCR 确定伙伴基因类型。由此可见,联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提高MLL基因重排检出率并明确其融合基因类型,也为MLL-r ALL 患儿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前体B-ALL 根据细胞发育程度可分为Pro BALL、Common B-ALL、Pre B-ALL 共3 个阶段,且以Pro-B ALL 为主。本研究19 例MLL-r ALL 患儿中Pro-B ALL 患儿占73.7%,与既往报道基本相符[10]。既往研究表明,在MLL-r ALL 中,CD10 阴性是其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11-12],本研究中CD10 阴性与CD10 阳性组患儿的生存率虽然无显著差异,但是有不良预后趋势,有待后期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加以证实。

白血病的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放疗等,其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化疗方案依据风险度分层,分阶段进行,分为诱导缓解、早期强化、缓解后巩固、延迟强化及维持治疗[13]。目前主要采用CCLG-ALL 2018 高危方案治疗MLL-r ALL 患儿,并定期监测第15天、33天及12周骨髓MRD 及MLL重排基因是否转阴进行疗效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5 天MRD<1×10-3组与≥1×10-3组、第33 天MLL重排基因转阴与未转阴组、MLL-AF4组与非MLL-AF4组OS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42,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排基因MLL-AF4为影响MLL-r ALL患儿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0.032)。本研究虽然病例数较少,生存分析结果价值有限,但是仍可以看出重排基因为MLL-AF4是影响MLL-r ALL 患儿生存期的不良因素,后期可以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肿瘤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化疗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收集患儿诱导缓解阶段的不良反应类型,得出在诱导阶段最为常见的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00%)。18 例患儿均需输血治疗,平均输血次数为12 次(3~56 次),输血次数与预后不存在统计学关系(P>0.05)。其次为肺部感染(88.9%),腹泻、肝损伤、电解质紊乱、口腔感染及脓毒血症也较为常见,偶可见急性胰腺炎、败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消化道出血;9 例死亡患儿中2 例死于严重感染。因此说明在CCLG-ALL 2018 方案化疗下,患儿存在着较多不良反应,平衡化疗药物剂量与并发症防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MLL-r ALL患儿总体预后较差,缓解后容易复发,一方面是由于MLL-r ALL 患儿对化疗不敏感,短期疗效差,尽管用了CCLG-ALL 2018 高危组方案治疗,但第33 天完全缓解率仍较低,9 例死亡患儿中有4 例在化疗第33 天未达完全缓解。而导致化疗效果差的重要原因是细胞耐药,在治疗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容易对皮质类固醇和L-天冬氨酸耐药[1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之一,通常是耐药或者难治患者的唯一选择。然而,有研究发现HSCT 与单纯化疗相比并不能改善MLL-r ALL 儿童的EFS 或OS[15]。在TOMIZAWA等[16]的研究中发现HSCT 只对患有MLL基因重排且具有额外高危特征的婴儿亚群有益:年龄较小(<6 个月)、白细胞计数高(≥300×109/L)或最初对皮质类固醇反应差的婴儿。MLL-r ALL 患儿预后差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缓解后容易复发,一旦复发,治疗效果则远差于初诊ALL。该研究中9 例死亡患儿中5 例死于复发,且均为极早期骨髓复发,复发患儿最终全部死亡。因此针对MLL-r ALL 患儿较高的复发率,期望能尽早寻找一些新指标来更早、更准确的预测复发,从而避免高复发风险者的治疗不足和低复发风险者的过度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儿童ALL的疗效。

目前研究发现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MLL-r ALL 很有前景的方法,CAR-T疗法通过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靶向并摧毁癌细胞,属于一种免疫疗法[17]。2017 年FDA 批准了Tisagenlecleucel,这是第一种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B-ALL 的CAR-T 细胞疗法[18]。除此之外,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最近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抑制剂VTP50469,它可以抑制Menin(MEN1)和MLL 的相互作用,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该药物在MLL-r ALL 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疗效,有赖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19]。MLL重排导致与DOT1L、BRD4 和Menin 组装成独特的多蛋白复合体[20]。因此,使用DOT1L、溴域、薄荷素和bcl2 的抑制剂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均具有较大的潜力。此外,选择性WD40重复结构域蛋白5(WDR5)降解剂MS67[21]、自噬抑制因子LAMP5 抑制剂[22]、Meis1 与PBX3 的结合抑制剂[23]等均有望用于治疗MLL-r ALL,以提高MLL-r ALL 患儿的总体生存率。

综上,CCLG-ALL 2018 方案治疗MLL-r ALL 患儿总体预后较差,患儿容易复发且复发时死亡率较高。重排基因MLL-AF4是影响MLL-r ALL 患儿应用CCLG-ALL 2018方案治疗效果的主要不良因素。

猜你喜欢
重排核型白细胞
白细胞
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排反应及其归纳教学实践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EGFR突变和EML4-ALK重排双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于像素重排比对的灰度图彩色化算法研究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