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及应用探索

2024-01-02 09:49程志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信息化

周 寅 程志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普及,信息化专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目前的信息化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生能力培养不充分等。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对信息化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培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提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1 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研究旨在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构建适用于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应对信息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深入的理解,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包括编程、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技能。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和信息利用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信息技术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等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文的研究问题: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立德树人理念在信息化专业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如何体现?

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构建原理是什么?如何借鉴现有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案例来构建适用于信息化专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如何确定适用于信息化专业教育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如何和立德树人理念相符?

如何进行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应用探索和实证研究?如何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以评估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如图2 所示)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图2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开发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信息化领域进行创新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职业要求。

总之,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思维、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信息化人才。

3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特点与挑战

3.1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特点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特点(如图3 所示)主要包含:多学科交叉性、更新迅速的知识和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图3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特点

多学科交叉性:信息化专业教育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数据分析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更新迅速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更新非常快,教育机构需要及时跟进最新的发展动态,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信息化专业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实际项目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信息化专业教育面临挑战

信息化专业教育同样也出现了很多挑战性的问题(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挑战

教育质量保证:信息化专业教育质量保证是一个重要挑战。随着信息化发展的迅猛,教育机构需要保证教育质量与时俱进,与行业需求和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学科知识广泛而深入:信息化专业知识广泛且深入,教育机构需要面对如何平衡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教育机构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其适应行业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新技术和新趋势的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领域的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大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

国际竞争和全球化趋势:信息化专业人才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教育机构需适应全球化潮流,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4 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第三方评价体系是指由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和评价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对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质量、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其目的是提供独立的、权威的评价结果,为决策者、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提供可信的信息,促进被评价对象的改进和发展。

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评价目标和标准:明确评价体系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评价指标和维度。评价目标可以是教育质量、学生成就、教学效果等,评价标准可以是学术水平、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等。

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档案分析等,评价工具可以是评价问卷、评价表、评价指南等。

设计评价程序和流程:制定评价的具体程序和流程,包括评价的时间安排、评价的参与者、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等。确保评价程序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评价机构和专家团队: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或组织,组建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的评价专家团队。评价机构和专家团队应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可以通过招募、认证等方式确保评价机构和专家的质量和能力。

实施评价和结果报告:按照评价程序和流程进行评价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编制评价报告并提出评价结果和建议。评价结果应具备客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以便被评价对象和利益相关者能够理解和应用。

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评价体系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评价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价周期、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措施的跟踪等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监督和改进。

5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评价目标和指标选择: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多维度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企业导师评价、毕业生反馈等,从不同视角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确保评价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机构的角色定位:第三方评价机构在立德树人的信息化教育评价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评价机构需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提供权威的评价意见,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可靠,符合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

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反馈: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加权处理,提出针对学生和教育机构的改进建议。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监督和持续改进机制:为增构、独立专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建立评价体系的监督和持续改进机制。可以通过外部评估机构等方式进行评价的监督,同时定期评估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法和指标。

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信息化专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系统构建,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的2021 级学生考核数据(如图5 所示)为例:

图5 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2021级学生考核

通过表格的量化,可以更加显著地查看到学生多维数据的进步,通过早操、晚自习、晚卡、宿舍卫生、课堂出勤率、主题教育活动等多方面进行。

数据量化对立德树人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帮助评估学生在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表现,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以下是数据量化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

数据量化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指标,帮助评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评或同行评价等方式,将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创新能力等转化为具体的指标和数据,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可以帮助发现学生在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表现。基于数据量化的评估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可以根据数据进行个性化调整,促进其在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全面发展。可以帮助评估教育的效果,并为改进教育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6 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评估

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是确保评价体系的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内部一致性评估:评价体系内部的一致性评估是评估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评估者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确保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能够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和需求。

可靠性评估:评价体系的可靠性评估主要针对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通过测试重测法、评价者间一致性测试等方式,计算评价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标一致性评估:评价体系的目标一致性评估是评估评价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既定的评价目标。评估者需要对评价目标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确保评价体系设计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与目标一致,能够满足被评价对象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实施可行性评估:评价体系的实施可行性评估主要考察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估者需要评估评价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确保评价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信。

外部效度评估:评价体系的外部效度评估主要考察评价结果是否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和外部标准相符。评估者可以与其他独立评估机构、专家、利益相关者进行验证性比较,确保评价结果的外部效度和适应性。

7 总结

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是确保评价体系质量和可靠性的必要环节。评估评价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目标一致性、实施可行性和外部效度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等因素。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强化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引入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加强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和交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对于促进信息化专业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实践,以推动信息化专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评估依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信息化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