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质培优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完善路径刍探

2024-01-04 04:03陈丽琼
成才之路 2023年36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意识形态安全育人模式

陈丽琼

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仍存在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未能结合专业人才的认知逻辑、课堂环节的任务设计未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课程教学的评价环节未能反映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目标等问题。对此,按照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及其制度实践,教师要重点坚持教学应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应更具有积极性、教学应更具有实效性等方向原则,并从构建专题化教学体系以凸显教学针对性、精编精选任务环节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实施多元化成绩评价以提升教学实效性等维度对其进行优化与构建。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提质培优;教学模式;意识形态安全;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6-00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1引、2双、3联动’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D-KY202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四个服务”的纲领性文件,其目标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和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1]。当前,在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高职院校以国家正在有序推进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原则目标,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观察与审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与提升。在实践中,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技术等均能够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发展。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公共学科,除了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运行情况来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把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二是注重对课堂环节进行合理安排,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注重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开展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以此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成效。

1.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未能结合专业人才的认知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属于国家统编教材,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使用同一本教材,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应适应不同人才层次的需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纵深拓展与系统整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虽然重视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如推进专题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等,但是在实际改革中要真正做到从专业人才的认知逻辑出发,立足教材内容做好和高中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按照专业人才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规律,合理进行每堂课的内容设计,把教材体系转化为真正适应学生认知和理解逻辑的教学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2]。

2.课堂环节的任务设计未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随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发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师的推崇,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善于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化整为零,拆分成若干知识点,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诉求,这对于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3]。然而,在当前的课堂任务环节设计中,一些教师更多考虑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体现的政治立场、思想价值、理论逻辑的设计,没有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设计任务时结合专业知识背景精编任务较为欠缺,导致思政课和专业课程衔接不夠。

3.课程教学的评价环节未能反映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的评价环节是检验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在推进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众多研究成果倾向于采用多元化成绩评价方式。而相关人员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当前的成绩评价环节虽然注重多元化成绩评价主体,把终结性评价转换成过程评价,但是依然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4]。并且成绩评价环节没有真正体现检验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要求,没有体现通过完成任务环节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能通过思政课成绩评价检验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要求。

1.教学应更具有针对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课程专题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知逻辑和实际需要设计该专题教学的“问题链”,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要围绕“问题链”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实践等方式完成各个任务环节以击破各个问题,进而完成该专题教学任务。

2.学生应更具有积极性

现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如云班课、智慧职教、雨课堂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前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弊端,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的互动,拓展了知识呈现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既增强了教学互动,又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反映,提出问题能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主动探究教材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把课堂分解为各个不同的任务环节,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反馈,“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能够促进他们主动展开思考;有的学生指出,“菜单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加以实践。

3.教学应更具有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构成涉及多个学科,有的专题叙事宏大,涵盖众多理论知识。受限于教学课时、学生基础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为达成教学目标,符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進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教师应遵循问题意识原则,以问题为起点,精心提炼专题教学内容,通过设置不同任务环节击破各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更加突出教学实效性。

1.构建专题化教学体系以凸显教学针对性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根据思政课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开展课堂调查等,把学生关注的问题融入教学备课的各项环节中。专题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误解和困惑为起点,结合思政课育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置问题来消除学生的误解,解决学生的困惑[5]。教师要以此为前提,把教材内容整合分解为一个个教学专题,进而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专题化,增强教学针对性。教学专题明确后,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搜集和挑选相关案例资料,根据学生在云班课APP提交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适宜的专题教学方案,再将教学方案内容变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可通过抛出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课堂节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2.精编精选任务环节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基于目前课堂环节的任务设计未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这一现实问题,精编精选任务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因此,教师要围绕一个专题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多个精编精选的“任务”要素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外任务,进而完成专题教学目标。课堂“任务”环节主要用于击破各个理论问题,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课外“任务”环节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将理论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任务菜单选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五个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实施环节和一个课外实践任务环节,即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实施“嵌入式”案例教学环节、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及提供“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二: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为例,该节课授课为2学时,其中七大教学环节对应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分钟)、工具与材料。一是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分为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和教学小结等七个环节。二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应七大教学环节,具体为:1)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对应:本节课知识点和“问题链”———社会为什么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最高尚?2)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对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3)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对应: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4)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对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5)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对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6)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对应:布置本节课实践教学任务。7)教学小结对应:梳理本节逻辑,回应“问题链”。三是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对应七大教学环节。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对应:教师展示通过云班课APP搜集的学生的问题,形成该节课堂的“问题链”;教师通过PPT展示该节课“问题链”,向学生展示案例《宁波晚报》的调查,提出本节课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通过展示钟南山院士乘车去武汉的火车票图片,引出案例的主人公———钟南山院士。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对应:教师提问什么是人的本质,讲授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对应:教师再通过播放钟南山院士在共和国勋章颁奖典礼上的感人致词,让学生感受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思想。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对应:教师展示钟南山院士的演讲,提问学生,让学生举例说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讲清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对应:教师提问什么是人的本质,讲授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对应:教师提供本节课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小结对应:教师提问“问题链”,看学生是否掌握该节课的知识点。四是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对应七大教学环节。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对应:学生运用云班课APP查看之前教师布置的该专题问题收集情况,并通过案例讨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对应:学生做笔记,认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由发言讨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的品格。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学生讨论发言,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并能够理解。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学生做笔记,认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学生选题。教学小结:学生回答互动。五是时间分配(分钟)。时间分配(分钟)对应七大教学环节。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10分钟。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10分钟。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20分钟。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15分钟。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10分钟。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2分钟。教学小结:3分钟。六是工具与材料。工具与材料对应七大教学环节。设计“问题链”教学导入环节:云班课APP,案例“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是谁?”(宁波晚报)。实施“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PPT。注入“情感式”课堂浸润环节:视频《共和国勋章颁奖》节选钟南山院士致词。设置“探究式”师生互动环节:PPT,案例资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钟南山院士做了主题演讲”。开展“透彻式”理论讲授环节:PPT。提升“菜单式”实践教学选题环节:云班课APP。教学小结:板书逻辑。

3.實施多元化成绩评价以提升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课程教学评价环节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课堂实施效果、学生学习实效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可采用多元化成绩评价模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授课教师以及辅导员都可以成为教学评价主体,参与成绩评价。为了更好地检验课堂实施效果,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采用过程性成绩评价方式,根据各学习小组完成的课堂任务情况给予该小组教学评价。为了检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考核环节,教师可采用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教师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完成情况开展过程性评价,以完成实践项目答辩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开展综合性评价,最终通过实施多元化成绩评价主体、过程性和综合性成绩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该门课程的学生成绩。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应立足当前“提质培优”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植根教材,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围绕1个教学专题,通过实施6个课堂课外教学任务环节展开的“1+6+1”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理论知识的重难点,回答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云班课APP,把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升级成互联网+教学,以打破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打造理论有深度、现实有温度、广受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EB/OL].(2020-09-16)[2023-05-13].http://www. mo 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2]谭翀,宋猛.场景赋能下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新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0):32-37.

[3]赵丽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构建与优化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2(02):46-51.

[4]刘於清,毛琳.“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及提升机制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6):15-18.

[5]崔玉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示范的思考———以高职思政课获奖作品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42): 58-61.

Explo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Path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Taking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 Liqiong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Chongqing 400053, China)

Abstrac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faces problems such as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not integrating with the cognitive logic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asks not integrating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not refl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adhering to the directional principles of more targeted teaching, more active students, and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They should optimize and construct a specialized teaching system to highlight teaching pertinence, refine selected task links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implement diversifi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mproving qual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teaching mode; ideologicalsecurity; education mode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意识形态安全育人模式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