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干预研究*

2024-01-04 11:55孙贵芝宗寿健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3期
关键词:良肢患侧偏瘫

宋 静,姚 霈,孙贵芝,宗寿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目前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9.6%~70.8%[1-2],且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有研究[3-7]报道良肢位摆放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肢位摆放是指为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良肢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防止压疮发生、肺部和泌尿系感染;防止和对抗痉挛模式发生;保护肩关节,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预防肩手综合症;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诱发分离运动;通过及时、准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为患者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旨在观察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 例和对照组56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平均年龄(66.4±2.12)岁;对照组男性31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66.7±2.4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发病24 h 内,并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合并有肢体瘫痪。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合并有责任病灶导致的肢体瘫痪;(3)病史资料完整,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排除标准:(1)由脑外伤、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中枢性脑血管炎或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2)合并其他内科或外科系统严重疾病;(3)精神异常;(4)依从性差。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对患肢行良肢位摆放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1 d。常规康复护理方法为帮助卧床患者在床上进行坐起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能下床时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步行及平衡力训练,并辅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 次/d,每次30 min。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方法为:(1)仰卧位。将头置于高度适宜并舒适软枕上,头部正中位或面向患侧,患肢肩关节呈外展位,肩外展外旋45°,肩胛骨呈前伸位,伸直手臂并微屈曲手指,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十指张开,手心朝上[9];患侧下肢伸直,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软枕支撑,将软垫置于腘窝下,使膝关屈曲,防止患腿外旋,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患足平放于床上,足底勿放置任何物品。(2)患侧卧位。头部置于高度适中的枕头上,上颈段稍前屈,躯干稍向后旋,后背用三角靠垫保持稳定;患肩前伸,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手心向上,腕背伸,手指伸展散开,健侧上肢取自由位;伸展患侧下肢,微屈膝关节,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屈曲90°,健侧下肢屈髋、屈膝呈迈步状,置于体前支撑良好的枕垫上,以避免压迫患侧;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感觉输入刺激,并使患侧被动拉长,有助于抑制痉挛,健侧手可以自由活动。(3)健侧卧位。枕头高低适中,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能呈半俯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患肩前伸,向头顶方向向上举100°,肘、腕、指各关节均保持伸展放置于胸前的枕垫上,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患侧下肢完全由枕头垫起,髋、膝自然屈曲,踝略背伸,足不能内翻;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自然位放置;健侧卧位是患者感觉比较舒适的体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和水肿,便于偏瘫侧的治疗性操作。(4)床上坐位。用大枕头垫于身后,以保持使患者躯干直立端正、背部伸展,确保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对称的放置于身前的小桌上,使患者上肢始终位于患者的视野之内;为避免膝关节的过度伸展,可以在膝下垫一小垫;防止半卧位。(5)轮椅坐位。选择适合患者身材的轮椅,保持躯干伸展;患者上肢放置在轮椅板上,并且处于一个良好的姿势体位;患侧下肢侧方垫海绵垫以避免患侧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轮椅桌板以可拆卸的透明板最佳,长度及宽度须使患者的双侧上肢放置于轮椅板上时能够对称的、充分的向前伸展;患侧前臂采取旋后位或者中立位。(6)普通椅子坐位。坐在普通的靠背椅子上时,骨盆直立,髋、膝、踝关节保持90°屈曲位,小腿垂直下垂、双足底着地;保持头、颈、躯干及双肩左右两侧对称,躯干伸展;患侧手可放于大腿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观察护理前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 高于对照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Fugl-Meye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得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肢位摆放干预之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6)t值P值护理前28.6±4.4 29.1±4.8 0.671 0.449护理后76.7±8.1 55.6±7.9 7.521<0.001 t值12.241 8.097 P值<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评分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肢位摆放Barthel 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情况(±s)分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6)t值P值护理前评分30.1±5.6 30.7±5.2 0.533 0.683护理后评分75.1±6.9 57.3±7.3 6.041<0.001 t值10.368 7.291 P值<0.001<0.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偏瘫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且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是非常必要的。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推荐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 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其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是早期康复的关键和基础[3]。指南中指出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Ⅰ级推荐)[3]。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当病人可以离开床活动进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某一体位,应以舒适、保证休息为主。任何一种体位都是临时性的,不应超过2 h,以防发生压疮。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射影响使下肢伸肌张力升高。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有左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所有的人员都从患侧接触患者。因良肢位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各种继发性障碍,有利于日后的功能恢复,故要求早期病人要保持体位正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给予良肢位摆放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4-6,9-10],早期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通过及时、准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为患者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前Fugl-Meye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提升,观察组良肢位摆放干预之后Fugl-Meye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评分均提升,观察组良肢位摆放干预之后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高,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位摆放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因此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提倡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目的是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瘫痪肢体功能康复,而早期良肢位摆放至关重要。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依据偏瘫患者病情的特殊性,结合患者的不同体位随时调整患肢的摆放体位,以避免或减少痉挛姿势的出现,从而使患者的肩、肘、手、髋、膝、踝这些关节能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激发肌肉组织的活力以达到最好的康复状态,同时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痉挛,有助于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能改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良肢患侧偏瘫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更 正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