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

2024-01-04 01:17洪景铭
散装水泥 2023年6期
关键词:搭板市政道路土层

洪景铭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市政道路工程高效施工与人民群众出行、交通行业发展密切相关,而在该类工程建设过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属于施工重点,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因此,以保障工程质量为重点,避免因沉降段引发交通事故,要求工作人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充分分析沉降段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强化施工工艺控制,进而有效保障沉降段路基路面质量。

1 工程现状

工程为石门澳产业园东九街二期工程,工程北起石门澳路,与东九街一期顺接,南至环厂路,道路全长2.026km,扣除西园水闸0.514km,实际道路设计长度为1.512km。工程道路属于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50m,设计速度为60km/h。该工程采用悬臂式挡土墙,在实施挡墙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回填处理。由于施工时间相对较短,碾压路基后,分层回填碾压处理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压实处理后的颗粒控制效果不理想,细料扫缝填充处理未满足行业要求,加之东侧存在绿化地块,受夏季强降雨影响将会引发路基沉降,严重影响道路使用。考虑当前道路沉降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应做好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处理,确保道路通行安全。图1 为道路沉降图。

2 工程路基路面沉降问题

对比普通道路设计,沉降路段设计具有特殊性。当前,行业主要通过搭板施工有效控制道路刚度,但部分施工方为提高经济效益,对规范化施工流程进行简化处理,这会导致施工方案得不到有效落实,使荷载能力不均匀,不利于道路应用。按照市政道路施工要求,施工作业应有效提高台背填土施工效果,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干扰,在实际作业中压实施工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将引发路段沉降,进而严重影响施工效果。当前,为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往往凭自身施工经验完成施工处理,在未合理控制钻孔深度、数量的情况下做好软体地基施工处理,将会加大地基沉降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损失。同时,在道路工程参数计算准确度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3 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3.1 搭板施工技术

深入分析工程沉降段路面路基实际情况,做好搭板设计工作,加强施工处理,借助该项施工措施合理调整沉降段路面,有效调控厚度突变,以免受附加作用力影响而引发沉降问题。路基搭板见图2。

图2 路基搭板图

搭板施工作业需要加强倾斜度控制,可结合道路施工参数经计算获取倾斜度,要求倾斜度在8°以上。根据倾斜度合理调整搭板和道路标高,确保高度一致。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借助预留反向斜坡形式设计预留坡度。参考道路方向设计斜坡标高,注意控制搭板间距,以免搭板无法承受上层压力导致损毁。在分析立模标准的基础上,应准确计算路基顶部和搭板间距,如果空间间距不超过10cm,应予以找平处理,从而有效提升搭板强度。通过设置搭板可有效降低路面沉降风险,实际施工可借助多种搭板设置方式起到降低路面沉降风险的作用。其中,纵向搭板设置需要使用锚栓固定处理,并借助钢筋部件调整控制器间距。支座安装需要技术人员铺设基础垫层,后续保持间距80cm。支座间距设计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处理。工程施工要加强搭板倒角设计,确保倒角状态与工程实际需求相符,进而有效强化路面安全性和稳定性。该项工作需要重点观察搭板缝隙情况,如果出现缝隙,应合理选择填料完成灌缝处理,进而有效降低积水情况。

3.2 挡土墙施工

考虑沉降段路基缝隙问题,可通过设置挡土墙强化工程结构稳定性,确保道路行车安全。市政道路工程土质结构和土体连接部位属于墙背,可起到反向支撑力的作用。墙背相对的是墙面,可提供流动空间。地基和墙体接触部分属于基底,可保持挡土墙连接。基底与墙体相对的顶面在行业内被称之为墙顶,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挡流动土壤。为确保挡土墙可满足负载压力,浇筑期间应合理添加混凝土材料,在提升回填混凝土凝固速度的基础上,使道路能够迅速投入使用。另外,加强材料控制有利于提升道路稳定性。在本工程中,加强挡土墙设计可有效促进路面修复,有利于降低回填土壤坍塌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3.3 路基开挖、填筑与压实

结合设计图纸要求,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做好路基开挖处理。深土层区域工程量相对较高,不允许使用爆破作业。如果石方坡面较大,则可采取光面爆破。在开挖阶段,面对土层性质变化,可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商议后协调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核无误后落实协调后的施工方案,进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如果弃土场与实际堆砌要求不符,需要按照行业要求重新规划弃土场位置,并进行工程审批。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地下管线。如果路床结构与行业平整度要求不符,应采取土工试验,合理调整施工图。在土方开挖路段,压实施工与路床标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做好处理工作,就会引发沉降问题,可经过试验确定压实方法,进而有效满足工程需求,提高工程质量。

为确保道路稳定性,降低施工前水、砾石接触塌陷问题,可选择砾石材料进行填充处理。道路填充环节碎石粒径应在30cm,并做好填筑厚度控制,确保厚度始终小于50cm。在施工结束后,按照施工标准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确保沉降控制在5cm,一旦超出这一范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材料质量与沉降段质量密切相关,应做好材料质量筛选工作,通过合理选择台背材料提高施工质量。

沉降段具有特殊性,并且受其影响还会增加路基压实难度,这也对技术人员操作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压实阶段,应重点做好回填土厚度控制,在使用相关器械设备的基础上,应配合人工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路基压实度。回填材料的选择应以透水性为标准,实际施工需要提前做好工艺梳理,在明确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按照行业要求做好施工处理。考虑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应制定完善的压实施工方案。实际施工应落实设备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做好操作处理,进而提升施工安全性,保证路基压实质量。具体而言,应先进行道路两边压实处理,再进行道路中间压实处理,如果需要提高路面排水能力,应设置相应的拱度。可按照不同高度合理控制压实力度,通过逐渐增加压力确保土层整体均匀性。压实设备运行应按照从快到慢的速度进行压实操作,在此期间需要重点控制速度,以免影响压实效果。如果使用扎压机,需要加强车辆宽度设置,经分层方式完成施工处理。整个压实施工作业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并做好压实处理控制,以提升压实均匀度,以免影响压实质量。压实后应注意检查路基压实情况,如果与行业要求不符,需要结合检查结果合理调整设备参数重新进行碾压处理,检查合格后可中止压实操作。

3.4 路基排水控制

积水会使路基变软,呈现不均匀沉降状态。为有效降低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置止水沟,通过增加排水装置加快积水排除速度,以有效提高道路排水效率。同时,可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工程排水控制需求安装钢筋混凝土板,有效提高排水效果。在施工期间,应合理控制排水沟和管路长度,满足道路需求。

3.5 路基防护

在路基施工结束后,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在道路运营阶段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将会导致道路稳定性下降,增加道路破坏风险。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应落实基础结构施工作业,还要进一步强化防护工作。具体而言,工程施工结束后,可通过种植植被并借助混凝土保护两侧斜坡,进而有效提升道路整体的稳定性,以免在荷载的影响下道路呈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同时。应合理选择沥青混凝土,加强材料控制,铺设质量良好的沥青混凝土。通过做好沥青材料控制,确保所有原材料搅拌均匀,能够在整体上提升材料稳定性,有效降低路面裂缝风险。另外,应做好道路沟渠和渗透点监测工作,以免受到渗漏损害影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6 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沉降段施工要求应加强软土路基处理,有效降低沉降风险。同时,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与道路沉降事故密切相关。软基出现主要与地基水源排放不畅密切相关。地基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应充分分析土层实际情况,完成压密作业,建立在有效压密处理基础上,打造更加良好的施工环境。工作人员可通过应用纵向排水带促进水源排出。在排水固结期间,随着时间流逝,泥泞土层体积缩小,将会引起土层沉降。排水固结处理后,如果土层含水量较高,应借助专业措施保持土层干燥,进而提高固结质量。经测试后,如果土层固结与施工要求相符,可进一步进行路基施工,以提升工程成效;如果土层无法进行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更换处理方式。在对淤泥土层进行处理后,可通过换填作业强化处理效果。本工程中存在60m 淤泥路段,因此,可结合该路段实际情况,将片石作为材料给予换填处理,以满足工程标准。可借助压密施工法进行处理,提升软基加固处理效果。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土壤质地情况,经检测,如果发现沉降段黏土含量不符合要求,可借助压密施工做好施工护理。如果在道路下方发现存在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可借助压密系数做好调整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地基质量。在实施压密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借助外力锤击软土,挤压软土缝隙,增加土层硬度,使土层处理效果显著提升。在实际施工中,应合理筛选填料做好分析工作,保证施工质量。设计阶段应综合分析工程资料,合理选择渗透性和承载力良好的材料,确保道路稳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稳定性要求更高,而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部分,落实沉降段处理工作可确保道路正常通行。因此,本工程通过深入分析工程现状,从工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沉降段施工处理,有效降低对道路正常运行造成的干扰,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和道路运行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搭板市政道路土层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桥头搭板结构设计研究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桥头搭板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研究
论桥头搭板长度、厚度、配筋设计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