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士祖无择宦游海州考述

2024-01-04 08:48张家超李千乔
关键词:庆历海州墓志铭

张家超,许 强,李千乔

(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督处,江苏连云港 222006;2.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祖无择(1011—1084 年),字择之,河南上蔡(今驻马店市上蔡县)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仁宗景祐五年戊寅(1038 年)吕溱榜进士第三名探花。祖无择仕宦经历颇丰,历官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进士及第后初授大理评事、通判齐州,以著作郎知南康军,提点淮南、广东、湖北路刑狱,任广南路转运使,知袁、陕、郑、杭等州,后以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于官。祖无择著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其生平见载于《宋史》本传[1]10659-10660和《祖无择墓志铭》。《祖无择墓志铭》由同时代人范纯仁撰文,鲜于侁书丹,好友、同科进士(甲科第六名)、史学家司马光篆盖,现存河南洛阳博物馆[2-3]。

相较于对北宋与祖无择同一时期的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梅尧臣等名臣的研究,学界对祖无择的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平履历、诗歌成就等方面。陆俊青考述了祖无择的生卒年份及简单履历。刁忠民、朱筱文、李艳芳和鲍宇等人,分别对祖无择的《龙学文集》、交游唱和、诗文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吕萌园在综述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祖无择的籍贯、婚姻和子嗣等问题进行了考辩。辜梦子考察了祖无择案的起因和熙宁变法时期的政治环境。扈晓霞等人基于对《祖无择墓志铭》和祖无择为妻子所撰的《黄氏墓志》的考察,考证、梳理了祖无择的生平与仕履。目前,学界对《宋史》等史料未明确纪年的祖无择仕宦经历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祖无择早年曾游历海州,留下著名的“宋篆”三言诗石刻。历代学者释读此诗者众多,但因刻文字体是篆字,或多或少存有误读。祖无择曾知海州,研究者对他知海州的时间进行了考证,但或因史料爬梳不足,或因研究方向偏差,得出的结论各自不同。本文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及涉及的人物和背景发表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祖无择“宋篆”三言诗石刻及游历海州考

海州古城东部10 余公里处的云台山西麓,古代有座郁林观,现已不存。郁林观基址旁的山岩壁上,存有自唐至清历代摩崖石刻,其中有祖无择于宋仁宗庆历四年甲申(1044 年)七月前来游赏时留下的一方石刻,刻文体裁为三言诗。该刻石由祖无择撰文,书法家苏唐卿篆书,镌刻家王公衮镌刻,因集这三位名家的诗、书、刻于一体,故世称“三绝碑”(见图1),但祖无择《龙学文集》未收录这首三言诗。“三绝碑”不远处有一方《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石刻,为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 年)游云台山后撰文并隶书的游记。宋代著名金石家赵明诚南迁时,专程来海州拓片,收录在《金石录》中。这两处刻石刻面宽大,字体一隶一篆,笔力遒劲,风格古朴飘逸,合称“唐隶宋篆”。

图1 祖无择“宋篆”三言诗石刻及拓片

“宋篆”三言诗石刻距地面约180 cm,宽600 cm,高500cm。刻文竖刻左行,上款3 行,行7 字,记录三位合作者的郡望、姓名和字号;诗文9 行,行7 字(末行4 字),上款和诗文字径同为25 cm;落款2 行,分别有12 字和9 字,字径10 cm。结合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金石录》[4]468、清吴玉搢《金石存》[5]177、清道光《云台新志·金石志》[6]633-634、缪荃孙《古学汇刊·云台金石记》[7]681所载,以及近世学者的研读成果,经仔细辨认实物和拓片后,录文如下(为便于对照,采用繁体字,用“/”表示分行,适当添加标点符号):

清原王公袞君章/武功蘇唐卿致堯/范陽祖無擇擇之。/

犯驚濤,斻溟渤。披/宿莽,屐崛岉。愒槃/石,解簪韨。挹飛泉,/醒心骨。揮高論,謝/俗物。思古人,曶終/日。足飲酣,清思逸。/即絕壁,試奇筆。千/萬年,蒼蘚沒。後有/人,為吾拂。/

宋慶歷甲申歲秋七月辛卯朔,/擇之文、致堯筆、君章刻。

镌刻者王公衮,字君章,清原(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人,史载不详。苏唐卿,字致尧,武功(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人,北宋著名篆书家,历官殿中丞、大理寺丞。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时任殿中丞的苏唐卿因“通篆籀”受诏“详定天下印文”[1]3592。苏唐卿与欧阳修交好,为“欧公故人也,佳章善篆”[8]68。嘉祐七年(1062 年),苏唐卿知费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次年篆书《醉翁亭记》,与时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反复书信核校,并刻碑纪念[9]17-24。苏唐卿与王安石交好。苏唐卿迁大理寺丞后,朝廷祀明堂,推恩其母。王安石为苏唐卿母亲撰写制文《大理寺丞苏唐卿母孙氏万年县君制》,收录于王安石《临川文集》。文曰:“敕孙氏:朕即肆祀于明堂,而锡命以褒诸臣之母,尚惟高年及养,而礼秩有所不加。故推异恩,以慰其意。尔年耄矣,而有子列于王官。其疏爵邑之荣,以厚闺门之庆。可。”[10]191

祖无择为何能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年)来海州游玩并题刻呢?庆历初年,祖无择提点淮南路刑狱,“乙巳,……提点淮南刑狱、秘书丞祖无择知黄州。初,王素自淮南徙渭州,移文楷摄转运按察使事,无择既不平,因与楷互讼,事虽会赦,犹降之”[11]3726。《祖无择墓志铭》载:“提点淮南路刑狱公事。擿发奸赃,不避豪贵,为怨者所谤,左迁知黄州。”[2]淮南路是北宋初十五个行政区之一,治扬州江都县(今江都区),又称扬州路。淮南路下辖范围较广,包括江苏全境、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等州军监,具体有扬、楚、濠、寿、光、舒、庐、和、滁、海、泗、毫、宿、泰、通等十七州,以及建安、涟水、高邮、无为四军,利丰、海陵二监[1]2178-2179。祖无择提点淮南路刑狱期间,来下辖的海州游历巡视当在情理之中。同一年,祖无择巡历楚州时,曾携友同登《澄清阁》并赋诗,“范滂雅志在澄清,今日廉车命阁名。华榜高标虽具美,奈何长是困苍生”[12]807。“廉车”指观察使、廉访使、按察使等赴任时所乘的车子,亦用以代指上述官员,此处指提点淮南路刑狱的祖无择。祖无择巡历通州时,曾携弟祖无颇与友人游览狼山,并在葫芦峰下朝阴洞(又称千人洞、夕阳洞)内刻石留念。刻石内容为“庆历甲申孟冬晦,因按部,同弟无颇闲游。提点淮南路刑狱兼劝农事祖无择书,胡思忠捧砚”[13]315。

二、祖无择知海州时间

祖无择知海州的准确时间,《宋史》本传未载,仅载祖无择知海州时间在知南康军之后,提点淮南、广东路刑狱之前。《祖无择墓志铭》亦未载,但所叙祖无择履职次序与《宋史》本传略有差异。《祖无择墓志铭》载:“改著作佐郎、知南康军,迁秘书丞、提点淮南路刑狱公事。擿发奸赃,不避豪贵,为怨者所谤,左迁知黄州。……丁杜夫人忧,……服除上书,言时政得失,忤执政者。谪知海州。……移提点广南东路刑狱。”[2]可知,祖无择在知海州之前,历知南康军、提点淮南路刑狱、知黄州,之后提点广东刑狱。因《祖无择墓志铭》为同时代人根据祖无择家人提供的墓主行状而撰,可信度较高。故而,祖无择知海州在提点淮南路刑狱、左迁黄州之后,在提点广东路刑狱之前。地方志书对此语焉不详。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职官表》载:“祖无择,仁宗庆历时任,有传。见《宋史》。”[4]71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良吏传》引《宋史》本传云:“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知海州。”[4]371-375确定祖无择知海州的准确时间,仍需其他资料为佐证。

近代学者在研究祖无择仕宦履历时,对祖无择知海州时间的认定也各有差异。李之亮在《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中提出,祖无择知海州时间为仁宗庆历八年(1048 年)至皇祐二年(1050 年)[14]118-119。扈晓霞依据《祖无择墓志铭》指出,祖无择于庆历八年(1048年)谪官海州,受差遣提点广东刑狱在皇祐元年(1049年)八月[2]。李艳芳对扈晓霞提出的两个时间节点没有异议,但认为“祖无择任职海州提点期间,在花果山狮子岩下郁林观摩崖留下的《三言诗刻》一篇”[15]47。显然,她将祖无择任职“提点淮南刑狱”误为“海州提点”,且宋代无“海州提点”一职。宋开智考述后认为,祖无择知海州时间为庆历四年(1044 年)[16],应该是将祖无择在淮南刑狱任上巡历海州并题名“宋篆”石刻的时间,误判为他知海州的时间。

上文已提到,祖无择由提点淮南路刑狱左迁黄州,时间在仁宗庆历四年(1044 年)十二月。在江宁府(今南京市)栖霞山天开岩上,有人发现了祖无择与友人在次年三月游历时的题名石刻,“祖无择择之,徐太宁清一,同游憩此岩。庆历乙酉三月十三日题”[17]137。从扬州到黄州,一般走水路,距离大约500 公里,需要从扬州乘船先经大运河南下,后溯长江而上直达黄州。古代官员迁转,虽然有明文规定要及时抵达交接,但大多都不严格遵守,尤其是有文采的官员,往往在上任途中,一边游历沿途风景,一边拜访当地官员故交。祖无择亦如是。江宁府是江南路治所,是长江溯流而上的必经之地,当地应该有祖无择的故交好友。他在这里游山玩水,诗酒唱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祖无择墓志铭》载,祖无择左迁黄州之后“丁杜夫人忧”,时间不详,即可能是上任途中,也可能是在黄州任职期间。祖无择服除后,又因上书言时政得失,得罪当朝执政,被谪知海州。古代丁忧一般需要头尾三年,故祖无择谪知海州时间最早在仁宗庆历七年(1047 年)末庆历八年(1048 年)初。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是祖无择的好友。他在得知祖无择知海州后,写下《送祖择之秘丞知海州》一诗相赠,既为祖无择有才不得重用打抱不平,又对他善加劝慰。该诗收录在《宛陵集》卷三二:

骥有千里足,不使千里驰。人有抱长才,亦复不得施。去去作守长,政化尚可为。勿云海滨陋,岂无彼黔黎。事举讼必简,安能忘酒卮。水物错在俎,咸腥应自宜。朐山日相对,亦莫厌其卑。苍翠入画戟,浓淡若秀眉。但向此中乐,用舍乃系时。[18]445

诗中的“海滨陋”“咸腥”“朐山”等词反映了海州滨海靠山的地理环境。朱东润在编年、校注梅尧臣时,认为该诗作于“庆历八年”[18]445。

祖无择来海州后,发现位于孤山(今白虎山)之麓的海州社稷坛房破坛毁,就在旧坛址五十步外的平台上,组织人力重建。当年八月,社稷坛建成,祖无择请当时分司南京(今商丘)、居住韶州(今韶关)的好友余靖撰写《海州社稷坛记》,立碑以纪其事,并举行了隆重的拜祭大礼。目前,海州尚未发现该石碑,而余靖《武溪集》卷五收录该记,其中记载了祖无择以秘书丞知海州的时间为“庆历戊子由兰台丞佩郡印,既下车之三月”[19]45-46,即仁宗庆历八年戊子(1048 年)。

祖无择从海州离任的时间,可从他任职广东路提点刑狱的时间点上推断。赴广东上任途中,祖无择游历沿途名胜,并刻石留念。他有《经剑池》一诗,载于《龙学文集》卷二:

巧冶何年百炼金,刜钟芒刃此湮沉。气冲牛斗虽难掩,鉴遇张雷始见寻。恍惚莫穷神物远,波澜空在曲池深。铅刀也强思磨试,怅望西山与华阴。[12]799

该诗题记记述了写作此诗的原由,“皇祐元年八月晦日题,时以秘书丞为广东提刑经过”[12]799。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其时月亮随太阳同升落,晚上就看不到月亮,天色很黑,故称为“晦日”。“皇祐元年八月晦日”即仁宗皇祐元年(1049 年)八月三十日,祖无择从海州赴任广东路提点刑狱,途经南昌府丰城县,游历剑池而作此诗。因此,祖无择离任海州的时间应在皇祐元年(1049 年)八月之后。

仁宗庆历七年(1047 年)正月,梅挚因礼仪不当,以户部副使、户部员外郎降知海州[11]3859,庆历八年(1048 年)正月丙戌,“自知海州徙苏”[20]39。由此可推知,祖无择知海州当在仁宗庆历八年(1048 年)至皇祐元年(1049 年)八月前,历时一年有余。

三、祖无择知海州经历

上文提到,余靖撰《海州社稷坛记》记述祖无择在复建海州社稷坛之事。《祖无择墓志铭》载,“祖无择谪知海州。下车毁淫祀而貌前守之贤者孙公冕而祠之,又亲题其市桥曰‘怀孙桥’”[2]。宋代,地方官员到任后往往对辖区内与儒家文明相悖的民间崇拜加以整治,如禁止淫祀、捣毁淫祠等,并确立正统崇拜对象,如修建循吏生祠等,宣扬儒家思想。祖无择来海州后新建社稷坛、捣毁淫祠,并为前海州知州孙冕画像并立祠,这些为他在海州赢得了赞誉。

孙冕(950—1025 年?),字伯纯,北宋临江军新淦(今吉安市新干县)人。太宗雍熙二年乙酉(985 年)梁灏榜进士,初授秘书丞。孙冕历官勾当京兆府、直史馆著作佐郎、三司度支勾院判官、左正言,知海州,梓州、夔州巡抚使,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寿州、苏州等。孙冕知海州时间史载不详,综合真宗期间海州历任知州的任职情况,大致推知孙冕知海州在景德年间,即景德元年(1004 年)至三年(1006 年)[21]160-162。孙冕知海州期间为民办了不少实事。一是劝民勿要设置盐场,因“患在不售,不患盐不足。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但百姓不听,于是设置洛要、板浦、惠泽三个盐场。后来,这三个盐场的货售卖不畅,盐积如山。二是劝民勿以土产代军器充折,朝廷下令从海州调发弩桩箭干之类的军器,但海州素无此物,百姓无奈欲以鳔胶充折,被孙冕制止,因为若如此行事,朝廷会年年征调。这两件事,被沈括记录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官政》[22]946-947中。

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良吏传》引《宋史》本传云:“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徒文具,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化,由此始盛。”[4]371-375《海州直隶州志》将兴建学宫一事置于祖无择知海州后,以此作为他任职海州期间的政绩。实际上,《宋史》所载指的是祖无择知袁州期间的政绩,“(祖无择)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1]10659-10660。即便如此,从祖无择后来游宦经历中对兴学的重视程度看,同样重视兴学的唐仲冕在修《海州直隶州志》时将这一政绩置于祖无择知海州期间,也无可非议。《宋史》论曰:“祖无择治郡所至,能修校官,是皆班班可纪者。然……无择以忤安石废弃终身,即是亦足以知二人之贤矣。”[1]10659-10660

猜你喜欢
庆历海州墓志铭
论庆历贬谪诗风
江苏省海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毕昇(节选)
《海州绣——十二生肖儿童吉祥玩具》
海州刺綉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