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爆米花状铜粒子的植酸掺杂碳纳米管网络用于Hg(II)的高灵敏检测

2024-01-05 12:42钟佳妙陈开茶赵红莉蓝闽波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化学电位

冯 通, 钟佳妙, 陈开茶, 赵红莉, 蓝闽波,2

(华东理工大学 1.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2.分析测试中心, 上海 200237)

重金属污染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由采矿、污废排放和消费品重金属超标等人为因素造成[1],往往会导致不可逆的环境恶化。汞(Hg)易于在生物体细胞中积累,从而导致严重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如水俣病、认知障碍和肾损伤等[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饮用水水质准则[4]中规定 Hg 的含量阈值分别为 1 μg/L 和 6 μg/L。因此,实现环境中微量 Hg(II)灵敏且快速的检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迄今为止,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6]、原子荧光光谱法[7]和比色法[8]等。虽然这些方法具有准确度和稳定性等优势,但是通常要求大型仪器和专业的测试人员,不适用于现场检测。与之相比,电化学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其中,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作为灵敏度很高的电化学技术,非常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碳纳米管(CNT)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电子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9],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其用于电极修饰剂的性能。结合硫醇化壳聚糖(CS-SH)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 Hg(II)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10]。苯硫酚共价功能化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可通过 Au-S 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而纳米管侧壁上残留的硫醇基团可以选择性地吸附 Hg(II)[11]。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在采用 SWASV 对 Hg(II)进行定量分析时,Cu(II)可作为一种增强剂来提高Hg(II)的信号响应[12-14]。

本文通过电沉积技术在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上逐层修饰植酸掺杂碳纳米管网络(PACNTnet)和爆米花状铜粒子(Pop-shaped Copper particles, popCu),构建了一种 Cu(II)增强的 Hg(II)电化学传感器,系统性地评估了该传感器对 Hg(II)的检测性能,并以大米和茶叶等农产品作为实际样品进行应用评价。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电化学工作站(Autolab M204 型,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3400N 型,日本日立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1400型,日本电子株式会社);能谱仪(Falion 60S 型,美国EDAX 公司);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InVia Reflex 型,英国雷尼绍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NexION 2000 型,美国 Perkin Elmer 公司)。电化学测试均采用三电极体系:自制的 SPCE[15]及制备的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CHI115)和Ag/AgCl(CHI111)电极(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多壁碳纳米管(MWCNT,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植酸(PA,w=70%,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uSO4·5H2O(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硫酸(西格玛奥德里奇贸易有限公司);汞离子标准溶液(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中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未经纯化直接使用。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电阻率为18.2 MΩ·cm。

1.2 实验方法

1.2.1 PACNTnet 的制备 首先参照文献[16-17]对商品化的 MWCNT 进行酸化处理,然后根据我们之前的报道[18]制备PACNTnet,具体步骤为:将 120 mg酸化的MWCNT 超声分散在 60 mL 超纯水中,加入2.86 mL PA 水溶液,超声 40 min 后转移到特氟龙高压反应釜中,于 180 ℃ 反应 12 h。待冷却至室温后,分别用超纯水和乙醇洗涤数次,冷冻干燥得到产物,记为 1.0PACNTnet。改变 PA 的加入量,使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了 0.5PACNTnet (PA 加入量为 1.43 mL) 和1.5PACNTnet(PA 加入量为 4.29 mL)。

1.2.2 popCu/PACNTnet/SPCE 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如图1 所示,首先,将上述制备的不同 PACNTnet分散在超纯水中,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悬浮液。通过循环伏安法(CV)将材料沉积到SPCE 表面,具体参数如下:扫描范围-1.5 ~ 0.5 V,扫描速率0.1 V/s,扫描圈数 10。沉积结束后,用超纯水清洗电极,之后将电极静置干燥,得到的修饰电极分别记为 0.5PACNTnet/SPCE、1.0PACNTnet/SPCE 和1.5PACNTnet/SPCE。

图1 popCu/PACNTnet/SPCE 的构建示意图Fig.1 Illustration of popCu/PACNTnet/SPCE construction

再通过恒电位沉积法进一步将 popCu 修饰到PACNTnet/SPCE 上,得到popCu/PACNTnet/SPCE 修饰电极。沉积液组成为 0.1 mol/L CuSO4和 0.5 mol/L H2SO4,沉积电位为 -1.5 V。同时通过设置沉积时间分别为 5、10、15 s 和 20 s 来研究 popCu 的沉积量对Hg(II)信号响应的影响。

1.2.3 电化学测试 通过 SWASV 对溶液中Hg(II)含量进行定量测试,使用 0.1 mol/L HCl 作为支持电解质。预富集阶段沉积电压为 -0.25 V,沉积时间为120 s,静置时间为 15 s;溶出过程的电压扫描范围为-0.1~ -0.2 V,步进电位 5 mV,振幅为 25 mV,频率为15 Hz。

电化学阻抗谱(EIS)和CV 法测试在 5 mmol/L K3Fe(CN)6和 0.1 mol/L KCl 的混合溶液中进行。EIS参 数:频 率10-2~105Hz,电 压 0.27 V,振幅 5 mV;CV 参数:扫描范围 -0.2~0.6 V,扫描速率50 mV/s。

1.2.4 实际样品分析 采用浸渍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将市售大米或茶叶研磨至细小的颗粒,准确称取 10 g置于烧杯中,加入 50 mL 1 mol/L HCl 溶液,浸泡后静置,使固体充分沉降,取上层液体通过 0.22 μm 水系微孔滤膜过滤,最后取 25 mL 澄清的滤液用超纯水定容至 250 mL,用来进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极修饰材料的表征

采用TEM 对MWCNT 和PACNTnet 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如图2(a) 和图2(b) 所示。MWCNT 前体直径约为20 nm,长度各异但远大于其直径。与分散的 MWCNT 相比,PACNTnet 呈现出多孔聚集网络状结构,尺寸分布在 400~500 nm 范围内。该结构由MWCNT 交织而成,是 PA 分子六原子环边缘上的 6个磷酸基团与酸化 MWCNT 上的含氧官能团相互作用的结果。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通过SEM 来表征。图2(c) 和 2(d)分别是放大倍数为 10 000 时 PACNTnet/SPCE 和 popCu/PACNTnet/SPCE 的表面形貌,可以看到 Cu 在该沉积条件下为爆米花状纳米颗粒。

图2 MWCNT(a)和PACNTnet(b)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PACNTnet/SPCE(c)和 popCu/PACNTnet/SPCE(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Fig.2 TEM images of MWCNT (a) and PACNTnet (b); SEM images of PACNTnet/SPCE (c) and popCu/PACNTnet/SPCE (d)

通 过 能 谱 仪(EDS)表 征PACNTnet/SPCE 和popCu/PACNTnet/SPCE 的逐步构建过程。 PACNTnet/SPCE 的EDS 分析如图3(a) 所示,主要元素组成包括 C、O 和 P,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80.28%、10.72% 和0.62%。popCu/PACNTnet/SPCE 的EDS 分析如图3(b)所示,主要元素及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C 39.18%、O 23.40%、P 0.13%、Cu 14.66%。结果表明:在逐步电沉 积 的 过 程 中,PACNTnet 和 popCu 逐 步 修 饰 到SPCE 上,且 popCu 的沉积量较大。

图3 PACNTnet/SPCE (a)和popCu/PACNTnet/SPCE (b)的能谱图Fig.3 EDS spectra of PACNTnet/SPCE (a) and popCu/PACNTnet/SPCE (b)

通过CV 法和EIS 法研究了不同PA 掺杂量的PACNTnet/SPCE 在 5 mmol/L K3Fe(CN)6/0.1 mol/L KCl 混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CV 表征结果如图4(a) 所示,相较于裸 SPCE,碳纳米管及其衍生材料修饰的电极表现出更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流信号。这是因为基于碳纳米管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而且裸 SPCE、MWCNT/SPCE、0.5PACNTnet/SPCE 、 1.0PACNTnet/SPCE 和1.5PACNTnet/SPCE 的峰电位差△Ep(即图中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差值)分别为 432.1、183.1、168.5、156.2 mV 和 168.4 mV 的原因。 EIS 表征结果如图4(b)所示。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得到SPCE、MWCNT/SPCE、0.5PACNnet/SPCE、 1.0PACNnet/SPCE、1.5PACNnet/SPCE 各修饰电极的电阻(Rct)分别为 756、263、188、113 Ω 和 180 Ω,这与 CV 的测试结果相符。两组数据表明 MWCNT 和 PACNTnet 的修饰都能显著降低SPCE 的电阻,然而对于 PA 不同掺杂量制备的PACNTnet,随着原料中 PA 掺杂量的增加,修饰电极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其中 1.0PACNTnet/SPCE 表现出最佳的导电性,因此后续实验均基于 1.0PACNTnet/SPCE 展开。

图4 裸 SPCE、MWCNT/SPCE、0.5PACNTnet/SPCE、1.0PACNTnet/SPCE 和 1.5PACNTnet/SPCE 循环伏安曲线(a)以及电化学阻抗谱图(b);MWCNT、0.5PACNTnet、1.0PACNTnet 和 1.5PACNTnet 的拉曼光谱图(c)Fig.4 CV curves (a) and EIS plots (b) of bare SPCE, MWCNT/SPCE, 0.5PACNTnet/SPCE, 1.0PACNTnet/SPCE and 1.5PACNTnet/SPCE;Raman spectra of MWCNT, 0.5PACNTnet, 1.0PACNTnet and 1.5PACNTnet (c)

通过拉曼光谱进一步探究了 PA 掺杂量对PACNTnet 导电性的影响,结果如图4(c) 所示。酸化MWCNT 及其衍生材料的 D 波段和 G 波段分别位于1 350 cm-1和 1 580 cm-1附近[19],分别与碳的不规则结构和共轭C= C 在石墨晶体结构中的振动有关[20-21]。两波段的积分强度比(ID/IG)通常用于表征石墨材料中的缺陷数量[22],高的ID/IG值表明材料具有高度的无序性和大量的缺陷[23],从而使得该材料具有更多的电子传输活性位点。由图4(c) 计算得出,MWCNT、0.5PACNTnet、1.0PACNTnet 和 1.5PACNTnet 的ID/IG值分别为0.980 6、1.067 5、1.200 5 和 0.914 2。其中,1.0PACNTnet 的ID/IG值最大,表明它具有最高的缺陷程度和最多的电子传输活性位点,宏观上表现为具有最好的导电性。这是因为在 PACNTnet 的制备过程中,PA 用量较小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有部分 MWCNT以游离形式存在。相反,过量的 PA 会覆盖 MWCNT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自组装的活性位点,从而影响立体网络结构的形成[24]。这也与 CV 和 EIS 表征结果相符。

2.2 测试条件优化

为了探究 popCu/PACNTnet/SPCE 用于电化学检测 Hg(II)时的最佳测试条件,分别对支持电解质、沉积电位、沉积时间和 popCu 的沉积量进行了优化。

首先对比了恒电位沉积时间为15 s 时popCu/PACNTnet/SPCE 在4 种常见支持电解质(HCl(0.1 mol/L)、HNO3(0.1 mol/L)、HAc-NaAc(0.1 mol/L,pH 5.0)和 PBS(0.1 mol/L,pH 5.0)[25-26])中 对 50 μg/L Hg(II)的信号响应,结果如图5(a)所示。在 0.1 mol/L HCl 和 0.1 mol/L HNO3这类强酸性条件下,均出现了Cu(II)和 Hg(II)的溶出峰,不同溶液中出峰位置有差异。这是因为在电化学体系中,电荷传输是由电解质完成的[27],而且不同的支持电解质提供了不同的离子强度和导电能力[28],其中 HCl 溶液中两峰的分离度和信号响应大小明显好于 HNO3。这是由于支持电解质中氯离子的存在可以引发Hg(II)氧化还原偶的催化作用[29],从而提高Hg(II)的溶出电流信号。因此选用 HCl(0.1 mol/L)作为支持电解质。

图5 不同支持电解质(a)、沉积电位(b)和沉积时间(c)对 popCu/PACNTnet/SPCE 检测 2 μg/L Hg(II)信号响应的影响;Cu 的沉积时间对 popCu/PACNTnet/SPCE 检测 1 μg/L Hg(II)信号响应的影响(d)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electrolytes (a), deposition potential (b) and deposition time (c) on the response of popCu/PACNTnet/SPCE to 2 μg/L Hg(II); Effect of the deposition time of Cu on the response of popCu/PACNTnet/SPCE to 1 μg/L Hg(II) (d)

沉积电位直接影响重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的还原,是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离子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如图5(b) 所示,在沉积电压由 -0.15 V 降低至-0.35 V 的过程中,信号响应先增大后减小,在 -0.25 V处出现峰值。另一个参数沉积时间直接决定富集到电极表面的待测离子量,会对信号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如图5(c) 所示,随着沉积时间从 30 s 增加到 150 s,信号响应出现递增的趋势,在120 s 时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因此将富集过程的参数设置为沉积电压 -0.25 V、沉积时间 120 s。

不同 Cu(II)沉积时间的 popCu/PACNTnet/SPCE,信号响应均大于 PACNTnet/SPCE,说明Cu 离子的存在会放大 Hg(II)的溶出信号[30]。为探究测试体系中Cu 含量对信号响应的影响,通过控制恒电位沉积的时间来优化 popCu 的沉积量。比较了恒电位沉积时间分别为 0、5、10、15 s 和 20 s 时,popCu/PACNTnet/SPCE 对 1 μg/L Hg(II)的信号响应,如图5(d)所示。在5~20 s 的沉积时间范围内,信号响应先逐渐增大,在 15 s 时达到峰值,而后又开始降低。这是由于当体系中 Cu 的含量过高时,溶出过程 Cu(II)和 Hg(II)两个溶出峰之间的分离度较差,严重影响 Hg(II)信号响应的积分计算[14]。因此选择沉积时间为 15 s,后续实验均在该条件下制备 popCu/PACNTnet/SPCE。

2.3 Hg(II)的电化学检测

基于上述实验,在制备的 popCu/PACNTnet/SPCE上采用 SWASV 对 Hg(II)进行定量检测。图6 所示为popCu/PACNTnet/SPCE 对质量浓度为0.02、0.1、0.2、1、2 μg/L 的 Hg(II)的方波溶出伏安曲线(a)及其线性回归曲线(b)。Cu(II)和 Hg(II)分别在-0.04 V和 0.2 V 附近出现溶出峰信号。在Hg(II)质量浓度为 0.02 ~ 2 μg/L 范围内,峰电流信号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线性方程为y= 5.51x+9.28(R2=0.998),灵敏度为 5.51 μA/(μg·L-1),检出限(LOD)低至 0.012 μg/L(S/N= 3,其中S为信号响应,N为基线噪声),表明基于 popCu/PACNTnet/SPCE 修饰电极的Hg(II)电化学传感器完全能够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对 Hg(II)含量的检测要求。此外,对比了其他几种文献报道的电化学传感器对 Hg(II)的检测性能,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本文中popCu/PACNTnet/SPCE得到的检出限更有优势,且丝网印刷电极的制作成本也更低。

表1 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对 Hg(II)检测性能的比较Table 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g (II)

图6 popCu/PACNTnet/SPCE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Hg(II)的方波溶出伏安曲线(a)及其线性回归曲线(b)Fig.6 SWASV curves of popCu/PACNTnet/SPCE with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s of Hg(II) (a); Calibration curve for determination of Hg(II) (b)

在重金属电化学检测中,选择性是评价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 100 倍浓度的干扰离子(Pb(II)、Cd(II)、Cr(VI)、As(III)、Ni(II)、Co(II))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了popCu/PACNTnet/SPCE用于1 μg/L Hg(II)检测的抗干扰能力,结果如图7(a)所示,各种干扰离子对 Hg(II)检测的影响很小。即使在高浓度混合离子干扰的情况下,popCu/PACNTnet/SPCE 对 Hg(II)的信号响应与无干扰条件下的差异也很小,可忽略不计,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对 Hg(II)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图7 popCu/PACNTnet/SPCE 的抗干扰性(a)、重现性(b)和长期稳定性(c)测试Fig.7 Anti-interference (a), repeatability (b) and long-term stability (c) experiment of popCu/PACNTnet/SPCE

为了评估 popCu/PACNTnet/SPCE 的重现性,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 10 根修饰电极,分别记录它们对0.2 μg/L Hg(II)的信号响应,结果如图7(b) 所示。10次检测获得的电流信号差异较小,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2.14%,说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为了研究 popCu/PACNTnet/SPCE 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了同一批电极在 15 d 内对 1 μg/L Hg(II)的信号响应,每 3 d 测试一次,结果如图7(c) 所示。在0 ~ 12 d内,电流波动较小,RSD 为 0.93%。第 15 d 电流出现明显下降,减小至原来的 88.43%,这可能是部分修饰材料从 SPCE 表面脱落导致。结果说明,popCu/PACNTnet/SPCE 在 12 d 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4 实际样品分析

为了验证popCu/PACNTnet/SPCE 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可行性,以大米和茶叶为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选取 0.2 μg/L 和 1.0 μg/L 两个质量浓度作为 Hg(II)的标准加入量,加标回收结果如表2 所示。不同加入量在大米和茶叶浸渍液中的回收率都在98.0%~115.0% 范围内,RSD 均小于 5%。此外,通过 ICP-MS 技术进行对照,经直接浸渍法处理的大米和茶叶样品中 Hg(II)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6 μg/L 和 0.31 μg/L;加入 0.2 μg/L Hg(II)标液后,ICP-MS 测量值分别为 0.35 μg/L和 0.51 μg/L,与表2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得到的测量值相近,计算误差分别为 3.93% 和 4.04%,在可接受范围内。以上结果表明基于 popCu/PACNTnet/SPCE 的 Hg(II)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的潜力。

表2 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Table 2 Spike recovery experiment of real samples

3 结 论

(1)采用逐步电沉积的方式先后通过 CV 法和恒电位法将 PACNTnet 和 popCu 修饰到 SPCE 表面,成功构建了基于 popCu/PACNTnet/SPCE 的 Hg(II)电化学传感器。

(2)该传感器在Hg(II)质量浓度为0.02~2 μg/L 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 0.012 μg/L,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

(3)加标回收实验和 ICP-MS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可应用于大米、茶叶等农产品中 Hg(II)的高灵敏检测。

猜你喜欢
碳纳米管电化学电位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关于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电镀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
碳纳米管阵列/环氧树脂的导热导电性能
浅谈等电位联结
聚赖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大米中的铅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