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不同秃杉种源生长差异及选择研究*

2024-01-05 11:34蒋莹王黄倚君王绍昌王海梅陈友祥李建梅孙志刚陈强赵军周红王庆华
西部林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秃杉林龄材积

蒋莹,王黄倚君,王绍昌,王海梅,陈友祥,李建梅,孙志刚,陈强,赵军,周红,王庆华,6,7

(1.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昌宁 678100;2.云南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3.屏边县林业和草原研究所,云南 屏边 661200;4.昌宁县西山国社合作林场 云南 昌宁 678100;5.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6.云南省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1;7.高黎贡山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 保山 678000)

秃杉(Taiwaniaflousian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国家储备林树种之一,其树体高大,树高可达72 m,胸径可达2.2 m。分布于23°53′~30°20′N、98°50′~108°55′E,海拔600 m~3 000 m。云南西部、西北部的澜沧江、怒江流域为集中分布区,湖北利川石门乡中心村、星斗山的花板溪,贵州雷公山东南斜坡的沟谷两侧,四川武陵山地西部的酉阳县等区域均有分布[1-3]。在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开展的引种栽培试验中生长良好[4-8]。云南省是秃杉人工造林最早最多的省份,腾冲市界头乡天台山有一片1930年栽种的秃杉人工林,54 a生立木蓄积量1 370 m3/hm2,60 a生立木蓄积量1 621 m3/hm2,80 a生立木蓄积量2 196 m3/hm2,创造了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世界之最”的记录[9]。

秃杉野生资源稀少且呈间断性零星分布,复杂多样的生境,长期的地理隔离,基因间没有交流,造成了秃杉种群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性,秃杉不同天然群体的RAPD、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秃杉种源间和种源内、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丰富[10-14],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因此,为探讨秃杉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变化,于2013年6月在屏边县开展秃杉种源栽培试验,以期为滇东南屏边秃杉适生区筛选出生长量高的良种种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屏边县玉屏镇大凹腰金竹田坡(23°01′44.40″N、103°42′27.72″E),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海拔1 128~1 600 m;西北坡,坡度15°~30°;土壤为黄壤,土层厚度>1 m;年均气温16.5 ℃,≥10 ℃活动积5 105 ℃;年平均降水量1 65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7%,5—10 月为雨季。参试种源原产地自然条件见表1。

表1 参试种源原产地自然环境Tab.1 Nature environment of test provenances in country of origin

1.2 试验材料

根据秃杉结实植株以散生木、孤立木为主,呈林分状少的状况,采用基于数量回归模型的秃杉优树选择方法[15],2011年10—11月分别在腾冲市、贡山县、福贡县、盈江县、梁河县、龙陵县、凤庆县、昌宁县、临翔区、雷山县采集复选优树种子等量混合组成参试种源,并以从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购买的秃杉商品种为对照(CK)(来原于昌宁县),共计11个处理。

1.3 试验方法

2013年6月选择苗高20 cm以上、地径0.3 cm以上苗木营建秃杉种源试验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1个处理、6株小区、8次重复,区组沿等高线布置,株行距2 m×3 m,每塘施三元复合肥200 g作基肥,定植后3年内每年5—6月、9—10月各除草1次。2016、2019、2022年12月分别进行树高、胸径等生长量调查,并计算材积。

1.4 统计与分析

取每重复每个种源各单株测定指标的平均值进行统计。数据统计分析在Excel 2011和SPSS 22.0 软件上进行。

单株材积[16]

V=0.000 058 77d1.969 983 1h0.896 461 57

式中:V为单株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方差分析线性模型

Yijk=μ+αi+βj+eij

式中:μ为平均值,αi为种源效应,βj为重复效应,eij为随机误差。

变异系数

标准差

遗传力

H2=MG/(MG+ME)

式中:H2为遗传力,MG种源遗传方差,ME为环境方差。

遗传增益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数[17]

2 结果与分析

2.1 秃杉种源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11个秃杉种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11个种源在3、6、9 a生时各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均具有极显著水平的差异。9 a生11个秃杉种源LSD检验结果见表3。说明秃杉各种源间在屏边县的生长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为屏边开展种源选择提供了可能。

表2 秃杉种源不同林龄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Tab.2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growth trait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rovenances at different forest ages

表3 9 a生各种源平均树高、胸径、材积LSD检验Tab.3 LSD test for average tree height,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volume of timber of 9-year-old trees from various provenances

2.2 秃杉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从表4可以看出,3、6、9 a生秃杉种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不相同,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远高于树高和胸径的变异程度。从遗传力方面来看,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高,树高为0.780~0.786,胸径为0.712~0.765,材积为0.754~0.815,说明秃杉种源各生长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从不同的林龄来看,树高的遗传力较为稳定,胸径、材积的遗传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说明胸径和材积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表4 秃杉种源不同年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参数Tab.4 Genetic variation parameters of growth traits in different ages of T.flousiana provenances

2.3 秃杉各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效果

早晚期选择的可行性与性状年-年相关系数关系密切[18]。对11个种源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在不同林龄的生长性状和秩次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各林龄间表型相关系分别为0.581~0.833、0.753~0.788、0.801,秩次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782、0.636~0.809、0.827。各生长性状在3、6、9 a生各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选用树高、地径(胸径)、材积指标对秃杉种源进行早期选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表5 主要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系数Tab.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main growth traits in early and late stag

2.4 秃杉种源聚类结果分析

对参试11个种源3、6、9 a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4类进行聚类分析,选出速生型、较速生型、一般生长型、慢生型的种源,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在各林龄段,试验林生长好的种源数占种源总数的1/2以上,速生型、较速生型种源3 a生有6个种源,6 a生有5个种源,9 a生有5个种源,各林龄入选种源基本一致,说明秃杉种源早期选择有较高的可靠性。

表6 秃杉种源各林龄生长聚类分析Tab.6 Cluster analysis of growth of T.flousiana provenances at different forest ages

2.5 速生优良种源的选择

以树高、胸径和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11个种源(含CK)9 a生的生长量平均值及遗传增益见表7。由表7可见,10个种源材积遗传增益大于10%的有7个种源,分别是6号龙陵、4号盈江、5号梁河、9号临翔、1号腾冲、2号贡山、10号雷山种源。其中排位前5的分别是6号龙陵种源、4号盈江种源、5号梁河种源、9号临翔种源、1号腾冲种源,树高遗传增益分别达19.11%、17.75%、18.72%、15.99%、13.85%;胸径遗传增益分别12.25%、6.37%、4.54%、1.94%、0.77%;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54.24%、38.43%、29.98%、28.08%、19.22%。

表7 11个种源9 a生生长量排名和遗传增益估算Tab.7 The 9-year growth rank and genetic gain estimation of 11 provenances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1)地理种源试验可深入了解树种的地理变异格局、变异大小等特点,为该树种的造林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对该树种的适地适种源及速生丰产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19]。从屏边秃杉种源试验林不同林龄生长结果看,不同产地秃杉种源在屏边县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 a生时生长最快的是龙陵、临翔种源;6 a生时生长最快的为龙陵种源;而9 a生时生长最快的龙陵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分别为10.01 m、15.06 cm、0.099 6 m3。生长最慢的福贡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分别为8.04 m、11.37 cm、0.047 3 m3,龙陵种源比福贡种源分别增加了24.50%、32.45%、110.57%,说明秃杉种源在生长量上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存在良好的选择潜力。在树高、胸径、材积3个主要性状中,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远远大于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再次说明秃杉种源选择的潜能。这与过去有关秃杉种源试验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20-25]。

(2)不同种源间不同林龄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树高、胸径(地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780~0.786、0.712~0.815、0.754~0.815,说明秃杉种源生长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用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开展秃杉优良种源的选择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广东省对秃杉种源、家系林木生长的联合试验表明,秃杉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力在0.748~0.909,秃杉幼龄植株具有较高的群体遗传稳定性,种源优劣分化较为稳定[26-27];四川省古蔺的相关试验表明,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均在0.67以上),秃杉林木的生长强烈地受种源的遗传控制,秃杉的种源选择,以对生长性状进行选择的可靠性较大[28]。

(3)林木育种周期长,为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遗传改良的效果,对林木进行早期选择是十分必要的[29]。秃杉一般25 a以上才开始结实,开展早期选择就显得更加必要。据报道油杉早期选择的年龄是15 a[30],马尾松早期选择的可靠年龄为10 a[31],杉木种源的早期选择年龄应在10 a左右[17]。四川古蔺12 a生秃杉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树高、基径或胸径与12 a生的单株材积的表型、遗传的相关均显著或极显著,可采用3 a生树高或基径对各种源的秃杉林木单株材积进行早期选择[28];广东2、3、4、11 a生的秃杉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间相关极显著[27];福建秃杉种源、家系试验林5、15、25 a生树高、胸径间相关极显著[32]。本研究11个种源在3、6、9 a生时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在各林龄段,试验林生长好的种源数占种源总数的1/2左右,除3、6 a生时速生、较速生种源有少量变动外,6、9 a生时速生、较速生种源一致,因此开展秃杉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其种源的早期选择年龄以6 a生为宜。

(4)秃杉种源在不同栽培区域生长表现存在差异,应依据当地气候、立地条件选择生长表现良好的种源造林。以往的试验表明:云南种源在鄂北岗地,云南腾冲种源在鄂西山区,云南腾冲、昌宁种源在广西、云贵高原南部,云南龙陵种源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栽培试验中生长表现良好;贵州桥水种源在鄂北岗地,贵州格头种源在鄂中低丘,贵州雷公山种源在鄂西山区、广西,贵州丹、格、昂、交种种源在广东,贵州台江、剑河种源在江西,贵州秃杉种源在川南,贵州黔东南种源在云贵高原南部等地的栽培试验中生长表现也良好。而湖北鄂西利川、云南贡山、福贡种源引人广西造林则无经济价值;云南秃杉不宜在川东南盲目引进推广[10,22,27,32-33]。

3.2 结论

依据屏边9 a生秃杉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调查结果,结合材积指标,初步选择出适宜滇东南湿润区秃杉造林的最佳种源是龙陵,其次是盈江、梁河、临翔、腾冲等种源,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54.24%、38.43%、29.98%、28.08%、19.22%。本文仅采用9 a生的数据,虽初步选择出上述5个适于屏边县种植的优良种源,但由于秃杉生长期较长,还需对11个种源的生长开展进一步的监测,以更精准地提出适于屏边生长的种源。

猜你喜欢
秃杉林龄材积
闽南山地秃杉混交造林效果初步研究
檫树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树高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特征
秃杉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原生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技术的研究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征
5龄热垦628材积量季节生长节律与气象因子关联度初步研究
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修订
不同林龄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碳及养分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