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协作模式研究*

2024-01-05 11:35冯倩赵川徐亮李俊南张雨奎洪王伟国熊新武
西部林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凤庆核桃产业链

冯倩,赵川,徐亮,李俊南,张雨,奎洪,王伟国,熊新武

(1.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漾濞核桃研究院,云南 漾濞 672500;3.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凤庆 675900)

2022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云南省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1],其中提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永平县、凤庆县、漾濞县、巍山县、楚雄市、大姚县、昌宁县等一批核桃(Juglanssigillata)特色产业园区;在永平县、凤庆县、楚雄市等核桃主产县(市、区),建设一体化的现代化大型核桃交易市场、冷链仓储设施;开展核桃标准化初加工机械一体化建设等。在上述行动方案中,凤庆县被列为重点建设对象,这是由于凤庆县是云南的核桃主产区,无论是核桃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名列前茅。截至2022年底,凤庆县全县种植核桃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189个村(社区),农业产值 18.7×108元、加工产值 27.7×108元,农业产业和加工产值均实现增长[2]。

虽然,近年来凤庆县在核桃种植技术改进、产量增大、品种改良、管理规范、加工革新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效,但在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现有产业各环节之间还存在着各种矛盾,产业链接方式脆弱,存在着诸多问题[3-4]。如:产品价格低,果农没有信心;专业化程度低,采收效率低,采收成本高;种植密度过高,挂果率低,品质不佳,基地管护不到位;产品以初加工为主;销售渠道不足,以省内销售为主,市场开发不充分;处于原材料供应阶段,产业链发展不充分;产品定位不精准,缺乏品牌赋能,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产业的发展。针对上述核桃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青海构建了“农户+深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电商销售”模式[5];澄江县提出转换林农经营理念[6];易门县从“调整山区经济结构促进核桃产业发展”入手解决问题[7];大理州进行了核桃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并提出开发建议[8];迪庆州提出了8条核桃产业对策以期促进核桃产业发展[9];石漠化地区在贫困户与核桃产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10]。这些研究能够解决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对策及措施不够系统化。

要系统地、高效地解决核桃产业发展问题,还需从全产业链角度着手。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全产业链理论来源于产业经济学,涉及企业链、价值链、供需链、空间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1-12]。李娅等[13]提出应从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等方面加强云南省核桃全产业链竞争力。有鉴于此,本研究对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从一产的种植,到二产的加工、销售、品牌,再到三产的消费、服务、核桃康养业等及其上下游进行研究,构建“龙头企业+核桃初制站(烘烤站)+农户+基地”的“372”经营协作模式,以期解决核桃产业发展问题,为产业链一体化示范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凤庆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24°13′~25°03′N、99°31′~100°13′E)。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凤庆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5 ℃,极端最低气温-5 ℃,年降水量 1 200 mm,相对温度约70%。土壤为红壤,pH值5.0~6.0。有雨热同期、干凉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14]。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查法

采用主产业实地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核桃种植情况、核桃产品种类及数量、核桃销售渠道、核桃企业规模与数量、核桃技术支撑情况、核桃科技人才对伍组成与数量、政府扶持政策、核桃衍生产业和核桃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等。

于2023年6—8月,在凤庆县全域范围内开展调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联合临沧市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将调查问卷表发放给13个乡镇的政府部门,再由其相关技术人员在乡镇开展部分入户调查和乡镇全域统计收集数据。并对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2.2 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核桃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产业链机制、产业竞争力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分析与凤庆核桃产业发展及其相关案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2.3 案例法

本研究对凤庆县核桃产业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核桃种植历史、种植技术、采收、加工、销售、衍生产业再到产业组织经营模式的深度剖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凤庆县核桃研发与生产研究

由图1和表1可知,截至2023年初,凤庆县核桃种植面积为114 760 hm2,在全省核桃主产区位居前列。种植核桃最多的乡镇是勐佑镇,最少的是腰街彝族乡,种植面积相差3倍,种植户数与种植面积呈正相关。勐佑镇、鲁史镇、三岔河镇、雪山镇的种植历史均超过了1 000年,其中,雪山镇的核桃种植历史为1 600 a,是凤庆县核桃种植最早的地方。种植的核桃品种以大泡核桃、漾濞核桃、水皮核桃为主。核桃林下种植的面积仅占核桃种植总面积的16%,许多地块未充分发挥立体复层经营的优势,林下种植物种主要有茶叶(Camelliasinensis)、魔芋(Amorphophallusrivieri)、板蓝根(Isatistinctoria)、蔬菜及饲草等。

表1 凤庆县核桃种植概况

图1 凤庆县核桃种植面积Fig.1 Plant areas of J.sigillata in Fengqing county

据调查,凤庆县所有乡镇的核桃种植均采用统一的“五个一技术”[15]。即:(1)一个种植塘,整地时开挖1 m3的种植塘(长、宽、深均为1 m)。(2)一株合格苗。种植的核桃苗符合萌蘖条直径1 cm、高30 cm的标准。(3)一包农家肥。在定植时,将50 kg农家肥与种植塘中挖出来的熟土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回填到种植塘60 cm以下的地方。(4)一担定根水。核桃苗木定植之后,浇足定根水。(5)一块覆盖膜。浇好定根水之后在苗木周围覆盖1 m2的薄膜。

2.2 凤庆县核桃加工与销售

由表1可知,凤庆县核桃干果年产量155 283 t;在乡镇主要进行初加工(晒干、烘干、水洗等);核桃产品类型以干果为主,还包括核桃油、核桃仁、核桃乳、核桃文玩、化妆品及营养品等8种。

由表2和图2可知,核桃产品在省内销售量最大,当地销售量和省外销售量次之,出口销售量最少。核桃出口销售的乡镇仅有营盘镇和勐佑镇,而且销售量极少,可能与凤庆县地处于内陆,距离口岸较远对外贸易不发达有关。其中,销售量最大的是鲁史镇,其次是新华彝族苗族乡、三岔河镇、诗礼乡、雪山镇等,最少的洛党镇,究其原因,可能与所种植的核桃树龄尚未到盛产期有关。

表2 凤庆县核桃销售模式

图2 凤庆县核桃销售量及范围Fig.2 Trading area of J.sigillata in Fengqing county

凤庆核桃销售以企业收购为主要方式,最大的龙头企业为‘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公司+核桃烘烤站+核桃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农”模式,建立21个核桃烘烤站,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同时,凤庆县引进苏州布瑞克注册成立云南核桃云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作为链主,借助农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有效打通一、二、三产业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闭环发展的目标。

凤庆县正在建设“中国云南核桃云”“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搭建基地、原料、加工、产品、市场、配送、消费者一体化的S2B2C/F2B2C商业平台,推动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连接前端150个水洗果加工站、426个核桃产业合作社、核桃专业采摘公司组建的174支专业队伍和22户核桃精加工企业,着眼全省乃至西南片区更大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实现核桃原料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商品)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供给渠道商、精深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和外贸出口为销售模式,搭建产品销售网络,其中大宗贸易占50%、高端市场(‘良品铺子’‘百草味’、电商等)占30%、出口贸易占20%,核桃仁销售占55%、核桃干果销售占30%、休闲食品销售占10%、坚果销售占5%。线下公司已与‘良品铺子’‘百草味’‘好想你’‘上海东方航空’等大型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产品在国内销往河南、河北、四川、上海、湖南、湖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省。线上方面依托下属电子商务公司产品已进入‘832扶贫平台’‘学习强国商城’‘国铁公益中国平台’‘东航e家’‘东航优选’‘淘宝’‘拼多多’‘1688平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并开展直播带货;出口方面依托下属宏达公司,将核桃仁、坚果产品出口销往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迪拜等中亚和中东国家,在省内核桃、坚果出口创汇中居于前列。

2.3 凤庆县核桃品牌打造

据调查结果可知,凤庆县核桃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各类生产线40多条,产品共20多个系列80余款。开发有‘每日坚果’‘蜂蜜核桃仁’‘玫瑰核桃仁’‘泡椒味核桃仁’‘麻辣味核桃仁’‘奶味坚果仁’等系列休闲食品,正在研发‘芭蕉-坚果粉’‘坚果-茯苓糕’等附属食品。“0883牌精品水洗核桃果”获2019年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林苍山上牌玫瑰核桃仁”获2020年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林苍山上牌每日坚果”获2021年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表彰。核桃产品赋能化方面,凤庆县打造的龙头企业在果、仁贸易产能7 400 t,油料加工产能23 700 t(扩容后可达38 200 t),食品加工产能33 500 t,饮料产能3 000 t,蛋白粉产能3 500 t,药用产能2 500 t,设备生产加工企业产能13 000 t。以上项目全部达产能指标后,工业产值可达40×108元以上。

2.4 凤庆县核桃衍生产业

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愿望的不断提升,凤庆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之中不仅仅包括核桃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基本环节,而且包括一些衍生产业,如核桃文化产业、核桃康养产业和核桃自然教育(即科普教育)等。将文化注入到凤庆核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中,赋予核桃产业丰富的文化内涵。科普活动从凤庆3 000年的核桃种植历史开讲,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提升凤庆核桃的市场知名度。如,小湾镇的凤庆古村茶厂在抖音上直播销售核桃产品,尤其是文玩核桃销售量最佳,不仅提高了销售量,也通过文玩核桃让外界对凤庆核桃的历史、文化和产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凤庆核桃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凤庆县来说,森林康养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也是一个极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16-17],将核桃融入森林康养之中共同发展,是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契机。核桃的所有产品均可作为森林康养中的绿色健康食品,核桃绿色基地也可作为森林康养基地。如距离凤庆县城15 km的森林康养基地内,无论是田间地埂还是林荫小路旁均分布有野生核桃,构成了基地内春季核桃花垂涎、夏季核桃叶绿枝茂、秋季核桃硕果累累、冬季斑驳坚韧等各种景观,使康养体验者感受独具特色的核桃康养。还可以在森林康养基地举办核桃产品交易博览会、核桃节(采收、鲜果销售)等会展节事活动,以促进核桃销售。

自然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一席地位。在凤庆这样的核桃之乡将核桃融入到自然教育中,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可以促进人们对核桃的热爱和利用,同时吸引外地研学班进入凤庆开展不同寻常的自然教育课程。在核桃种植基地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核桃博物馆、核桃科普基地、研学旅游基地等,开展核桃自然观察、核桃花序、叶片及果实等标本制作、核桃采摘、核桃林下农事体验、核桃文创设计制作、核桃生产工艺参观、核桃加工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

2.5 全产业链“372”协作经营模式

本研究根据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果农、合作社和企业的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372”协作经营模式(图3)。3个联结机制:合作社以项目实施为带动,组织村民管护核桃林,形成“合作社+果农+基地”联结机制,实施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个合作统筹,一支队伍实施管护;7个加工流程:加工站点按“堆沤、脱青、水洗、烘干、吹空、分选、包装”7个流程全部实现机械一体化加工,降低成本提高果品质量;2角钱收购:加工站点“绑定”龙头企业,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价多“2角钱”,由龙头企业加工、仓储、销售,提升核桃产出。

图3 凤庆核桃全产业链发展模式Fig.3 Development mode of industrial chain of J.sigillata in Fengqing county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对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一产、二产、三产各环节进行研究可知,凤庆县核桃年产量155 283 t,约占云南省核桃产量(148×104t)[18]的十分之一,是典型的核桃主产区。尤其是近年来,凤庆县通过打造龙头企业,构建“372”全产业链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逐渐解决产业难题,构建起核桃发展全产业链一体化机制,大力促进了凤庆核桃产业发展。并且采取“‘两套标准’做实原料端、‘三措并举’做强精制端、‘两个渠道’做活市场端、‘一个平台’做优科技端”的“2321”发展模式,推动核桃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其他一些核桃主产区也正在尝试构建核桃产业链[19-24],如,黎城将核桃产业融合发展并进行产业链重构[25],左权县对核桃产业链进行优化以此提升核桃产业的竞争力[4],结合本研究可知全产业链是核桃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产业链是某种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不断拓展延伸,将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纳入企业组织内部的经济行为[26-29]。影响产业链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李娅等[13]对云南省核桃产业国内竞争力进行分析表明:农户栽培管理、企业加工利用、消费者市场销售等是影响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本研究也得出相一致的结果,在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中,良好的种植基础、多渠道销售、多样化的品牌、衍生产业的发展是全产链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产业方面,凤庆县的核桃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户数多、“五个一”种植技术是影响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因素。同时这几个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核桃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乡镇雪山镇、勐佑镇、鲁史镇、三岔河镇等的种植面积也较大,种植户数量也较多。“五个一”种植技术是促进核桃丰产的因素,大塘种植有利于核桃苗木根系的伸展和生长,挖出的土壤通过太阳照晒灭菌增肥,拌肥后回填,既可为核桃苗木提供肥料又可保证不被肥料烧伤,浇足定根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好的“粘合”关系,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湿润性、紧密性和透气性,再在地表铺上薄膜起到保湿和增温作用,从而促进苗木生长。优良的核桃生产基础、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凤庆县成为了云南省的核桃主产区。

二产业方面,凤庆县通过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如凤庆县的龙头企业“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被认证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殊荣。凤庆已完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核桃1×104hm2绿色基地和3 000 hm2有机基地认证,建设完成年产值可达5.2×108元的核桃坚果产业生产链条,具备坚果类食品全面检测资质条件的检验室1个及8 000 m3容量的冷库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认证,制定《核桃干果企业标准》《核桃仁产品质量标准》《核桃青果采收控制技术规程》《核桃青果脱皮及鲜果清洗控制技术规程》及《核桃鲜果烘烤控制规程》等多项标准,带动农户发展上万家。另外,凤庆县正在建设的“中国云南核桃云”和“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将使凤庆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步入系统化、全球化的轨道。

三产业方面,凤庆县正在通过生态旅游、核桃文化融媒体平台、核桃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将核桃融入第三产业中,完成核桃全产业链的构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的核桃古树、充分利用核桃花和核桃仁等作为食材的饮食习惯等蕴含着核桃与村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丰富内含。因此,凤庆县悠久的核桃种植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朴实的民风等均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能使凤庆县核桃全产业链得以完善,成为云南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

3.2 结论

对凤庆县的核桃主产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问题,依此构建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凤庆县大部分乡镇种植核桃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销量较大;核桃衍生产业包括核桃文化产业、核桃康养产业和自然教育等,并已初具规模;构建“龙头企业+核桃初制站(烘烤站)+农户+基地”的“372”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协作模式,可提高关键种植技术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品牌赋能化、构建销售链、发展核桃衍生产业,全面创建核桃全产业链一体化机制,促进核桃产业升级发展。

猜你喜欢
凤庆核桃产业链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云南凤庆鲁史—昌宁松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与效果分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茶马古道茶飘香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产业链春之奏鸣
试论凤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龙核桃
千姿翠绿胜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