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06 07:27牛海青王莹李祯张婧谢娜
江西化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双创调研

牛海青,王莹,李祯,张婧,谢娜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要求教育、引导、组织青年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其中,同时指出在祖国大地上创新创业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成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1]。

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是高校教育改革密切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呈现强有力的发展趋势[2]。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仍存在创业能力较弱,创业成功率、创新成果转化率均较低的现象,无法满足社会升级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这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还不完善[3],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创新性强的专业,具有多年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培养的积淀,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笔者主要围绕该专业在“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供化学类专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1 问卷设计与调研分析

为具体了解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笔者专门设计了访谈大纲,选取西北地区五个省市共计10 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作为调研样本,对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调研总共分为两部分,首先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创”教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研项目主要围绕学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学生对“双创”教育指导的需求等方面(表1)展开[3]。其次进行访谈,从多方面了解西北地区“双创”教育现存的问题。调研过程历时3 个月,共发放问卷2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863 份,有效率93%。

表1 调查问卷调研方向、选项及结果统计(部分)

1.1 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72%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这说明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还不准确、不全面。知道“创新创业教育”但不十分了解的学生人数占比高达53%,但愿意积极参与的学生仅有11%。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会参加工作,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用处不大,因此兴趣不高。可以看出,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双创”教育成了边缘教育。

表中有21%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仅有10%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覆盖范围仍需扩大。

1.2 缺少专创融合的课程

100%的学校都开设有创新创业类基础课程,这说明调研的全部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通识性教育已经非常完善。72%的学校设置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或类似机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部门设置、理论研究也相对完善。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5%的学生上过创新创业类的专业课程,这说明对于化工类专业而言,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仍然十分缺乏,需要开发专业融合课程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对开设有创新创业专创融合课程的高校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目前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仍然存在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化学化工类专业技能与前沿知识仅占3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内容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距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化工类专业学生得到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的个性化指导的仅仅占到5%,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数量有限,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上的多,实践做得少;二是具有真正实践经验的老师数量少,现有师资无法满足对不同学生、不同项目的个性化指导。

对化工类学生对“双创”指导的需求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3%的学生希望开设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79%的学生希望提供创业政策、可行性等个性化指导,67%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平台来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调研结果显示,我们努力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投入专门的时间、精力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一线总结问题,把实际需求转化成教学内容,开发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第二,加大宣传引导,提供创业政策、可行性等个性化指导;第三,加大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1.3 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师资缺乏

91%的调研者认为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缺乏是“双创”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尽管各个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结合,持续推进化工类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通过“内培+外引”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科研与企业服务的三重作用下,学院可带动化工类学生积极投入化工类企业实际项目的实践与研发,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3]。

2 解决措施

2.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双创地位

各个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双创”教育,成立“双创”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以指导“双创”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以所在学院为例,我们首先成立了以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学办、学发班等教学管理人员为主的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做法。其次,开展了积极宣传政策、榜样激励、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工作,以提高学生对“双创”工作的正确认知度,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决心[2]。最后,通过项目分享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包含哪些必要的元素,为之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政策宣传→榜样激励→专题讲座→项目分享这“五步法”实施方案,加强宣传领导,可使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度明显提高。

2.2 健全课程体系,健全实践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化工类专业课程,增加创新性实验比例,增强创新性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突出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5],逐步推进新工科的改革尝试。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时刻向学生传输“双创”理念,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全程化、长期性。实验类课程增加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见表2。

专业教师需在充分调研地方经济的基础上,增加行业最新发展内容,介绍最新的设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如何解决依赖进口、卡脖子染料的研发与制备问题的,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行业发展,为解决企业的一线问题进行创新性实验与探索,强化学生自我知识拓展及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4]。

学院应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以企业实际存在的难题作为教学任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以医药化工学院为例,通过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目前已拥有西安利君制药、西安彩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集团延安炼油厂、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西安巨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圣梦美容护肤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4],开设了“江苏常隆班”“汉唐制药班”“老百姓大药房班”“圣梦美容护肤品班”等校企合作订单班。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参与这些企业的生产实践、研发,在实践中进行创新。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能解决化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所需要的设备、场地、经费、成果转化等问题[2]。

2.3 构建“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双创”教育模式

以产学研深入合作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构建“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双创”教育模式”[6],以助力优秀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落地实施。首先,以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背景、过程和相关技术为基础,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最后,选取优秀的创新项目进入学院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实现项目落地。

课堂:在理论课堂上,把竞赛、项目及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融合。我们在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把无机防火保温材料的研发、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特色手工皂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以竞赛激发学生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创翼等创新创业类比赛为核心,建立“院—校—省—国家”四级培育体系,并制定对应的激励机制,推动“课内+课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式落实[6],以赛促创,训练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能力。

项目:以专业教师负责的省级、国家级和产学研项目、企业横向课题为基础,优选、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论文,登记软件著作权,针对掌握的核心技术需申报专利,全面培养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6]。

2.4 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双创”氛围

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及选派专业教师进驻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产品前沿和最新的生产工艺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7]。

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内+校外”双重导师的实践教育模式[8]。校内导师主要由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校外导师主要聘请化学化工类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的人士及优秀的毕业生担任。

筛选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建立学生“双创”队伍,设置学生科研岗,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通过本人申请、实验老师考查、学院审批、签订安全协议等流程步骤建立大学生科研岗位。同时,成立“学生导师制”,对于成功申请到科研岗位的学生,按照学院实验室相关要求,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研究,进行创新性实践实验。通过建立学生“双创”队伍,以点带面,可有效营造全院创新创业良好氛围[7]。

3 结论

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双创”地位;健全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案例融入专业技能课程,增设有针对性的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增强创新性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产学研深入合作为基础,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双创”氛围;构建“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双创”教育模式等具体举措,可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满足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化工类双创调研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