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1-06 07:27谢锋陈路陈修文朱忠智
江西化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堂

谢锋,陈路,陈修文,朱忠智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0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道,立德为本。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20 年5 月,教育部又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要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因此,积极践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高校承担着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有机化学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渗透在课堂中,从而形成支撑学生长远发展的内在力量。同时,高质量提升学生内在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并基于丰富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率,这是基于“专业质量提升工程”的任务和要求[2]。此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要注重丰富教学方法,以五彩缤纷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以生动的思政与学科融合的典型案例搭建桥梁,落实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有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组成

有机化学是我校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中纺织、食品、制药、清洁生产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专业课,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规律性学科。其主要涉及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合成、反应机理、反应性质、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等方面的研究。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为后续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理论储备。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为主线,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育人功能,导致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出现只育才不育德的问题,未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该有的培育和塑造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强行植入思政教育的问题,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毫无关联,空谈思想建设,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初衷。当前,五邑大学已构建了理论基础、拓展、应用、体验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改革,为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因此,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在系统讲授有机化学课程的过程中巧妙融入化学家在化学史上的贡献、新材料合成及应用、与化学试剂有关的典型案例等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相互促进。

2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深挖德育元素,有效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

基于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与时代特征,可以恰当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典型案例,从而深挖其蕴含的德育元素,让“德育”走入课堂。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关键是找准课程融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巧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大纲融入教案、课堂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专业课程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3]

有机化学课本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点具体如图 1所示。比如,在介绍绪论部分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和人类生活时,通过介绍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引出屠呦呦的优秀事迹,引导学生以屠呦呦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4]。 在介绍烯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及聚合反应时,可重点讲解聚四氟乙烯在生活上的应用,并引入学生熟悉的建筑——水立方,介绍水立方的表面材料为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材料[5]。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有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介绍一些新材料,可加强学生对当今时代创新精神重要性的理解,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入耳、入心。在讲解对映异构这一章节时,基于手性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可在课程当中引入“反应停”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以及合成工艺的严谨性,同时引发学生对药物安全性的思考。

2.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翻转课堂融入思政教学,建设丰富多彩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仅是知识点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引领者,要适时启发学生掌握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有机化学课程思政项目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课程融合教学方案,注重抓住思政融合点,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课程思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化学课程思政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持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并总结,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握好尺度,在课堂上有智慧地“留白”,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深度思考以解决具体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和成就感;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实现多元化师生互动。具体实施例子如下图2 所示。整个过程由课前预习、课堂分组、小组思政讨论、课堂演讲、教师总结、教学考核这六个部分组成。(1)我们结合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抗肿瘤药物格列卫,引出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提出目前格列卫有效药物的合成工艺调查这一问题,由学生比较不同合成工艺的优劣性。每位同学通过慕课、知网等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背景了解,并调查目前关于肿瘤药物格列卫分子的合成工艺路线,挖掘思政元素,确定选题主旨;(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充分调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安排组员分工合作、查找文献、综述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报告;(3)组员之间对课题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合成工艺优势分析、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讨论、总结,最终形成小组的课题报告;(4)每个组可以选 1~2 名学生用 5~10 分钟在全班做口头报告和PPT 演讲,让全体同学参与到调查研究的报告当中;(5)教师对每个组进行点评,并总结每个小组对合成工艺及后续的展望,以及思政元素对每位同学的启示;(6)教学考核,教师根据每位小组的调查报告、口头演讲、思政元素挖掘、组员之间的互相讨论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

图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式思维导图

通过对此次对抗肿瘤药格列卫分子合成的调查,同学们不仅能了解取代反应在药物分子中的应用,也能认识到有机化学知识对于药物的合成及研发的重要性,从而明白在宝贵的大学期间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还有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敢于创新、深度思考的品质,树立工科创新、产业报国的理想信念。这样的实践调查过程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有机化学专业知识,使他们学以致用,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必备的基本素养。

2.3 以科研为枢纽,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工党支部的联动共建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为媒介,联合教工党支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具体应用到支部成员的科研活动中,为有机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同时,充分发挥支部教师党员在专业领域的带头作用,给学生全面树立榜样,促进支部共建活动更好地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目前在五邑大学功能分子及催化教工党支部中,以有机化学专业课为载体,已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工支部与学生联动共建来进行有机化学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党性修养,提高有机化学学科专业水平,进而辐射促进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各方面形成一股更大的合力,使师生在联动共建中共同提高,进一步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 结论

本文探索了在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组教学、 学生讨论、 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对有机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把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以科研为枢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为媒介,持续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工党支部的联动共建,鼓励更多学生将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到团队的科研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