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快速护理流程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1-08 10:16陈晓吴壮填陈思玲欧伟峰朱颉陈美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抢救室检验科危险性

陈晓 吴壮填 陈思玲 欧伟峰 朱颉 陈美兰*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国内外研究证明其死亡率高达11.2%~23.5%[1]。这类病人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导致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患者进行更高效、更规范的治疗尤为关键。传统的护理流程存在很多问题,如分诊是轻、重症分不清,诊疗效率低下,与相关学科如输血科、检验科、药剂科、内镜室未建立良好的协作等[2]。针对以上不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简称我院)建立了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快速护理流程,联合急诊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药学部共同建立并实施,本研究对比流程建立前后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情况,进行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8 月1 日-2023 年7 月30 日在我院就诊的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2022-5 月1 日建立快速护理流程为时间截点,分为传统组及流程组。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入院生命体体征情况(脉搏、血压等);首次尿素氮、血红蛋白结果;危险分层(GBS 评分);关键护理诊疗节段的用时,包括来诊至到抢救室时间(min),到抢救室至通道建立时间(min),抽血至血红蛋白结果时间(min),启动输血至开始输血时间(min),启动胃镜至开始胃镜时间(h);以及本次急诊效率的相关指标,如抢救室停留时间(h),急诊总费用(元)。

1.2 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②有黑便和/或呕咖啡样物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③大便或胃液潜血试验阳性,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下限;④GBS 评分≥6 分,或存在意识、呼吸、循环改变。(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终末期;②严重血液系统疾病;③因自身原因拒绝治疗者。研究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3-SSKY-638)。

1.3 方法2021 年8 月1 日-2022-5 月1 日收治的患者为传统组,具体流程为:分诊台护士进行分诊,疑似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入抢救室,医生下达医嘱后给予建立静脉通道、用药、输血等,按医嘱送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则引导去医生诊间门口候诊,待医生下医嘱,患者自行缴费取药交还注射室护士,予以抽血、注射等后续处理。2022-5 月1 日2023 年7 月30 日收治的患者为流程组,具体流程为:(1)分诊开启流程急诊分诊护士接诊患者,快速询问病史有初步了解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对考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启快速护理流程,通知医生,护士送患者至上消化道出血诊室,安排急性上消化出血专用诊床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交接给急诊医师。(2)集束化治疗 医师行GBS 评分(Glasgow Blatchford score)[3],快速评估病情,护士对中高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紧急气道管理及集束化液体复苏,心电监测及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同时完成,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安抚及关怀。(3)信息化快速检验体系护士建立第二条通道时进行采血,采集血红蛋白、尿素氮及输血前检验项目等。采血后将带有上消化道出血标识的标本由气道物流发送至检验科前台,发送过程只需要1 分20 秒,并电话通知检验科。检验科收到这样的标本,第一时间处理血型标本并将口头结果电话报告临床。(4)输血流程简易化如患者需要输血,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后,护士将其与配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输血科可根据患者病情执行先发放后审批程序。紧急用血时,在申请单右上方标明“紧急”字样,输血科优先予以配发血。护士第一时间拿血并核对输血。确保出库血液能在30 分钟内开始输注,并于4 小时内输注完毕。(5)胃镜对接规范化对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 小时内进行内镜诊疗,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酌情在12 小时内尽快接受内镜诊治[4]。对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护士送胃镜室并与胃镜护士完成对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体征、关键检验结果、末次进食情况等。

1.4 观察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本次急诊诊疗各关键节段的用时及抢救室停留时间、急诊费用等指标,衡量快速护理流程是否对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效率有提升改善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 软件包,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之间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之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数资料比较共84位患者进入研究,流程组及传统组各42 例,年龄平均(60±16)岁,其中男性60 例,占总数71.4%,女性24例,占总人数28.6%。两组患者在年龄、男性占比,基础病情况,入院时收缩压、脉搏,首次血清尿素氮、血红蛋白,GBS评分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基数资料比较

2.2 关键护理诊疗节段用时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关键护理诊疗节段用时比较情况

2.3 诊疗效率比较情况见表3。

表3 诊疗效率比较情况

3 讨 论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最常见的急危重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发展快,变化急骤的特点,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乃至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继而极大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急诊处理不当或延迟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诊疗过程的延时,提高诊疗效率是临床上一大难题也是近年来发展的方向,建立一个多学科配合的优化的诊疗绿色通道是目前医学界最热门话题之一[5]。而护理流程在消化道出血通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福娥[6]等的研究认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极大的促进了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效率,大大降低了住院时长及总费用。吕佳[7]、李晓玲[8]等也认为通过对护理流程的规范化能够减少急诊滞留时间,降低再出血风险,降低死亡风险。可见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流程的改善与优化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与此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针对传统护理模式轻重症区分不佳、诊疗效率低、学科间沟通协作不畅等问题,我院建立了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快速护理流程,将急诊在内的所有相关科室联合起来,利用信息系统,将从分诊、到处置、到多学科配合均制定或优化了严格的流程,完成了全体医护培训及演练,实现了用药、检验、输血、胃镜无缝衔接。目前流程施行一年时间,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诊疗相关的各个环节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诊疗效率,也减少了患者花费。

综上所述,急诊快速护理流程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其能够合理的整合、利用医疗资源,为此类患者提供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然而,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后续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剖析。

猜你喜欢
抢救室检验科危险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