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2024-01-08 00:54萍,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董 萍,侯 枫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传媒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职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和企业紧密合作的重要载体,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作用,为人才供需无缝衔接提供帮助。

一、1+X证书制度的定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1+X证书制度的定义

“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有利于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其中,学历证书是基础,X是“1”的强化、补充、拓展。1与X之间是相互衔接和融通的关系。

(二)1+X证书制度的现状

1+X”证书制度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具备能力的不同维度,选择适宜于自身发展的证书体系,实行证书认证和学分认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提升综合素质。[1]

(三)1+X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助推器,会带来职教体系、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并结合就业市场和专业需求,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探索有效、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证机制和考核标准。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背景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具备编写通用型应用程序的能力,以及掌握上机调试和运行程序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通用型问题的分析和程序设计,为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各种软件打下基础。[2]

《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语言掌握较弱,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笔者面向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能力水平开展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问卷统计

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流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小组团队协作,学会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准确调试,运用C语言编程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3]

C语言也是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软件技术专业水平资格考试二级和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被软件开发人员广泛使用,是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通信技术等行业开发软件系统的基础设计语言。[4]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总体目标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对前者而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用C语言进行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的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增强解题的编程实践能力,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于后者而言,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编写代码规范等习惯。[5]

2.具体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体目标分为职业能力目标、基础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

职业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具备编写一般程序、阅读分析程序、调试程序、编写较为简单的管理系统的四大能力。

基础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掌握C语言程序的开发步骤、基本框架、数据类型及其应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应用、数组及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的使用方法。

社会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利用C语言结合项目开发流程和规范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与应用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和学习行业新技术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等。[6-7]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依据“必需、够用”“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的原则。各章节内容及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依据各章节内容及主要知识点,将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归纳,如表2所示。

表1 章节内容及主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MOOC等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强化技能。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提出任务—任务探究—任务实施—综合考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

1.提出任务。结合自身专业或工作实际,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要求,提出C语言的编程任务。

2.任务探究。分解任务,探究所需的相关知识点,并参考相关资源学习。

3.任务实施。上机实践,编写并调试程序。

4.综合考核。根据不同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授课教师讲解的内容,反思并总结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学会运用C语言编程软件调试程序。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针对性,有具体的上机实践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会觉得学习枯燥。

(五)“1+X”证书制度改革实践

目前,大部分院校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程序设计实验操作掌握不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弊端。对课程进行1+X”证书教学改革能有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将学科专业证书和综合素质证书认证机制融入“1+X”证书制度,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某项任务或参加某种考证、比赛获取相应证书和学分。各高校各专业以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关键位置,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定位为毕业资格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与岗位能力相符合的实践教学标准。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讲座,为其打造个性化的证书体系和培训计划。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8]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

(一)项目化评价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目标是通过考核,重点检测学生在上机运行环境中,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基本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程序进行分析、设计、调试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根据课程的考核目标,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试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

1.形成性考核设计。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相应阶段的学习效果以及上机操作的能力。通过形成性考核,既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督促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上机操作的能力,达到顺利通过本课程学习任务的目的,提高学生进行程序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终结性考试设计。终结性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程序等方面内容的分析和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终结性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在形成性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测试。考试题目要求覆盖面广,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

(二)技能认证评价

《C语言程序设计》涉及大量的编程语法知识和在职场中应用的专业技能,将技能认证评价引入课程,对常用的编程和调试程序技能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完成认证任务并得到权威认证,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强调个性化评价

注重个体差异性、个性化的考核,为了更全面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上,需要创新评价方式,将考核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场需求上来,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场需求。通过项目化评价、技能认证评价、视频展示评价等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