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A与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01-08 00:54叶海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鳞癌腺癌宫颈癌

孙 莉,叶海辉

(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2.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在我国,对女性来说,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宫颈癌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致死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宫颈癌高发人群为15~44岁年龄段女性。[1]目前临床上用于宫颈癌检查的方法有宫颈分泌物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宫颈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但是,由于标本制片、染色影响因素较多,且显微镜下形态识别主观性较强,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WHO已经确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病原体,早期筛查HPV对宫颈癌患者而言非常必要。[2]近年来,宫颈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因此,宫颈癌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宫颈癌也是目前可以治愈的癌症。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也被临床确认为宫颈癌的辅助检查指标。因此,若能早期诊断宫颈癌,将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本文通过对襄阳市中心医院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SCCA和HPV的检测,观察两项指标对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所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襄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32~70岁,平均(45.76±3.6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组织活检确诊,其中鳞癌48例、腺癌12例。抽取在我院进行妇科普查的已婚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4~72岁,平均(44.58±3.75)岁,均无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试剂与方法

1.SCCA测定。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早餐前空腹采血,用双向采血针穿刺,采集肘部静脉血约4 mL,置于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标本在检验科统一处理,先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KDC-1044型高速离心机),分离血浆,使用ABBOTT公司提供的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SCCA测定试剂盒,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CMIA)技术定量检测SCCA,2 h内完成。SCCA的参考范围为0~1.8 ng/mL,其中规定SCCA表达>1.8 ng/mL为阳性。

2.HPV测定。所有受检者由妇产科医生采集宫颈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法测定HPV(6,11型)核酸含量,使用AB7500基因扩增仪、广州达安基因HPV(6,11型)核酸扩增试剂盒。检测结果以阳性或阴性标注。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SCCA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SCCA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SCCA检测结果比较(x±s)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HPV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PV阳性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HPV检测结果比较[n(%)]

(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SCCA检测结果

观察组病理分型包括鳞癌和腺癌两类,其中,鳞癌患者的SCCA浓度高于腺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SCCA检测结果[n(%)]

(四)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V检测结果

观察组鳞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与腺癌患者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V检测结果比较[n(%)]

三、讨论

随着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宫颈癌疫苗的推广与接种,社会对宫颈疾病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早期宫颈癌已经成为可防可治的恶性疾病。但是,在女性中,宫颈癌的致病率仍然较高。处于不同时期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早期宫颈癌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且出现腥臭味,性生活后阴道出血,此时病变部位较局限,主要在宫颈部分,尚未蔓延至其他组织;若病情发展至晚期,病变部位也进一步扩散,往往侵犯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剧烈疼痛,且出现恶病质。[4]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在宫颈癌早期,能保留患者的阴道和卵巢功能,预后也较好。因此,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多数医院采取“三阶梯”诊断程序,即第一阶段先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TCT),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第二阶段影像学检查,以电子阴道镜筛查为主;第二阶段检查异常者,及时在异常部位采样进行病理活检。对于TCT筛查异常而阴道镜筛查正常的情况,常规在宫颈3、6、9、12点部位采样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验。病理活组织形态学检查仍然是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5]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手段不断创新。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肿瘤疾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SCCA即鳞状细胞癌抗原,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其血清浓度含量与宫颈癌鳞癌的发生有较高的相关度。本研究中,观察组中鳞癌患者的SCCA浓度明显高于腺癌患者(P<0.05),也进一步证实了宫颈部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血清SCCA的浓度不受年龄、经期、妊娠等影响,因此,SCCA目前是临床妇科常用的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但是,单一检测血清SCCA,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并不高,不能早期精准诊断宫颈癌。[6]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属于DNA病毒。目前已经明确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至今已发现的HPV有200多型,主要感染人体的皮肤或黏膜组织,引起这些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嗜皮肤型和嗜黏膜型;根据其致癌性强弱,可分为高危型HPV(致癌型)和低危型HPV(非致癌型)。HPV感染途径包括皮肤黏膜接触传播、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HPV感染人体皮肤,主要引起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疣;而感染黏膜主要以生殖道和呼吸道黏膜为主,可引起尖锐湿疣、宫颈癌和喉乳头瘤。研究表明,黏膜高危型HPV,特别是HPV16、18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7]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宫颈癌四价疫苗,主要是预防HPV6、11、16、18型这四种病毒类型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感染的群体,接种疫苗保护作用不大。因此,早期进行HPV筛查,及早接种宫颈癌疫苗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SCCA和H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鳞癌患者的SCCA浓度明显高于腺癌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8]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指标还将不断更新。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也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猜你喜欢
鳞癌腺癌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